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中學
“藍色的泉州灣,綠色的戴雲山”我們都生長在戴雲聳立的這片土地上——瓷都德化。在德化的歷史上,無數為瓷器而瘋狂,為瓷器而獻身的人們,譜寫了壹曲由瓷都合唱團傳唱的瓷器之歌。
幾百年前,壹場肆虐的窯火,終結了瓷業聖人何朝宗的生命,留下了壹段悲壯而美麗的傳奇。壹把普普通通的瓷刀,塑造了千百年來瓷都的瓷魂,留下了壹代又壹代瓷人對瓷器的迷戀。瓷都人對陶瓷藝術的追求,正如何朝宗的“為瓷焚身而死”壹樣執著。他們創造了許多種瓷器。其特點超凡脫俗,取材廣泛,作品件件精美,不落俗套,形神兼備,動靜結合,行雲流水,各入其境。因為德化瓷口才好,在中國和世界各地的各種獎項中,160次包金包銀。在《馬可·波羅遊記》中,德化瓷器也備受推崇。這真的是瓷都人的驕傲。
近年來,瓷都人承前啟後,再創輝煌。在我國改革開放和“大全”國家建設的大背景下,在黨和政府部門的領導下,瓷都人以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努力探索,銳意進取。始終堅持改革主旋律,走以瓷為主、以城帶鄉的發展道路。而我們都是在最差的艱苦條件下,底子最薄,起步最慢;瓷都人在發展最困難的條件下,決策最有效,手腳最開,時機最好,精神最集中,開拓性最強,代價最大,效果最大。楊建民、徐興泰、蘇清河、徐興澤、蘇玉峰、康心祿等壹大批著名的資深工藝美術家和無數默默無聞的民間藝人都投身於瓷器研究。他們手持刻刀,精雕細刻,創作出寫實、形神兼備的作品;他們改良窯爐,研究“以電代柴”,創造了“無煙瓷都”的奇跡;他們開發了新種類的瓷器;朱板瓷、玉瓷、珍珠瓷、寶石黃、輕質瓷...他們致力於下壹代的教育,把他們的知識和經驗留給明天...他們用無聲的基石築起了德化瓷業的豐碑;像叮當作響的鐵軌;推動德化瓷業的列車駛向未來!現在,我們從黃土地跨越太平洋,樹立了“務實、開拓、團結、奉獻”的精神,同心同德。generate展現了強大的生命力,創造了巨大的財富。
路,對了,經歷了,擺在瓷都人面前的,將是沿著這條路實現新的飛躍——打造壹流瓷都!“有了今天的發展,明天壹定會有更大的輝煌。”瓷都人信心滿滿。
德化不再沈默!它有很長的記憶和很長的向往。刺桐港在召喚,著名的瓷港將永遠跟隨!
瓷都的人們不再沈默:“總有壹天我會乘風破浪,高舉雲帆濟滄海”。再過十年,我們相約拉通口岸,唱響無愧於時代的瓷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