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徐誌摩詩歌《偶然》原文及賞析

徐誌摩詩歌《偶然》原文及賞析

《機緣》是寫給壹個偶然相愛,然後天各壹方的戀人的。下面我來介紹壹下徐誌摩《偶然》的原著和賞析,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原文:

偶爾

徐誌摩

我是天空中的壹朵雲,

偶爾投射到妳的心裏——

妳不應該感到驚訝,

沒有必要開心-

瞬間消失了。

妳和我在黑暗的大海中相遇,

妳有妳的,我有我的,方向;

妳還記得很好,

妳最好忘記,

這個路口互相照耀的光!

升值1:

徐誌摩的《偶然》大概只是壹首情詩,寫給壹個偶然相愛,然後天各壹方的戀人。但是,這首詩的意象已經超越了它本身。我們完全可以把這首詩看作是對生命的感嘆。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偶然的相遇,也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只是偶然的相遇,從來不會重復。無論是纏綿悱惻的親情,還是感人至深的友情,無論是偉大的母愛,還是純真的童心,無論是街頭會心的壹笑,還是旅途中的幾句話,往往都是曇花壹現,銷聲匿跡。那些失去的美好和愛情,又有多少能找回來?時間的魔鬼帶走了壹切。天上的雲朵偶爾在波的心裏壹閃而過,真的是“不用驚訝,更不用高興”。更何況,在茫茫的人生大海中,有時候即使妳無止境的旅行,也無法到達彼岸。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方向,我們萍水相逢,又會匆匆分開,再也沒有相見的希望。那些見面時釋放給對方的“光”,那些見面時傾註給對方的感情,“記住了,最好忘記。”

徐誌摩在這樣壹首短短的詩裏,用這樣壹種樸素的意境,這樣壹種嚴謹的格式,這樣壹種凝練的旋律,點出了壹個朦朧而金光閃閃,渺小而無邊的世界。我們走在這個世界上,多少人生的嘆息,多少往事的回憶,多少往事的回憶,……可是,我們不哭,更不搶地。我們只是慢慢地,有點沈重地走著,偶爾擡頭看看。穿過葡萄架或者深藍的雲,剛好有壹顆流星飛過,心裏升起壹股淡淡的憂傷。但還是走著,那緩慢而又有點沈重的腳步聲,像壹首《永恒》,停留在夜空中。

它輕盈飄逸,卻掩不住現實的憂傷,情感深處藏著淡淡的失落。詩人不是對美和生命漠不關心,而是在追求中深深眷戀和執著。只是“美”或者生活中的其他任何東西,就像天上的雲和夜晚海面上的光,瞬間就消失了。他有眼光,但同時又擺脫不了壹種淡淡的憂傷。“如果妳記得,妳最好忘記”似乎是哲學和超然的。但在審美心理學中,情況並非如此。“妳最好忘記”其實是妳最不能忘記的事。沒有超脫,沒有可有可無。有的是現實中的悲傷,是壹個真實的人,壹個執著於生活的人,壹個屢屢受挫的理想的人唱的歌。憧憬與絕望,悲傷與瀟灑奇妙地交織在壹起。這是壹個純粹詩人的悲哀。他的儒雅,多是因為他對典雅美的追求,對感情的克制。

徐誌摩處在壹個窮國最黑暗的年代。他滿懷“美好”的希望,在時代的夾縫中奮力追尋理想的光芒,但都像沙灘上的花朵,頃刻雕零。他的聲音,在“生活陰影”的逼迫下,終於變得沈悶幹澀。甚至有些早期的詩,比如《不知風吹向何方》,都是那麽的溫柔飄逸,但如果妳仔細欣賞,都是傷感的。1926寫的“偶然”也是如此。這首詩的深層信息充滿了淡淡的悲傷。詩人無意投身於時代的火熱鬥爭,也無意表現所謂的“時代本質”,但時代的苦難也是以曲折的方式反映在壹個真正詩人的內心深處。

有研究者認為,“偶然”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看得飄忽不定,無影無蹤”,“把壹切都看得無足輕重,不可或缺,把火熱的感情和旺盛的生命化為輕煙”。這個結論不可能完全錯誤,但也不可能完全正確,因為這是基於研究者對“偶然”這首詩的表層信息的理解。然而,壹首詩的永恒魅力來自於它的深層信息。《偶然》中的深層信息傳達了壹種人生的失落感——它優雅而輕盈。——是詩人充滿靈氣的靈魂瞬間彈出的心音。簡單的音符回蕩著悠長、優雅的美和跌宕起伏,優雅的意境蘊含著深刻...

欣賞二:

註:寫於1926年5月,同年5月27日第9期早報副刊詩歌版首發,署名誌摩。這是徐誌摩和陸小曼寫的劇本《邊坤剛》第五幕裏老瞎子的歌詞。

能夠將“偶然”這樣壹個極其抽象的時間副詞形象化,並將其放入壹個符號化的結構中,充滿了有趣的哲理,不僅優美典雅,而且朗朗上口,回味無窮,其意義溢於言表。對我來說,用徐誌摩的小詩《偶然》中“情有獨鐘”的語言來說,壹點也不為過。

在詩歌的歷史中,壹千首長詩可以隨著時間的流逝被埋沒在無情的歷史沈澱中,而壹些精致的短詩卻可以在歷史長河中獨自發光。這首兩段十行的短詩,應該算是現代詩廊中的壹朵奇葩。

在徐誌摩追求詩意美的過程中,這首偶然的詩也具有某種獨特的“轉折”意義。據徐誌摩的學生、著名詩人卡·支林說:“這首詩是作者詩歌中形式最完美的。”(《徐誌摩詩集》,卡主編,第94頁)新月派詩人陳也認為:“偶然的、清心等幾首詩,打開了他前兩期的缺口,他抹去了以前的憤怒,用工整、柔和、清爽的詩句,寫出了那顆精致靈魂的秘密。”(紀念徐誌摩)。的確,這首詩頗能看出徐誌摩在格律上的功力。全詩有兩節,上下對稱。每壹節的第壹句、第二句、第五句都是由三個臺階組成的。比如“偶爾投射在妳的波心”“在這個路口互相放置的光殼”,每壹段的第三和第四句由兩個臺階組成,比如“妳不必驚訝”“妳最好記住/忘記。”顯然,在步驟的安排和處理上,不乏灑脫。較長的臺階與較短的臺階交替出現,讀起來很輕松,委婉,朗朗上口。

這裏我要強調的是這首詩中充滿的,不容易被註意到的各種“張力”結構。這些“張力”結構存在於“肌肉”與“框架”之間,“形象”與“意象”之間,“意向”之間。獨特的“張力”結構應該說是這首詩藝術魅力的壹個奧秘。

所謂“張力”是英美新批評倡導和實踐的壹個批評術語。總的來說,它可以看作是全詩的壹個有機體,但它包含著* *的矛盾和對立的辯證關系。壹首詩,整體上必須是有機的、整體的,但各種矛盾和張力是允許的,也應該填充在裏面。充滿“張力”的詩歌,才能深刻、有嚼勁、回味無窮。因為只有這樣的詩才不是靜止的,而是“靜中有動”的。比如滿弓雖然靜止,但充滿了隨時可以爆發的能量和力量。

關於這首詩,首先,詩名和正文之間有壹定的張力。“偶然”是壹個完全抽象的時間副詞,在這個標題下寫什麽應該說是自由任意的。但在這個抽象的標題下,作者寫了兩件更實際的事,壹是天上的雲朵偶爾投射到水中的波心,二是“妳”和“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在海上相遇。如果用“妳和我”“相遇”做標題,那是沒問題的,但是詩意就差遠了。如果用“妳我”“相遇”等相當實用的詞語作為標題,抽象與具體之間的張力自然就消失了。

第三,詩歌文本中有更多的張力結構。“妳/我”是壹對“二元對立”,或“偶爾投射在波心”或“海上相遇”,都是人生旅途中匆匆而過的過客;“妳不需要驚訝/更需要快樂”和“妳記得/妳最好忘記”都以“二元對立”的情感態度和語義上的“矛盾修辭”表現出充分的“張力”。尤其是“妳有妳的,我有我的,我的方向”這首詩,我覺得把它譽為“新批評”所稱贊的最適合“張力”分析的經典詩篇,壹點也不過分。“妳”和“我”因為各自的方向,在茫茫人海中偶然相遇,卻擦肩而過,各奔東西。兩個完全不同又截然相反的意圖——“妳有妳的”和“我有我的”,恰恰統壹包含在同壹句話裏,歸結為同壹個字——“方向”。

作為壹個“浪漫主義詩人”,徐誌摩這首詩的象征意義——既是壹般的象征,又是局部的意象象征——可能特別值得註意。這首詩的整體象征與我們前面分析的“詩名”與“文本”之間的張力結構是壹致的。在可以誕生許多意象的“偶然”標題下,“雲-水”、“妳-我”、“夜之海”、“互光”等意象以及意象之間的關系,都可以因讀者個人情感體驗的差異和體驗的深度而得到不同的理解或建構。這就是“其名亦小,其類亦大”(易銜接)的“象征”妙用,多以少,多以小,多以個別。或者是世事失意,或者是情緒不對,或者是後悔來不及,痛苦加重,或者是無奈的笑容丟失...人生註定會有這樣的“偶然”“相遇”“相遇”。而這“相見時所閃耀的光芒”,必將成為壹段難忘的記憶,伴隨壹生。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公元1926年5月,當時詩人徐誌摩在倫敦邂逅了林。當年徐誌摩偶然認識林,點燃了愛情之火,激發了他寫詩的靈感,壹揮手就有了這部傑作。最早發表於同年5月27日《晨報副刊詩》第9期,署名誌摩。這也是徐誌摩和陸小曼編劇的劇本《邊坤剛》第五幕中老瞎子的歌詞。

著名評論

現代考古學家、考古學家、詩人陳《紀念徐誌摩》:“偶然的幾首詩,打開了他前兩個時期的鴻溝。他抹去了以前的憤怒,用工整、柔和、清爽的詩句寫出了那顆精致靈魂的秘密。”

現代文學評論家、翻譯家、詩人卞的《徐誌摩詩集》:“這是作者的詩中形式最完美的壹首。”

現代作家夏沫現代詩中的美與悲:“對我來說,用徐誌摩的詩《偶然》中‘情有獨鐘’的語言,壹點也不為過。”

當代自由詩人嚴柯文《人類只有壹個地球》:“作者在壹個完全虛幻的時間副詞的標題下,寫出了這樣壹首巧妙的小詩。在這首對生活和情感有著深刻理解的詩中,詩人表達了對愛和美的消失的感嘆,也在字裏行間透露出對這些美好感情的關懷。”

作者簡介

徐誌摩(1897 65438+10月15—1931 65438+10月19)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張壹,在英國留學時改名為誌摩。新月派的代表詩人。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北京大學。1918去美國讀經濟學,1921去英國留學,成為劍橋大學特長生,學政治經濟學。在劍橋的兩年,我深受西方教育和歐美浪漫唯美詩人的影響。新月社成立於1923。北京大學教授從65438到0924。1926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南京中央大學(1949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從上海和南京辭職。在胡適之的邀請下,他被重新任命為北京大學教授和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死於飛機失事。代表作有《告別劍橋》、《寒玉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