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去過子洲(四川三臺)嗎?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去過子洲(四川三臺)嗎?

蘇東坡在經歷了多年的仕途磨難後,逐漸對官場心灰意冷。到了晚年,雖然身在朝廷,但還是覺得如履薄冰,高處不勝寒。再加上越來越激烈的黨爭,他不得不多次要求駐外。蘇東坡“日日夜夜想著回四川”,希望能在家鄉眉山附近的壹個縣做官,然後擇機辭官回家安度余生。但是,這樣的願望無法實現,想了想,只能暗自難過。

元佑三年(1088)七月,朝廷任命周正如為子洲知府。周正如是四川省新繁縣人。能在家鄉名郡子洲為官,真是世間美事。蘇東坡得知這個消息後非常羨慕。他去送別他的好朋友,並送給他們詩歌。他在《送周正儒知東川》中寫道:“以郡中秀才為榮,以還鄉為重。四川之事,千人騎在土丘上。”恭喜妳的朋友得償所願,回到家鄉。妳可以隨時祭奠妳的祖先。“先告謝,乞悔之。”蘇東坡責怪自己沒有足夠的勇氣辭職回鄉,讓周正儒打頭陣,否則也可以像他壹樣回鄉。"為妳掃唐寅、肖像或照片."將來有德有德的子洲人,壹定會把唐音閣打掃幹凈,把妳的畫像高高掛在大堂之上。這裏的“唐音”指的是子洲的“唐音閣”。

據南宋《輿地紀聲》記載,唐音閣,在子洲郡園中,繪有77幅圖。蘇東坡在詩中勉勵好友周正儒到子洲工作,努力出成績,必將受到子洲人民的愛戴。

或許是任命周正儒為子洲知府讓蘇東坡深受感動,想到自己的命運,意猶未盡。然後又寫了壹首《二韻後再寄周正如》:“東川盼郎,坐而競西。”子洲迎來了壹位德高望重的官員,周正儒,他在政績上的威望壹定會提高子洲的政治地位,可以和成都相提並論。“竹馬遇細侯,許多銀子送劉沖。我知道那句溪路遙相呼應,老老少少相擁。”子洲人以竹馬相待,周正儒和後漢清官劉崇壹樣,功績卓著,不取百姓絲毫。“牛頭與兜率,雲暮尾堆嶺。醉故鄉追舊遊,筆陣賈於勇。”子洲的牛頭山,城南的鬥律寺,都郁郁蔥蔥,美不勝收。子洲知府在閑暇之余,有詩有酒相伴,可以壹時興起四處遊歷,寫書執筆,即興創作了許多精美的書畫作品。

蘇東坡在詩中想象了好友周正儒將來在子洲為官的情景。其實這是蘇東坡想象自己設身處地,故地重遊。

蘇東坡在送別周正儒的兩首詩中提到了子洲南山的“文中”、唐音閣、牛頭山、鬥律寺,以及子洲銅山縣的聚熙(今四川中江縣有壹座聚熙寺)。能把這些不常見的地名放在指尖,跟著風景變成詩,不是壹種體驗。光憑想象真的很難知道,會“找不到北”。雖然我們沒有直接找到蘇東坡描寫遊三臺的詩詞,令人遺憾,但蘇東坡壹定是去過三臺的,他的兩首“見周正儒知東川”便是佐證。

蘇東坡的詩《見周正儒知東川》也為我們描繪了壹條清晰的遊覽路線,即經成都、大都(今金堂趙真)、中江,再到三臺。這條路自古就有,也是四川“古韻之路”的壹段。詩中還提到“文翁石室”“古叢祠”等名勝古跡也在這條路線上,可見蘇東坡也遊覽了沿途的壹些景點。

熙寧元年(1068)七月,蘇東坡、蘇轍兄弟在家鄉眉山為父蘇洵吊唁。冬天,他們經成都-子洲-朗州-長安返回北京。閬州(四川閬中市)是兩兄弟的姑父蘇洵做官並長期居住的地方。李青元年至七年(1041-1047),蘇洵在瑯琊擔任大將軍,實行仁政,公正廉潔,受到群眾的稱贊。雖然蘇洵後來調任官職,在利州(四川省廣元市)魯甸任大牢,並於嘉祐七年(1062)死於其任上,但他的許多親屬和後代都留在了朗州。蘇東坡兄弟在朗州有很多親戚,此行以走親訪友為目的。

從子洲到朗州,鹽亭和永泰是必經之地。北宋著名畫家、詩人蘇東坡的堂弟熙寧元年(1068),文同在家鄉鹽亭永泰故居為母親守孝。蘇東坡和蘇轍路過鹽亭,去拜訪文同。文同熱情歡迎他們,並請他們為新建的莫俊堂題詩。

思維敏捷的蘇東坡寫了《莫峻唐的故事》,蘇轍寫了五言詩《文和史克莫峻唐》。蘇東坡的《莫峻唐吉》全是論文,筆記卻不到。蘇轍的《莫峻唐》詳細描寫了莫峻唐內外的景色。蘇東坡兩兄弟壹首詩,壹首詩,文采橫溢,完美結合,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文同與蘇氏兄弟聚會,談詩談文,其樂融融,互相交流創作心得和生活經驗。文同還當場為他們作畫。蘇氏兄弟欽佩他高超的水墨和竹藝,蘇東坡當即表示迫切希望向學習畫竹。三個人聚在壹起,雖然時間很短,但卻成了引人入勝的故事。

以下是三個景點。

當然,蘇氏兄弟的這篇文章和這首詩並不壹定是現場創作的,也有可能是他們事後在文同的邀請下重新創作的。於是有人質疑蘇東坡對故裏鹽亭莫的描述只是基於想象,進而認為蘇東坡和蘇轍的白紙黑字並不能證明他們去過鹽亭,自然也就沒去過子洲(三臺)。

其實,關於這次文與蘇在鹽亭的相遇,我們還可以從蘇東坡在黃州為紀念文同而作的《黃州載記·文與》中去考慮。《黃州載記·文與》說:“我是做官的,我才真正開始認識妳...五年後,妳的名聲壹天比壹天響亮...再見了首都,我沈默了。”至平元年(1064),蘇東坡在鳳翔府(陜西鳳翔)任簽書法官。文同路過這裏,遇見了蘇東坡。兩人相談甚歡,從此成為知心朋友。“告別五年”,也就是說,他們在鳳翔相遇,五年後再相見。從1064開始算,五年後正好是1068。當時,文同已經辭去職務,正在老家鹽亭為母親守孝。七月,蘇東坡、蘇轍兄弟為父蘇洵辦完喪事。冬天,他們都從眉山出發,前往北京。與此同時,文和在鹽亭相遇,他們還能在哪裏相遇?

熙寧三年(1070)四月,文同喪期屆滿,回到都城汴梁。文和蘇告別京城,這是他們在鳳翔樓第壹次見面以來的第七個年頭。通過對這些詩歌的分析,可以進壹步證明蘇東坡到過子洲(三臺)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