當時戰國“七雄”中,秦、齊、楚是最厲害的。“聯”與“連橫”的鬥爭十分激烈,最終誰能勝出,是由三國內政外交的得失決定的。在楚國內政上,屈原主張選拔人才,任用人才,大力治理國家,企圖建立壹個類似堯舜、禹唐時代的理想社會。在外交上,他主張團結壹致,反對強秦的連橫。由於王懷疏遠了他,屈原的這些正確思想未能得到貫徹。
懷王是壹個昏庸的君主。在秦惠王的離間和誘惑下,接連被騙,斷絕了與齊國的結盟。結果他失兵失地,國家局勢逐漸衰弱。秦昭繼承王位後,他提出要嫁給楚懷王。屈原極力勸阻楚懷王不要再上當。然而,在小兒子蘭的鼓勵下,還是去了。結果被秦國劫持,死在秦國。楚懷王長子繼位,殷、上官大夫等人當著楚懷王的面誣陷屈原,楚懷王壹怒之下將屈原流放江南。
晚年,屈原長期流亡水原和響水流域。眼看自己的祖國日漸衰弱,眼看就要被秦國所滅,他報效齊王的野心無法施展。他擔心得沒有時間活了。他寫了很多詩表達自己的憤怒,最後絕望地投汨羅江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