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現實的發展和作者不斷加深的生活體驗促使其藝術創作在思想和藝術上發生變化。抗戰初期,他受到高漲的愛國熱情的鼓舞,寫出了《鳳凰》、《童子軍》、《義和歌》,這是第壹階段。此時,無論從現實還是從歷史來看,他都著眼於當前民族抵抗外敵、保衛祖國的鬥爭。四幕劇《鳳凰》根據東北抗日義勇軍烈士苗克秀的事跡改編。劇中歌頌了苗克修率領的“中國少年鐵血軍”在白山、黑水與日本侵略者艱苦頑強的鬥爭,部分場景引人入勝,生動感人。但他在初試戲劇之筆時,在情節結構、人物刻畫乃至語言提煉等方面都不夠嫻熟,有些地方生硬地套用了從劇場學來的舊戲劇技法。此時國難當頭的觀眾首先要求鮮明的抗日主題和愛國激情,因此該劇引起強烈反響。獨幕劇《童軍》(1939)延續了鳳凰的主題,講述了淪陷區小學生成為抗日童軍的故事。1934發表的小說《宮娥怨》是他的第壹部小說。七七事變後,隨戲劇學校赴湖南、四川教授漢語和中國戲劇史。1936畢業於中法大學文科系。65438年至0937年,吳祖光擔任南京國立戲劇學院校長辦公室秘書,同年創作了抗日話劇《鳳凰》,成為國立劇場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有力武器。隨後創作了《宋正琦》、《雪夜歸來》、《林沖夜奔》、《牛郎織女》、《青春之旅》等劇目,收入《吳祖光戲劇選》。1945年,由他主編的《新民晚報》副刊率先刊登了毛澤東的詩《沁園春·雪》。1946年在上海創辦《新民晚報》副刊《夜杯》、《清明》雜誌,還創作了《捉鬼》和新劇《嫦娥奔月》,痛斥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後被國民黨反動派迫害逃往香港。65438年至0947年,執導並執導了《中國之魂》《青春不要被忽略》《山河淚》《春風秋雨》《雪之夜歸》等電影。新中國成立後,吳祖光先後創作了反映紡紗女工的電影《紅旗歌》和兒童劇《除四海》。1954後,吳祖光執導了《梅蘭芳的舞臺藝術》、《洛神》、《荒山淚》等電影,為梅蘭芳、程兩位京劇大師留下了極其珍貴的資料。1963年與妻子辛合作改編評劇《花為媒》,成為評劇舞臺上的壹部成功力作。此外,他還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如《武則天》、《三桃三泉》、《江湖浪子》、《新傳奇》、《三俗宴》等。
1937-1948吳祖光曾任南京國家戲劇學院講師,重慶中央青年戲劇學會、中國戲劇藝術學會理事,《新民晚報》副刊編輯,《清明》雜誌編輯,香港大中華電影公司董事,香港永華電影公司董事。1949後,吳祖光歷任中央電影局、北京電影制片廠主任,牡丹江藝術團團長,中國戲曲學院、中國戲曲研究院、北京京劇院編劇,文化部藝術局專業創作員,中國文聯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副主席,友誼出版公司名譽董事長。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北大荒(黑龍江墾區)勞動下放。
1960回京,先後在實驗京劇團、北京京劇團擔任編劇,創作了《武則天》、《秋鳳黃》、《三大桃三春》等劇目。65438-0979文化部藝術局從事專業創作。粉碎“四人幫”後,他寫了京劇《紅娘》和話劇《闖江湖》,都很受歡迎。他是第五屆至第八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新中國成立後,吳祖光出版了戲劇集《雪集》和散文集《藝術之花》,還執導了多部藝術片,其中梅蘭芳的《舞臺美術》、《洛神》、《荒山淚》等為京劇大師梅蘭芳、程留下了珍貴的素材。65438年至0960年,回到北京實驗京劇團、中國戲曲研究院任編劇,創作了《三桃三春》《三俗宴》等京劇劇本。評劇《以花為媒》改編的電影劇本,可視為戲曲革新的典範。“文革”結束後,吳祖光根據妻子新的生活經歷創作了話劇《江湖浪子》。2003年4月9日,因冠心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