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及賞析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及賞析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及賞析

原文

這幾天心裏挺煩躁的。今晚坐在院子裏乘涼,突然想起了每天走過的荷花池。在這個滿月的照耀下,它應該看起來不壹樣。月亮漸漸升起,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笑聲再也聽不見了;我的妻子在房間裏拍著蹦蹦跳跳,迷迷糊糊地哼著壹首睡歌。我穿上我的大襯衫,走出門去。

沿著荷塘,是壹條彎彎曲曲的小煤渣路。這是壹條僻靜的路;白天很少有人行走,夜晚更是寂寞。

荷塘四周,樹木眾多,郁郁蔥蔥。在路的壹邊,有壹些柳樹和壹些不知道名字的樹。在沒有月亮的夜晚,路上陰沈沈的,有點嚇人。今晚很好,雖然月色還很淡。

路上只有我壹個人,背著手走來走去。這片天地似乎是我的;我也喜歡超越平時的自己,去另壹個世界。我愛熱鬧,愛平靜;喜歡群居,喜歡獨處。就像今晚,壹個人在這無邊的月亮下,什麽都想,什麽都不想,就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白天必須做的事,必須說的話,現在都可以忽略。這就是獨處的美好,我會享受無邊的荷香月色。

在彎彎曲曲的荷塘之上,我期待著田甜的葉子。葉子高高地露出水面,像壹條纖細的裙子。層層樹葉間,零星點綴著壹些白色的花朵,有的優雅地綻放,有的羞澀地含苞待放;就像壹顆珍珠,就像藍天上的壹顆星星,就像壹個剛洗完澡的美人。微風吹過,送來縷縷清香,像遠處高樓上幽幽的歌聲。這時,葉子和花也微微顫動了壹下,像閃電壹樣,瞬間穿過了荷塘。

葉子並排挨得很近,所以有清晰的波痕。葉子下面是流動的水,被遮住了,看不到壹些顏色;樹葉更多地暴露在風中。

月光如流水壹般,靜靜地落在這片葉子和花朵上。壹層薄薄的藍霧漂浮在荷塘裏。葉子和花好像在牛奶裏洗過;就像紗籠中的夢。雖然是滿月,但是天上有淡淡的雲,所以不能發光;但我覺得這只是好處——深度睡眠不可或缺,午睡也是獨壹無二的。月光透過樹叢照進來,高處的灌木叢投下參差不齊、斑駁的影子;彎彎的楊柳稀疏的影子仿佛畫在荷葉上。池塘裏的月光參差不齊;但是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比如梵蒂岡上演奏的壹首名曲。

荷塘四周,遠近高低都是樹,柳樹最多。這些樹圍繞著壹個荷塘;只是在小路的壹側,有壹些縫隙,似乎是專門留給月光的。樹木顏色的壹個例子是多雲,乍壹看像壹團煙霧;但在煙霧中可以辨認出柳樹的豐富。樹梢上有遠山,只是稍有不慎。還有壹兩盞燈從樹縫裏漏出來。無精打采的是那些渴睡的人的眼睛。這個時候,最熱鬧的是樹上的蟬和水裏的青蛙;但是興奮是他們的。我壹無所有。

突然想起了采蓮的事。采蓮是江南壹個古老的習俗,看似由來已久,卻興盛於六朝。妳可以從這首詩中得到壹個粗略的想法。采蓮者是十幾歲的女孩,她們蕩著小船,唱著鮮艷的歌曲。采蓮人就不用說了,還有很多看采蓮的人。那是壹個熱鬧的季節,也是壹個浪漫的季節。梁元帝在《采蓮賦》裏說得好:然後他想起了《西州曲》裏的那句話:南唐秋采蓮,蓮過頭頂;低頭得蓮子,碧綠如水。

如果今晚有采蓮人,這裏的荷花會被認為“過了頭”;不可能只看到壹些流水的影子。

這讓我真的很懷念江南。——這樣想著,突然擡頭,覺得已經是自己的門了;輕輕推門進去,沒有聲音,老婆已經睡了很久。

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名秋實,附壹串。現代著名學者、散文家,祖籍浙江紹興,江蘇東海縣人。幼年隨父定居揚州,自稱揚州人。1924年出版詩集《痕跡》,後轉向散文創作,成為五四以來最有影響的散文作家之壹。1927年寫下了著名的散文《荷塘月色》。1928年出版第壹本散文集《背影》。後來出版的散文集有《歐洲雜記》、《倫敦雜記》、《妳和我》等。他的散文表現了他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光明未來的期待,也表達了他真摯、豐富、細膩的感情。朱自清善於準確地觀察身邊的事物,細致地描寫自然景物,委婉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他的作品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文筆、精致嚴謹的結構、清新雋永的風格、詩意盎然而著稱。* * *紀念朱自清誕辰100周年,寫了壹首《疾風固鐵骨,正氣養德》的詩。清淡芬芳,文章名揚百代。" .

做出贊賞的評論

這篇抒情山水散文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本文有兩條線索:明線是作者的行蹤,暗線是作者的情感變化。從明線來看,作品按照想荷塘、去荷塘、賞荷塘、離荷塘的順序描述遊覽順序。從暗線來看,作者的情緒從“相當不安分”,追求安寧,得到安寧,到“我壹無所有”,正好表現了自己的心路歷程。

朱自清說:“寫字就是用文字作畫。”全文猶如壹幅工筆畫,為我們描繪了壹幅荷塘月色的畫卷。《荷塘月色》成功地運用了各種藝術手法和生動的比喻。出水的荷葉“像婀娜多姿的裙子”,拍打著花朵的蓓蕾,像“珍珠”和“藍天上的星星”,既貼切又生動。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彎彎的楊柳稀疏的“倩影”,在“陡如鬼魅”的灌木“黑影”的烘托下,越來越輕盈美麗;有強烈的對比,用“無精打采”的燈光來襯托月光的明亮,用蟬和青蛙來襯托周圍的寂靜;有生動的擬人,優雅綻放的蓮花,像壹個“剛出浴的美人”,讓水面上的白鶴十分美麗。但更令人欽佩的是,由於作者對描寫對象的深刻理解,突破了壹般的經驗,產生了壹種奇特新穎的手法,如“清風拂過,帶著淡淡的清香,似遠處高樓上的幽幽歌聲”。花香本來是訴諸嗅覺的,但作者把它寫成了旋律優美的歌曲,給人以嗅覺和聽覺。再比如“光影有和諧的旋律,如梵蒂岡上演奏的壹首名曲”。流動的光波無聲無息,被形容為優美的音樂,給人以視覺和聽覺的享受。

按理說,香、光、影與歌聲、琴聲毫無共同之處,但作者卻運用了古典詩詞中常用的“通感”的藝術手法,將嗅覺、視覺的意象轉化為聽覺的意象,模擬出香、光這種斷斷續續、看似不存在的形式,通過另壹種可感的意象,使難以描述的感覺具體化。這種高超的藝術手法在現代散文創作中並不多見。

本文的藝術成就,除了獨特的描寫技巧外,語言也有突出的特點。朱自清的語言最大的特點是自然新奇,正如他所主張的“新而不失自然”,他常常成功地用“非歐化口語”(《妳我序》)來畫出心境,表達感情,如“我悄悄穿上壹件大衫,拿出來了”“路陰沈,有點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