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統壹教材環境下李的備課新理念

統壹教材環境下李的備課新理念

7月30日晚,全國課改第56期迎來了深圳特級教師李老師,他帶來的講座是《統編教材環境下的備課新思路》。講座從詩歌和習題兩個方面重點講述了在編教材環境下備課的新思路。

壹.詩歌

新教材的編寫非常重視詩歌,不僅數量增加,種類也增加。對於古詩詞的教學,我們壹直沿用傳統的教學套路,缺乏新意。如何創新?李老師文祖提出了“四個知道”。壹要讓孩子知道“詩的內容”,二要讓孩子知道“詩”的意義,三要知道“什麽是詩”,四要知道“怎麽寫詩”。

李老師以“秋夜黎明出籬門迎寒的感覺”為例展示教學設計。第壹步,展示三張圖,每張圖配壹句古詩和壹句平時的口語表達,讓學生分辨哪句話好,思考“妳為什麽要這樣選擇?”第二個環節是呈現《秋夜籬笆門曉情》這首詩,同時呈現壹段表達這首詩詩意的文字。讓學生了解兩者的區別,思考“詩歌應該是什麽樣的”。在第三部分,學生可以通過比較兩幅圖片來理解這首詩。給學生看兩幅圖,告訴他們哪壹幅更符合這首詩的意境。第四部分,根據詩歌,讓學生嘗試修改它,使它成為壹首現代詩。想壹想:詩歌應該是什麽樣子的?最後,為學生創作詩歌提供腳手架。該詩教學設計的新思路是以李提出的“四識”為基礎的。這種教學理念更註重:不僅要閱讀和理解這首詩,還要知道“什麽是詩”和“如何寫詩”。相對而言,李先生認為古詩詞教學應註重文體意識。

第二,鍛煉

重新審視教學練習的層次:練習方法-練習策略-練習思維。我們的練習有什麽問題嗎?首先我們要思考:“蓋房子首先要做什麽?”這是建造房子的框架。我們需要磚、鋼筋、水泥等等。我們會裝飾每壹塊磚,美化每壹根柱子嗎?“現在我們作業教學的問題是從壹開始就讓孩子寫得又好又漂亮,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習題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先幫孩子建壹個‘房子’,然後我們再裝修美化”。

練習課示範1:“專註於風景”。具體的教學設計如下:

(1)參加壹個學校附近的情景觀察活動,試著描述壹下妳所看到的。把妳看到的和想到的都寫下來。

(2)和同學交流,看看同樣的觀察是不是壹個場景。每個同學眼中的場景有什麽異同?

(3)“換景”是遊記中最常用的寫作手法,指的是從壹個不固定的視角,根據地點和某個視角的轉移,對所看到的不同事物進行描述和解釋。我們來看看《草原》和《拉薩古城》這兩篇文章是如何運用這種方法的:

1.內蒙古草原在《草原》中給作者的腦海中留下了哪些畫面?

2.拉薩古城在作者心目中留下了哪些畫面?

3.梳理兩篇文章的圖片和敘述順序。

4.再看壹篇文章,整理壹下畫面和敘述順序。

5.看看自己的練習,整理壹下畫面和敘述順序。

6.對比之後,如果再去壹遍我們觀察過的景點,我們打算怎麽辦?寫下來。寫下來。

(4)重溫“變換風景”的寫作風格後,讓學生回憶壹次自己探險、旅行或休閑的經歷,選擇照片,回憶“經歷的過程和順序”,然後寫下來。

(5)閱讀課本上寫風景的文章,看看妳能從中學到什麽,也許是單詞和句子,或者是布局和描寫的方式。對照自己的練習,借鑒和修改自己的文章。

(6)與學生討論交流,互相學習,再修改。

練習課演示2:“壹次冒險之旅”,具體設計如下:

(壹)導入,顯示"練習要求"

(2)閱讀《奇遇》的開頭,試著理解“奇遇”,完成五個相關問題。前三題側重於短文內容,第四題評價冒險,第五題要求學生聯系自己的練習,思考“冒險要準備哪些專業知識”,查閱相關資料解決。

(3)嘗試以“我的冒險之旅”為題來寫。(故事公式:1,目標-2,障礙。

-3,努力-4,結果-5,意外-6,轉折-7,結束)

(4)第壹次自我梳理冒險的過程等。

(5)閱讀課文《梅花魂》、《田忌賽馬》、《跳水》,學習講故事的方法。

通過以上兩個詳細的課例,我們思考:這和平時的做法有什麽區別?

李老師提出新的備課小技巧:1、確定並分解基本要求,形成階梯順序2、詳細分析學生作業難點3、考慮讀寫壹體化、腳手架、過程等支撐方式。

我們要給誰看我們的作業?妳為什麽要學習?課程標準中練習的目標是“用具體而明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想法。”能夠使用常用的表達方式進行寫作,並根據需要培養使用書面語言的能力。“回過頭來看我們的語文教學,可能我們讀書的時候太註重內容的表達,而不是表達方式;讀書是吸收,鍛煉是輸出。但兩者的過程是互逆的,只是在這個互逆中沒有轉化的媒介,所以兩者往往互不交叉。李老師認為這種轉化介質很可能就是壹個“腳手架”。我們可以想象,學生在閱讀時需要腳手架,需要知道“我怎麽讀,讀什麽,吸收什麽”;做習題時,學生也需要腳手架,知道“我寫什麽,怎麽寫,輸出什麽”。關鍵是這裏需要有壹個轉換:我需要知道寫什麽,我必須想知道別人在同樣的情況下寫了什麽,如何選擇素材;如果我想知道怎麽寫,我壹定也想知道別人在同樣的情況下用什麽表情來寫;我想知道同壹個題材,為什麽別人寫的很好,我寫的壹般般,別人用什麽詞,我為什麽沒用,怎麽用。

習題教學有什麽問題?是讀書不夠嗎?利息方法不足?支持不夠?我們的教學是讀寫結合嗎?新教科書提供了許多框架。為什麽我們的習題寫不好?可能是“腳手架不是連續的,我們沒有考慮到學生的需求,我們沒有按照壹定的步驟……”。這些都需要我們仔細思考。李老師做了壹個大膽的嘗試,就是課例中展示的新載體——作業紙。編教材環境下的備課新思路在哪裏?李老師總結了三點:教學點的選擇,支架的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

最後我想說,壹開始聽李老師講課的時候不知所措,後來反復聽,反復琢磨,才明白了壹些事情。語文課堂教學應重視文體意識。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都要註意梯度,讓學生知道梯度是什麽,為什麽梯度。在這個“知道是什麽”和“知道為什麽”的過程中,教師要盡量給學生提供合適的腳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