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桂花開》是興起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壹首民歌,在中國很多省份都有傳唱。是用八段錦的曲調為慶祝蘇聯成立而寫的,是八月成立的蘇聯的歌曲。它的原名是慶祝工農民主政府的成立。
2.三十裏鋪(陜北民歌)
《三十裏鋪》是陜北壹首優秀的愛情民歌,流傳甚廣,膾炙人口。它產生於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根據陜北的真實故事,用“信天遊”的曲調作曲演唱。它的發源地是陜北綏德縣東30裏的滿堂川鄉的“三裏鋪”,後來形成的民歌以“三裏鋪”命名。
3.楊柳青(江蘇民歌)
《楊柳青》是壹首由群星傳唱的揚州民歌,收錄在《鄉土民歌與戲曲系列:太陽出來了,快樂(中國民間青年合唱)》專輯中。
4.康定情歌(四川民歌)
《康定情歌》又名《走馬山》,是四川省康定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民歌。由武文姬和編曲,於演唱。從此,《康定情歌》傳遍了全國,名聲遠播,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愛。
5.瀏陽河(湖南民歌)
《瀏陽河》是中國的壹首經典民歌,由許淑華、朱麗琪、唐碧光作曲,創作於1951。這首歌自創作以來,壹直廣為流傳,歌手眾多,如蔣大為、李谷壹、宋祖英等。以不同的方式和風格表演。超級女聲周筆暢的壹首《瀏陽河2008》賦予了這首老歌全新的內容。
瀏陽河,壹首家喻戶曉的經典民歌,傳唱多年,熟悉的旋律滲透了幾代人。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首傳世之作在誕生之初只是湖南古畫戲曲中的壹段唱段,其旋律與大家所熟知的並不相同。
中國民歌是勞動人民集體口頭詩歌創作。民歌,即民謠,屬於民間文學的壹種形式,可以唱,也可以背,多以韻文形式出現。
中國民歌是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的壹個流派,是人民群眾在生活實踐中通過廣泛的口頭歌唱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歌曲藝術。
根據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民歌風格和色彩,中國民歌可以分為七種不同的風格和色彩。
1.中原和東部沿海具有古老傳統文化的漢族民歌區;
2.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區;
3.西方佛教文化影響下的藏族民歌區: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區;
5.東北薩滿教影響下的狩獵文化民歌區: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農半牧文化民歌區;
7.伊斯蘭文化影響下的西部新疆民歌區。
至於各民歌區的民歌分類。由於民族不同,各有各的傳統劃分方法,不可能統壹,只能保留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