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元年(806),白居易被任命為縣尉(今Xi周至縣)。有壹天,我和我的朋友陳紅、王誌富去螞蟻附近的仙遊寺參觀,談到了李隆基和楊貴妃。王誌富認為,像這樣傑出的東西,如果不加以打磨,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他鼓勵白居易:“樂天比詩更深,比愛更深。嘗試做壹首歌怎麽樣?”於是白居易寫了這首長詩。因為長詩的後兩句是“地長存,天長存;總有壹天兩者都將結束,而這無盡的悲傷將永遠持續下去”,他們稱這首詩為“長恨歌”。同時,陳紅寫了壹部傳奇小說《長恨歌》。
擴展數據:
《長恨歌》是壹首帶有強烈抒情成分的敘事詩。詩人采用了中國傳統詩歌善於講故事、刻畫人物的表現手法,將敘事、景物描寫和抒情和諧地結合在壹起,形成了詩歌抒情的特點。詩人有時將人物的思想感情註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射來烘托人物的心境;有時我們抓住人物身邊有特色的景物和事物,通過他們的感受來表達他們內心的感受,層層渲染,恰如其分地表達出隱藏在人物內心深處的難以言說的感情。
白居易(772-846),河南新鄭人,祖籍太谷,象山居士樂天人,最隱先生。他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三大詩人之壹。白居易、元稹* * *倡導新樂府運動,與劉禹錫並稱世界“白元”、“白柳”。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長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