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我國最早的壹部詩歌總集,收集保存了305首古詩,還有6首只有題而沒有詩的《聲詩》。《詩經》起初只叫《詩經》或《詩三百首》。到了西漢,因為被視為儒家經典,所以被稱為《詩經》。《詩經》分為風(160)、雅(105)、賦(40)三部分。
《風》是周朝各地的歌謠,是三百篇中最具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的篇章。雅樂是周代所謂的“雅樂”,分為瀟雅和雅樂。頌是宮廷和貴族祠堂祭祀用的音樂歌曲,分為周松、松露和商頌。《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飲,甚至天象、地貌、動植物。它是周朝社會生活的壹面鏡子。先秦人稱《詩經》為“詩”,或稱“詩三百”或整數“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稱為《詩經》,沿用至今。《詩經》成書於春秋,漢代有齊(沈沛)、魯(毛恒)、韓(郢)、毛(紀)四人傳授。東漢以後,齊、魯、韓都失傳,只剩下《毛詩傳》。東漢以後毛詩盛行,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