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在寫人、敘事、抒情的過程中,直接從主體轉向客體,從現實轉向虛構,或者從寫自己的境遇轉向寫對方的境遇,起到了豐富的表現力、抒情性和深遠的效果。這種構思方法常見於思鄉、鄉愁、送別等詩歌中。
擴展數據
“主客二分”的古典詩詞;
論王維的《山居假日·思念山東兄弟》
我是壹個在陌生土地上的孤獨的陌生人,每逢佳節倍思親。想到兄弟們的身體登上了高處,也會因為不到我而有壹絲遺憾。
解讀:壹個人在外難免總會有點淒涼,每逢重陽節都會想念遠方的親人。遠遠的,壹想到哥哥們帶著山茱萸往高處爬,我就會為自己壹個人感到惋惜。
解析:前兩句是“直寫”,讓“每逢佳節倍思親”成為最能表達客人鄉愁的警句;最後兩句,作者采用了另壹種方式,文風突兀而新穎:反過來寫自己對“兄弟”思念自己的那壹天的“遙思”和“思念壹個人”的心理活動,烘托出思念兄弟的心情,壹波三折,感情更加豐富生動。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主客體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