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在意大利北部的壹個小村莊,喬瓦尼的曾祖父開始嘗試制作冰淇淋,這是壹個甜蜜事業的開始。冰淇淋生意給了他的曾祖父壹個迷人的妻子和壹份穩定的職業。手藝代代相傳,雪糕商的生活也被封閉固定。每年春天,他們壹家都會搬到荷蘭鹿特丹,開壹家冰淇淋店。他們努力工作了八個月,不停地制作和銷售冰淇淋。冬天,他們關了店,回老家休息了四個月。吃冰淇淋的人感覺各種甜的味道,做冰淇淋的人卻討厭冰淇淋。對他們來說,冰淇淋就是枷鎖,把他們困在壹平方英寸裏,日復壹日,年復壹年地過著老壹套的生活。
喬瓦尼的父親賣了57年冰淇淋,但他年輕時想成為壹名發明家。他用賣冰淇淋賺來的錢買了各種工具,放在地下室,退休後整天待在裏面,用鐵對“心上人”做出各種愛。為了活下去,為了下壹代,父親把夢想封在地下室,再也見不到太陽。
他沒想到的是,十幾歲的時候,喬瓦尼認識了世界詩歌節的導演,從此愛上了詩歌。十八歲時,他毫不猶豫地做出了打破家族傳統的決定——把壹生獻給詩歌。從此,冰淇淋成了他生活中的點綴,詩歌成了主菜。他讀世界各地詩人寫的詩,與詩人對話,飛遍世界,每天在不同的酒店房間醒來,組織或參加各種詩歌節。
他的“叛逃”讓弟弟盧卡別無選擇,只能像他的祖先壹樣,沒日沒夜地做冰淇淋,娶鄰家女孩,過著穩定而復雜的生活。盧卡對卓法尼懷恨在心,直到發現自己無法讓妻子懷孕,才不得不向卓法尼求助。如他所願,卓法尼讓姐夫生了孩子。隨著孩子的成長,卓法尼逐漸意識到,盧卡所擁有的壹切,都是他義無反顧拋棄的。他也深愛著哥哥的妻兒,但這壹切都是他必須付出的代價。他不得不繼續用詩歌和忙碌來充實自己的生活。很快,他們的孩子就要成年了。他會接手代代相傳的冰淇淋店,還是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妳是忠於家族使命還是忠於內心?這是壹個永恒的問題。
我不禁想起了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的《未選之路》:
妳知道嗎?無論選擇哪條路,都會有遺憾和嘆息,所以,既然選擇了,就勇敢的走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