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詩,壹反漢代幾百年來文人詩重形式輕內容的傾向,達到了富情、有文采的要求,開啟了“建安文學”的新文體,形成了內容豐富、感染力強的樸實、渾厚、清新、明朗的藝術風格——“建安體”。
曹操的詩歌不僅開創了建安文學的詩風,而且對後世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外,他以舊樂府體寫時事的做法也給詩人留下了深刻的啟示。後來杜甫的新樂府詩,白居易等人發起的新樂府運動,都可以追溯到曹操的樂府歌。?
現存的曹操的詩都是樂府歌。這些詩雖然沿用了樂府的舊題材,但不沿襲古人的詩詞,另辟蹊徑,不受束縛,而是繼承了“感悲喜,因物而生”的精神。
比如《秋廬行》、《豪》本來就是挽歌,曹操卻用這種形式對戰爭時期做了真實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傷天害理的情懷,寫出了蒼涼悲涼。《走出東門》本來是壹首感嘆人生無常,需要及時吃喝玩樂的曲子,但曹操卻用它來表達自己壹統天下的野心和北伐歸來所看到的壯麗景色。
曹操通過《西遊記》和《西遊記》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漢末軍隊駐防生活的苦難。前者描寫了山路行軍的艱辛,後者抒發了思鄉之情,是作者戰爭生活的真實寫照,讀來感人至深。
《壹首短歌行》和《雖貴壽》表現了他在大壹統下的雄心壯誌和進取精神。這兩首詩是曹詩歌中的四大名篇。作者悲涼而慷慨,以強烈的抒情氛圍表達了自己統壹天下的抱負,以及繼續努力完成未竟事業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