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二:為什麽叫詩人杜甫?杜甫以詩人著稱,與李白齊名,被譽為世界“大杜麗”,著有《杜工部集》。他壹生寫了1400多首詩,數量豐富,質量上乘,流傳廣泛,影響深遠,被冠以盛唐之冠,後世詩人難以企及。宋代以後,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遊等人對杜甫的詩推崇備至,文天祥甚至把杜甫的詩視為堅守民族氣節的精神力量。* * *曾對蘇聯著名作家費德林說:“他(杜甫)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人民詩人。他的作品是中國後世藝術欣賞的不朽文獻...也是留給全人類的優秀文學遺產。"魯迅先生曾說:"杜甫好像不是古人,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這壹堆。“郭沫若遊杜甫草堂,題詞曰:“人間傷痕,詩中聖人;百姓疾苦,筆底起伏。" 2012年9月,在成都舉行的紀念杜甫誕辰1300周年活動上,書畫名家黃錦祥即興作詩壹首,說"詩在義腹傳唱,我思當苦悶。雲月無聞,吐出人間疾苦之言。“在幾千年歷史的回音壁上,崇拜杜的聲音不絕於耳。
問題三:杜甫是誰,為什麽杜甫和李白齊名?他們在歷史上被當時的社會稱為“杜麗”。
唐代詩人李白;杜甫的詩人聖人。
具體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名青蓮居士。
祖籍隴西季承(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祖上斷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小時候隨父親遷居綿州(今四川江油)昌隆縣青蓮鄉。二十五歲那年,離開親人遠行,帶著劍出蜀國。天寶獻翰林之初,被權貴中傷,僅壹年多就離開長安。安史之亂時是U的幕僚,因U兵敗於潯陽監獄,被貶夜郎,中途被赦。晚年去叔父當塗令李,後死於當塗,葬於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玄奘池的觀察使範按照李白的遺願將墓移至青山。李太白文集有三十卷。
杜甫(712-770),詞藻優美,是盛唐時期的大詩人。
祖籍湖北襄陽,河南珙縣人。初唐詩人杜之孫。唐肅宗,官方左拾遺。入蜀後,經好友推薦,任劍南戒毒所參謀,並加派員外郎為校工部。因此,後人也稱他為杜士毅和杜工部。
杜甫與李白齊名,被譽為世界“杜麗”。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先使君堯舜上位,後使風俗純”的宏願。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痛恨邪惡,批判和揭露了朝廷的腐敗和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自己願意做出自我犧牲來拯救他們的苦難。
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壹生創作了1400多首詩歌。他的經歷和詩歌創作可分為四個時期。
壹、讀書漫遊期(35歲之前)
期間遊歷吳、嶽(今江浙)、齊、趙(今山東北部、河北南部),期間赴洛陽任職。在洛陽與李白相遇後結下深厚友誼,後結識高適,與梁、宋(今開封、商丘)同遊。後來,杜麗又去了冀州,分手後在東麓相遇,又分開了,就沒有再見面的機會了。
二、被困長安時期(35歲至44歲)
杜甫在長安考第壹,最後壹名。後來,他向皇帝獻禮,贈送給貴族。他過著“早上扣留富人,晚上跟隨肥馬塵,摔杯涼烤,處處藏愁”的生活。最後,他得到了壹個帶領政府參軍的小官。在此期間,他寫了《車店》、《兩為道》等詩歌,批評時政,諷刺權貴。《從北京到豐縣,唱五百字》這本書特別有名,標誌著他在長安十年的艱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壹個新的高度。
3.困為賊而為官(45至48歲)。
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陷,杜甫把家安在~州,只身前往肅宗。他被安史之亂俘虜,帶到長安。面對混亂的長安,他聽到了官軍連連敗退的消息,寫下了《月夜》、《春望》、《哀江頭》、《傷心陳濤》等詩篇。後來,他潛逃到鳳翔行騙,做了拾遺。因為這個建議,尚書被貶為參軍丞相方。後來,他把自己的經歷以詩歌的形式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官”和“三別”。
四、西南漂泊期(48歲至58歲)。
隨著襄州官軍的潰敗和觀復的饑荒,杜甫棄官出走,舉家逃亡,途經周琴、銅鼓等地,在成都過上了相對安定的生活。當入朝時,蜀中軍閥造反,他流落到子洲、朗州。然後回成都。嚴武死後又漂泊,在夔州住了兩年,又漂泊到兩湖,死在湘江上。這壹時期的作品有《水檻寄心》、《《春夜喜雨》》、《秋風破草堂》、《病橘》、《登樓》、《書香》、《黃河兩岸被皇軍奪回》、《再顯武郎》、《登高》、《秋興》、《三絕居》、《隋燕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