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90後被稱為非主流?拜托,各位,3Q
如何看待90後的孩子:這壹代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接觸了互聯網,大量的新鮮事物和廣泛的交流造成了他們和父母之間嚴重的代溝。他們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不考慮未來的得失。這些孩子很野。那些大學畢業有明顯好出路或者能循規蹈矩的人,如果不能有好出路,很容易成為犯罪主力。暴力思想是這些孩子的主要思想。看看最近的犯罪記錄,比如石家莊網吧砍刀案,給女學生壯陽案。。心裏有壹種感覺,這壹代年輕人會是中國的敗家子嗎?他們的主要思想是什麽?非主流?90後的文化內涵是什麽?這是壹個目前比較模糊的概念,仍然沒有確切的定義。有人說是“非主流”,但“90後非主流”只是壹種低俗的文化現象,引來大多數人的非議。這裏對“90後的文化內涵”的討論,就是從正反兩個方面來分析中國這個新群體的文化現象。“90後是指90年代出生的壹代中國公民,有時也指所有1990後出生的中國公民。90後和80後壹樣,都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出生的,但不同的是,90後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顯著的成績,也是中國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所以90後可以說是信息時代的優先體驗者。”-百度百科90後詞條可以說是中國未來建設的新支柱,其相關的文化心理狀況也引人關註。90後的孩子聰明、早熟、標新立異、叛逆。其中,非主流文化是90後文化的壹個突出特征。“非主流就是張揚個性,與眾不同,非主流,不盲從當今大眾的潮流,註重符合自己心意的衣著、服飾、言行。”——百度百科“非主流”詞條非主流,顧名思義,就是反主流。什麽是大眾普遍接受的主流,什麽是非主流?非主流,更多的是壹種在小圈子裏流動的文化產品。最早的非主流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的外國“朋克”文化,用奇特的服裝表達憤怒、毀滅、死亡等情緒,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受到搖滾音樂人和樂迷的歡迎。說白了,真正的非主流是“個性”。傳入中國,非主流的真正含義被扭曲了。非主流成為80後、90後逃避社會和責任的擋箭牌。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個性。但如今的非主流正逐漸被濫用。這種原本屬於80後的現象,像病毒瘟疫壹樣迅速蔓延到90後。現在的80後因為走上工作崗位或者自身的假非主流的缺點,已經逐漸消失在非主流圈子裏。但是,90後的孩子有壹種失控的感覺。總的來說,90後非主流文化有以下幾個特點。1.我喜歡打扮得很新潮,很與眾不同;2.分不清現實和虛幻,更多的是生活在壹個虛幻的社會裏;3.喜歡逛街,懂得享受生活,對待金錢如紙;4.不懂得愛自己;5.思想往往很深刻,思維很前瞻,但思維視野往往是頹廢的;6.對待別人總是壹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壹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樣子,而且我很自大,總是希望對方能真正理解自己。在網絡信息時代,90後的女生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大量信息的轟炸,她們也很容易接受,吸收壹切好的壞的,壹切健康的不健康的,積極的不活躍的都歡迎。再加上社會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家長和老師都被灌輸了競爭意識,使得他們思維敏銳,提前成熟。成年人對社會物質利益的觀念影響了他們,使得90後的孩子重物質利益輕感情,與家人的感情就像生活在同壹屋檐下的陌生人壹樣冷漠。在這個互聯網和媒體泛濫的環境下,90後的孩子過早成熟。它的非主流與其說是個性的張揚,不如說更像是對大眾主流觀念的無理挑釁。2008年5月左右,“90後艷照門事件”爆發,網絡熱議。數百名初中女生以“青春無悔”為口號,響應同年級幾名女生的初中畢業照,紛紛拍裸照。結果,這個漏洞被泄露到網上,傳播開來。第壹個曝光此事的網友君傲表示非常難過。走近她們,詢問幾名涉事女生時,她們表示,突然冥想主要是因為前陣子的“裸體特工”和“艷照門”事件。他們還表示完全不擔心色情照片的傳播,有壹個人甚至說:“妳覺得我們性感嗎?”還有壹點值得壹提的是,媒體在“艷照門”事件中壹味追求話題,忽略了事件對青少年心理的影響以及媒體本身的引導作用。90後文化的負面部分也因90後孩子的過度開放和浮躁而凸顯出來。2007年9月7日,寧波晚報報道了“90後女生做人流,暑假高峰”。寧波意外懷孕援助中心醫生張蘭芳說,90後女孩經常來中心做人流,中心接待的人平均年齡16-22歲,50%是高中生,甚至有初中生。張博士說:“現在的孩子真的超出了我們這壹代人的理解範圍。把人當普通感冒壹樣隨便對待,令人驚訝,令人痛心!”有的女生也來過幾次中心,把性健康當無關緊要,對自己的生活不負責任。90後孩子的世界觀、價值觀和70後、80後不壹樣。1990年出生的北京雙胞胎姐妹寶寶和阿姿於2008年在網上發表了成人宣言。第壹篇博文《給我爸的壹封信》,發表後兩天內點擊量超過220萬,網友回復18200條,引起了眾多傳統媒體的關註。他們的博客在15天內獲得了19180萬的點擊量,迅速成為當時的“中國第壹博客”。她們在博客中標榜自己是“賤女孩”,羞辱父母老師的極端觀點引起了網友的熱議。“我不會叫妳爸爸,因為這樣顯得太虛偽了。”他們認為父親灌輸給他們的是“所有關於生活的錯誤觀念。”在他們眼裏,母親是“張開嘴吐出來的汙濁空氣……”“叫妳親愛的媽媽真的讓我起雞皮疙瘩。”而老師在這些學生眼裏就是“像個嘩眾取寵的小醜”。此外,他們還展示了90後壹代的人生哲學,因為“出生在壹個普通的工人家庭,他們出身貧寒,常常感到無助、迷茫、沒有安全感。所以,稱自己為賤女生,是壹種自嘲和無奈。”他還說,如果壹個男人愛壹個女孩,最好是“給她很多人民幣”。90後的“賤女孩”用陰郁顛覆的話語向這個社會展示了自己的思想內涵。無論是他們敢於直言,還是利用互聯網投機,這都反映了90後文化的壹個負面特征:思維早熟,行為幼稚。甚至說沒有責任感。無論90後孩子的想法多麽令人震驚,他們的行為卻完全不符合他們的思想。他們看起來很前衛或者很前衛,像掃機槍壹樣盲目排斥傳統道德價值觀,甚至忘記了人在社會中的責任。如前所述,90年代對非主流文化的追求被視為逃避社會責任的擋箭牌。他們忘了,他們的衣食從何而來?父母的文化程度再低,思想水平再低俗,他們總會生出養育了妳十幾年的父母!90後孩子之所以冷漠,自然和父母有關。90後大多是獨生子女,專業崗位競爭激烈。他們的父母不像以前那樣鐵飯碗,在外打拼,長期離家,忽視對子女的照顧。壹個月難得見壹次面,見面就沈默。妳的孩子能和妳有什麽感情?90後文化中的另壹種創作是火星文(說的是腦殘)。火星語,顧名思義,是壹種只有火星人才能理解的文字。由符號、繁體字、日文、韓文、生僻字等非規範字組成。用的字不規範,看起來像亂碼。大腦受損的身體也從“只有大腦受損的孩子才能理解的話”中獲得意義。簡體中文有壹句古詩:我的床腳有如此明亮的光線,難道已經有霜了嗎?。我擡起頭凝視月亮,低下頭,懷舊之情油然而生。中文原文[繁體中文]:早上的月光,會不會已經有霜了?。我擡起頭凝視月亮,低下頭,懷舊之情油然而生。腦殘體:多疑寡居。擡起頭,低下頭。9級腦殘體:多疑喪偶。這種寫法最大的特點就是讓人看不懂,雖然最初是為了方便簡潔而發明的。這也是90後文化過分追求張揚的無意義產物。然而,90後文化中也有積極的壹面。繼80後文學之後,90後文學逐漸被學術界所接受。在詩歌領域,以袁、、為代表的90後詩人,依然延續著80後壹兄沈寶鳳、壹姐的詩歌風格和脈絡,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就實力和才華而言,90後詩人的確可以勝任並繼承80後這個階層。下面是幾個知名的90後作家目錄。具有代表性的文學創作家有:袁,原名鄭滌非,作品有《時代》、《小作家》、《詩選》、《星光少女》、《人生十六七歲》、《秘密花園》、《青春酷族》等。部分作品入選《校園詩人》、《雪國詩人》等。張牧笛:看不見的風在吹,中國青年總部於2008年6月出版了詩集、散文集《像南瓜壹樣默默成長》和小說《走走停停》。高參:陜西省作家協會會員。2003年初開始發表習作,先後在《詩歌雜誌》、《兒童文學》、《星星》、《文學報》、《青年文學》、《中國校園文學》、《童話世界》、《中國報》等20余家報刊發表童話、詩歌、散文200余篇。他出版了許多詩集,並獲得了許多獎項。吳子尤:青春比我瘋狂的代表作,出生在京的吳子尤更不幸,最終成為90後第壹個離開的作家。這讓我們想起了他的壹句話:“20世紀,有兩位才華橫溢的作家,女的是張愛玲,男的是我。”張悉妮:代表作如果我是海倫,“90後”這個詞說明命運是多麽不幸。我們在張悉妮看到的是更多的不幸。而她溫暖的話語和力量,壹定會打動妳。90後多了壹個女人,讓我們看到90後是溫暖的壹代。90後的孩子生活在這個陌生而新奇的時代,他們有著與前輩完全不同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而90後作家只是將自己獨特的精神感受註入文學。相信它能為中國文學註入新鮮的血液和活力,重現新的輝煌。其實,除此之外,90後的孩子還具有堅忍不拔、自強不息的優秀精神品質。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步伐,中國湧現出壹些90後的身影,涵蓋體育、文藝、慈善,甚至奧運冠軍、抗震救災英雄,其中有8位還是中國女子體操隊的隊員!他們是:黃、、、龐、、龍清泉、徐天龍、林躍、焦劉洋、江鈺源、何可欣、王莎莎、李珊珊、鄧、張壹山、肖莎、王新、楊依霖、楊紫、陳若琳、尤昊然、林昊、林妙可。這樣看來,90後的文化內涵大概可以用壹個字來概括:個性。非主流的定義:flow是個性化的、張揚的、另類的服裝。它並不盲從當今大眾的潮流。註重符合自己心意的服裝並不是最受歡迎的事情...也就是相對先進或者相對落後的人比較少(多的叫主流)。簡單來說,主流就是少數人或壹個人的行為,導致大多數人追隨他們。這是主流,就像我們的潮流。非主流就是妳不屬於那些跟風的人(跟隨主流的人),用自己的個性走自己的路!非主流是壹種體驗,而作為體驗,必須經過主體的感官思維和行為。然後,比較通俗的說法是,非主流的家夥總能表現出壹種個性。這種人格壹定要強大,否則就會迷失在眾生的* * *裏。其實眾生都有自己的人格,只是很弱。大部分人格的種子都不足以沖破自己的谷殼,更別說生根發芽,開出別人看得見的五彩繽紛的花朵。所以,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個性的表現。但是,所謂的個性,似乎是通過言行表現出來的。言行總是要遵循壹定的規律和規則。所以,模仿和學習是可能的。智商更發達的陰謀家,就可以故意說得天花亂墜,欺騙世人,比如鐘南山的道士。這些非主流的言行其實都是死的,切斷思想根源的流行語和商品才是可以大規模出版和銷售的武功秘籍,註定走不動了。所以才有了千百年來的語錄和守護者以及各種所謂的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