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作者的生平、創作風格和創作背景,是正確把握作品情感基調的前提。
海子(1964年3月24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中國當代詩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寫於1989 65438+10月13。兩個月後,海子躺在山海關附近的鐵軌上自殺了。海子生前最好的朋友西川說,海子是壹個有自殺情結的人,死亡意象是他詩歌中的壹個重要命題,無疑是他自殺前的最後壹首詩之壹,即《春天,十個海子》,寫於3月1989。
春天,野蠻而憂傷的海子/只剩下這壹個,最後壹個/這是壹個在黑暗中的孩子,沈浸在冬天裏,癡迷於死亡/無法自拔,愛著空曠而寒冷的鄉村。
在這裏,海子無疑發出了死亡宣言,這是壹個悲傷的海子,被困在死亡中無法自拔;這是壹個絕望的詩人,壹個沒有任何希望的破碎的靈魂。
風從東向西,從北向南吹,無視黑夜和黎明/妳說的黎明是什麽意思?
可見,海子所謂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並不能理解為詩人對塵世生活的向往,這樣的生活只能存在於詩人的幻想中。
第二,研究文本是正確把握作品情感基調的關鍵。
之所以叫“讀書”,是為了和走馬觀花區分開來。
現代詩的“詩眼”有時就藏在詩的標題裏,作品的情感基調就集中在標題裏。所以學習課文要從解決問題開始。如前所述,“面朝大海”看不到“春暖花開”,或者說抒情主人公“面朝大海”時,只能看到“春暖花開”的海市蜃樓,因為海上沒有“春暖花開”,“春暖花開”只能在“我”的背後。“我”幻想,“我”憧憬,卻始終無法面對。詩人未說出口的“背後”是預言。
再看課文,詩的最後壹句“從明天起”“祝妳”“我只願”是教師引導學生正確把握作品情感基調的關鍵。“餵馬,砍柴,環遊世界”,“關心糧食蔬菜”,“我有壹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張圖就算是俗世生活,也是詩意的田園俗世生活:不缺閑適,但也不缺浪漫。如果抒情主人公真的能在這幅畫面的感召下走出孤立,擺脫孤獨,那麽就真的可以算是“壹個幸福的人”然而,所有這些期待都受到了“從明天開始”的限制,也就是說“今天”不如意,不幸福。今天註定孤獨暗淡,註定無法融入人間的幸福生活。
接下來,抒情主人公給陌生的世界留下了三個最世俗最真摯的祝願:“願妳前程似錦/願妳有情人安康/願妳人間幸福”,但他最後還是用壹句“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將自己與塵世生活隔離開來。“唯壹的願望”這個詞還是說幸福是妳的,“我”寧願獨自面對大海,背對世界。他把自己的祝福給了別人,自己卻很難在人間找到幸福的生活。
欣賞《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這樣,欣賞其他現代詩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