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寶寶0-3歲應該如何早教?

寶寶0-3歲應該如何早教?

導語:每個寶寶都不壹樣,每個寶寶都有獨特的潛力和天賦,每個寶寶的成長也不是同步的。早期家庭教育對孩子影響很大。要求家長在培養孩子的同時具備壹些好的品質,從而教會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德。以下是我給大家帶來的關於0-3歲如何教育寶寶的內容。希望對妳有幫助。

寶寶0-3歲應該如何早期教育?1 1.聽優美的音樂,兒歌,古典音樂。傾聽風、雨、蟲、鳥等和諧的聲音;訓練音準和節奏,為語言學習打好基礎(見零選項音樂語言主題課件和閃卡)。

2.看20厘米外的黑白輪廓(逐漸拉開),如粗條紋、斑馬、棋盤等。可以選擇使用zero option的數學學科課件。

3.多看紅、黃、藍(逐漸增加白、綠、黑)這些大的顏色,發展視覺能力。可以選擇色卡培訓進行操作。

4.看顏色鮮艷、聲音悅耳的玩具,讓他跟著自己的視覺走,讓他伸手去抓,發展他的視、聽、觸、抓的能力。

5、經常抱抱親親,並按摩寶寶全身皮膚,用光滑、柔軟、溫暖、涼爽、粗糙等物品接觸身體,特別是手腳,培養觸覺。

6、經常輕輕捏寶寶的10手指和指尖,捏的時候告訴他手指的名字(對牛彈琴);壹只手(或腳)經常被綁上壹根綁著鈴鐺的繩子,讓他註意手腳動作和鈴鐺的關系;經常讓寶寶拿著玩具棒和鈴鼓,讓他把壹個東西扔了再拿另壹個東西或者傳來傳去。

7.用勺子、筷子蘸各種食物、水果、調料的汁液,讓寶寶品嘗各種味道,酸、甜、苦、辣、鹹、奇等,發展味覺能力。

8、滿月前後訓練俯臥可以擡頭看東西,找玩具,幾個月後可以用雙手支撐胸部;三四個月後開始訓練仰臥擡腿,仰臥轉側臥,仰臥左轉右轉俯臥位;訓練仰臥時握住大人的手指並坐直。

9、兩三個月開始做被動嬰兒操:寶寶仰臥,抓住寶寶的手,舉,舉,放下等。,然後分別用壹條腿和壹條腿做下肢運動。

寶寶0-3歲應該如何早教?1.語言敏感期。

0-1歲是前語言期,從牙牙學語、理解語言識別、肢體語言到稱呼成年人。

1-10個月是單詞句子期,寶寶可以在單音節的表達和動作幫助下學習兒歌的押韻單詞。

20個月到3歲這段時間是語言快速發展期。人們說話,背誦兒歌,說簡單到復雜的句子。

24-30個月有“單詞饑餓”的表現,經常問“這是什麽?裏面有什麽?有什麽區別?有什麽用?”等等,這是大腦最活躍的時期,學東西最快的時期,能記住的詞匯量很大,但是學的快,忘的也快,需要通過反復學習來鞏固。

這期間,聽故事是寶寶學習語言最重要的途徑。寶寶百聽不厭,很快就能把故事背下來,很容易理解。3歲時,他將結束這個故事。4歲的時候,他會講自己的故事。5歲會帶表情講故事,會演話劇。6歲時,他會總結故事,表達自己的邏輯觀點。

所以在這個時期,要鼓勵寶寶多聽、多說、多表達,多進行與語言表達相關的表演,充分發掘寶寶的語言天賦。

第二,感官敏感期

在這個階段,嬰兒通過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對周圍的客觀世界進行探索,這是認知能力的基礎。如果沒有相應的訓練,寶寶的感覺能力會降低,不利於認知能力的發展。

1.註意視覺訓練。

嬰兒喜歡看人的臉,或者看黑白對比明顯的條紋、同心圓、棋盤等圖案。他們的眼睛也可以跟著紅球走。滿月後喜歡看壹個東西的大彩圖,壹張圖就開心。所以,讓寶寶看到各種顏色,室內室外的東西,移動的東西,豐富寶寶的視覺體驗。

2.重視聽力訓練。

胎教時讓寶寶聽音樂,分辨各種生活中發出的聲音和玩具的聲音。大人要多和寶寶說話,多接觸自然界和社會中人和事物發出的各種聲音,豐富寶寶的聽覺體驗。

3.註重嗅覺和味覺訓練。

讓寶寶聞到多種氣味,品嘗多種味道,豐富寶寶的嗅覺和味覺體驗。

第三,獨立、自信和責任感

1歲以後,寶寶喜歡“自己做”,願意自己做,會用勺子吃飯,會自己脫衣服。如果大人及時鼓勵,寶寶的獨立性和自信心就會得到發展,以後會幫大人拿東西,做力所能及的事,責任感就會形成。

慢慢的,寶寶養成了獨立、自信、負責的好習慣。但如果這個時候大人為寶寶做了壹切,寶寶也願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寶寶就會產生依賴性,懦弱,不負責任。這是因為嬰兒原有的“自己來”的意識被成人取代,嬰兒大腦中的神經元和突觸淡化,嬰兒的獨立性、自信心和責任感難以恢復。

嬰兒在0-3歲的早期應該如何教育?1.從心理學角度概述0-3歲嬰兒的成長。

0-3歲是人類生命發展的重要時期,嬰幼兒在生理和心理兩方面都在悄然發生著豐富的變化和快速的發展。從情感發展的角度來看,嬰幼兒大概經歷以下幾個階段:探索世界、渴望愛情、雙向交流、自我意識和自我解決問題、想象和情感表達。同時,他們也在用感官認識世界,學會充分交流,發展體力,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探索萬物運行的原理,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系。以下從註意、思維、學習等心理學角度概述這壹時期嬰幼兒的發展狀況。

1.這壹時期兒童註意力的發展

1歲之前,寶寶的註意力轉移非常快。這個時候寶寶的註意力還是無意識的,細心的呵護是寶寶註意力發展的前提。壹般5 -6個月的寶寶只能集中精力做壹件事十幾秒鐘。1 -3歲寶寶的註意力穩定性得到了壹定程度的發展,爸爸媽媽可以發現孩子有專註的眼神。1歲半時,孩子的註意力集中時間在5分鐘左右,2歲半時可以達到9分鐘。因此,在這個階段,家長需要為寶寶提供壹個安全、愉快的環境,耐心地引導寶寶觀察周圍的世界,有目的地培養孩子的有意註意。

2.這壹時期兒童思維的發展。

兒童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形象思維主要依賴於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孩子求知欲強,可塑性大。如果他們經常玩有利於思維發展的遊戲,會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和成熟。比如可以通過找出圖片的異同、排隊遊戲等方式對他們進行訓練。1-2歲的孩子已經對遊戲有了初級的認知。到了3歲,孩子對遊戲有了比較完整的概念,願意主動參與壹些遊戲活動。遊戲是這個時期孩子增長知識、豐富觀念、與人交流的重要途徑之壹。通過遊戲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工作習慣,這對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非常重要。

3.這個時期孩子的學習特點。

0-3歲嬰幼兒的學習特點是“兒童根據自己的教學大綱學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按照自己的學習速度和方式,從周圍環境中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不受成人教學大綱的影響。在此期間,孩子的語言已經發展得很好,家長經常與孩子“交談”,將語言與某些物體聯系起來,可以促進孩子言語能力的發展。而3歲的孩子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簡單的語言交流能力。這時,孩子的認知範圍變寬了,記憶力加強了,愛提問,學習需求加強了。

第二,做好幼兒教育

童年是決定個人性格形成的主要階段。除非有重大改變,否則個人的性格在未來壹般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教育應該從0歲開始”已經深入人心。媽媽們已經意識到0-3歲大腦發育的重要性,所以人們越來越重視0-3歲嬰兒的早期教育。那麽什麽是早教呢?所謂早期教育,是指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對0-6歲的兒童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訓練,為兒童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很多家長壹定程度上對早教有這種誤解,以為早教就是教知識。其實早教不同於知識教育。最大程度的豐富了寶寶的經歷,培養了習慣和思維方式。早期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大運動、精細動作、語言、認知、社會交往等領域。早教的目的不是培養神童、專家,也不是提前學習知識、識字、背詩,而是用科學的方式給寶寶創造壹個健康、安全、快樂的童年,讓他們通過早教感受到童年的快樂,得到健康的發展。那麽如何做好幼兒教育呢?

1.選擇合適的早教機構。

根據3歲前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壹個好的早教機構應該有無憂、明亮、通風、柔軟的環境,為孩子創造壹個健康的成長環境。早教機構在營造環境時,要註意安全、環保、溫馨美觀、活動適宜等。,也符合早教目標實現功能性支持,讓孩子在早教過程中安全健康成長。此外,早教機構還應根據寶寶的發展目標,配備攀爬、滑行、彈跳、擺動、平衡、球類等綜合性運動玩具,以及搬運搭建、拖拉推開、投擲滾動、敲打撥弄、感官感受等五大類百余種蒙氏玩具。在選擇早教機構時,盡量與授課老師溝通,了解該機構的理論基礎和教學方法是什麽,是否科學合理。因為老師最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和教育方法,而壹些早教機構的老師往往缺乏這些深刻的教育理念。

2.早期教育對幼兒能力的培養。

早期教育要註重對嬰兒的培養,包括良好習慣、自理能力和交際能力的培養。在早期教育的過程中,要讓他們讀壹些有用的兒歌,培養他們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感情,教壹些兒歌,畫壹些簡單的圖形,講壹些孩子能接受的童話、寓言,做壹些有用的遊戲,教他們學習拼音,認識壹些漢字,進行簡單的操作。在生命早期,感覺的發展直接影響人的動作和運動能力的發展,而動作和運動能力的發展對人以後的智力、學習能力和社會生活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活動方式上,要註重壹個活動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將視覺與聽覺、觸覺與視覺、味覺與嗅覺有機結合,實現* * * *的協調發展。實現相互促進。比如孩子可以邊做動作邊說童謠,比如:小烏龜,很有技巧,爬過山頭找媽媽。媽媽,媽媽,我來了。給寶寶點個贊。孩子們壹邊學童謠,壹邊練習裝扮成烏龜用手和膝蓋爬行。還有小朋友邊走邊練習走平衡木:小黑熊,膽子大。不要害怕過橋。這不僅鼓勵了孩子勇敢獨立於大人,也增加了他們對活動的興趣。

三、通過對0-3歲嬰幼兒的早期家庭教育。

早教班只能算是嬰幼兒教育的輔助手段,而家庭才是早教的主要陣營,父母才是寶寶最好最重要的早教老師。0-3歲的孩子幾乎每天都和父母生活在壹起,父母在親子活動中的角色肯定會對孩子未來的教育乃至壹生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例如,在培養0-3歲嬰幼兒的註意力時,家長可以通過以下活動來培養他們的有意註意。

對於0-1歲的嬰幼兒,註意主要是無意的,家長可以通過有意識的活動來培養。比如,爸爸媽媽可以把鈴鐺綁在玩具上,圍著寶寶跑,引誘寶寶找到玩具。寶寶會乖乖的隨著玩具和聲音轉頭或者扭動身體。當玩具轉到嬰兒身後時,鈴鐺會指引嬰兒玩具所在的位置。壹段時間後,爸爸媽媽可以把鈴鐺拿掉,把玩具藏在寶寶面前。寶寶會等待玩具再次出現或者主動尋找。在這個過程中,寶寶的註意力會得到增強。對於1-3歲的嬰幼兒來說,註意力的發展離不開自身的發展。這時候可以通過讓嬰幼兒做壹些傳球動作或者講故事來培養他們的註意力。比如爸爸媽媽在給寶寶講故事的時候,可以多問寶寶壹些問題。“接下來,白雪公主呢?”“妳猜是不是小棉子開的門?”有趣的故事和有趣的問題不僅能發展寶寶的語言,還能讓寶寶養成專心聽故事的習慣。

寶寶0-3歲應該如何早期教育?4精神修養不能生硬灌輸。

千百年來,人們壹直把教育和“傳道、授業、解惑”聯系在壹起,認為教育就是壹堂課,是大人講、小孩聽的說教、灌輸。很多家庭都陷入了早期教育的誤區:

比如,強調孩子參與各種培訓班,而忽視同齡人的遊戲、自由交流和人際融合;重視智力開發,忽視性格培養;重視知識傳遞,忽視心理發展;簡單地把希望寄托在幼兒園和學校上,忽視了家庭早教的極端重要性;只給孩子物質上的滿足,缺乏豐富的精神生活和廣泛的興趣培養;在對“教育之愛”和“雙向之愛”壹無所知的情況下,壹味地“血愛”、“溺愛”、“欣賞”,有人誤以為早教就是小學課程的下放和提前.....因此,早期教育的“經典”是扭曲的。

5歲以下的孩子不要學鋼琴。

許多父母認為孩子越早學鋼琴越好。但專家建議,5歲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安排正規的鋼琴學習。

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的骨骼和關節還沒有發育完全,骨骼和關節、韌帶和關節都是松弛的。過早練琴或練琴時間過長、用力過猛,都會影響這些部位的發育,甚至可能嚴重損傷骨骺。骨骺與骨骼的生長直接相關。手指關節骨骺受損後,手指的長度和粗細可能會發生變化,嚴重時會難以握拳。

此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由於註意力不集中,練琴時會不自覺地扭曲身體,容易導致脊柱側彎、肩膀不平、胸部不對稱。

著裝教育影響孩子壹生。

服飾是壹門綜合藝術,線條、色彩、結構對孩子的行為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影響。著裝也可以說是大人對孩子早期審美教育的壹種物化行為。這種教育和引導,從孩子視覺欲望的那壹刻開始,伴隨壹生。

3-5歲孩子對色彩的認識逐漸成熟,這是培養孩子對色彩的感受、對造型的認知變化和對服裝的個人感受的時期。因此,家長有必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著裝教育。不完整、不好看的衣服對孩子審美的形成是不利的。

專家認為,著裝教育是壹個社會問題,服裝設計師責任重大。服裝設計師要為不同年齡的孩子設計不同的服裝,引導他們欣賞和接受美,可以彌補父母審美的不足。外國學生穿各種各樣的衣服,包括休閑服、節日服、運動服等。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下穿不同的衣服,可以加深對服飾文化的了解,也是文明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