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把握詩歌的思想內容,確定情感基調。讀現代詩,首先要把握其思想性,根據思想性確定情感基調。比如《再別康橋》講的是與悲傷的離別,它的情感基調就定在了“悲傷”二字上。而且,這份哀愁不是哀愁,不是深深的哀愁,而是輕軟的哀愁,帶著對康橋美景的壹絲陶醉和對母校的壹絲深情。
第二,根據情緒需要,確立語速。讀詩的速度有壹定的規律可循。“如果表現的內容是歡快的、興奮的或緊張的,則速度較快;表現內容悲涼低沈或抒情,速度較慢;表演的內容是平直的,速度適中的。”比如《告別劍橋》和《我愛這片土地》都比較慢。
同壹首詩,語速不是壹成不變的。隨著詩歌情感的發展,語速也隨之變化。如聞壹多的詩《發現》:
我來了,我喊著,鮮血和淚水奪眶而出,
“這不是我的中國,沒有,沒有!”
我來是因為我聽到妳在呼喚我;
抽打時間的馮剛,點燃火焰,
我來了,我不知道這是壹場空歡喜。
我遇到的是壹場噩夢。妳在哪裏?
那是壹場恐怖,壹場懸在懸崖上的噩夢,
那不是妳,那不是我的愛!
我質問天空,強迫風從四面八方吹來,
我問,用拳頭捶著地球的紅色胸膛,
我得不到任何消息。我在為妳哭泣!
吐出壹顆心,妳在我心裏!
作者壹步步了解,壹步步提問。節奏越來越緊,痛苦越來越深。終於,經過苦心經營,我終於發現,原來祖國在我心中是珍藏的。所以這首詩的語速應該是:慢→快→慢。
第三,根據詩歌的意境,確定輕讀重音和長音短音。讀詩要有輕有重,有長音有短音,這樣才能強調詩歌的情感,體現詩歌的魅力。詞句的輕重和長音短音要根據詩歌內容和意境來判斷。如《告別劍橋:
我輕輕地離開了,
當我輕輕地走來;
我輕輕揮手,
告別西方的雲。
全詩溫柔,但還是有重點在裏面。其中,下圖雙線部分可以稍微讀重壹點;下畫單線部分的三個“輕”雖然屬於這首詩的重點部分,但按照詩的意境,是不能重讀的。那麽我們該怎麽辦呢?我們可以這樣處理:慢慢說,聲音稍微拉長。這樣兩種側重就不壹樣了,壹個是強調,壹個是輕伸,“宋”的魅力就出來了。
第四,根據上下文,確定詩的停頓。詩歌閱讀需要正確處理停頓。節奏自然分明,詩歌充滿韻律美。“壹般來說,停頓後的停頓最短,逗號後的停頓較長,分號、冒號後的停頓較長,句號、問號、感嘆號、省略號後的停頓較長。”標點處的停頓很容易判斷,那麽在沒有標點的地方怎麽停頓呢?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古詩是有節奏停頓的,現代詩也是如此。壹般是“雙音節拍或三音節拍”,如顧城寫的《壹代》: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有時候需要根據詩歌的內容和語義關系來判斷。比如聞壹多的《紅燭》最後壹段,大概的處理可能是這樣的:
紅燭/啊!
“莫問/收獲,//但問/培養。”
但如果仔細分析詩歌的內容和意境,就會發現這種處理方式並不恰當。詩人通過吟誦燃燒的紅燭來表達自己的誌向,在反復吟誦之後,表達了要以“莫問收割,但求耕耘”的執著態度對待人生。所以最後壹節的處理應該和這首詩的其他章節有所區別。這是這首詩的高潮,每壹個字都很重要,每壹個字都包含著作者的感受和心聲。為了體現每個單詞的力度,在朗讀的時候,我們這樣處理比較合適:
紅色/蠟燭/啊!
“不求/收/收,//但求/耕/犁。”
這樣的處理,逐字逐句,壹字不差,更能準確地突出詩人的誌向和誌向的確定。
總的來說,現代詩歌閱讀不同於壹般的文本閱讀,它具有很強的表現性。它需要讀者掌握壹定的技巧,把自己的情感投入進去,反復吟誦,才能越來越好,最終達到“詩與人合壹”的最高境界。
比如背這首詩:(註意他的語氣和情緒語調的變化)
打開五月的日歷。
我們似乎看到
慢點。
憤怒的人群
湧入天安門廣場。
聲音越來越大。
打開五月的日歷。
我們似乎聽到
慢點。
激動和高昂的聲音。
80多年來只是參觀。
清晰地在耳邊回響。
激情滿滿,聲音高昂。
還我青島拒絕簽和約
國內懲治盜賊,國外爭取國家政權。
祖國怎麽會被蹂躪?
中國如何能踏上地球?
充滿了表情和反抗。
這是壹群熱血青年的正義吶喊。
這是壹群愛國者的光輝宣言。
就像火山噴發巖漿壹樣。
像壹把利劍刺向黑暗。
就像奔湧而來的洪流。
像海燕與風浪搏鬥
充滿熱情
痛打漢奸讓人開心。
怒燒曹宅
血腥鎮壓何所舉
我把我的血灑在軒轅身上。
大聲
這是反帝反封建的偉大勝利。
這是壹個非同尋常的歷史轉折點。
這是壹面永遠高舉的旗幟。
這是壹首永恒的愛國詩篇。
熱烈的
漫長的人類社會。
演繹了多少年的苦難?
悠久的歷史和文明。
有多少悲劇頻繁上演?
有種悲壯的感覺
無數鐵的事實告訴我們
無知被欺負。
落後就要挨打。
打開五月的日歷。
我們的信心倍增,精力猛增。
年輕的朋友
讓我們高舉五四紅旗。
團結壹心,務實實幹。
奮起直追,自強不息
迎接新世紀
擁抱燦爛的明天。
充滿希望、堅定的語氣
不壹定非要背,只要熟悉自己要背的內容,讀下壹句的時候也會有助於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