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出現了托勒密王朝(托勒密壹世的索特323-285),北方出現了塞提烏古王朝(塞提烏古的尼卡托壹世312-280,其繼任者是安提俄克壹世索特280-261),北方國王更強大。
【這句話後面是上面。前半句單純指南方的王,後半句指北方的王。他們都是亞歷山大的將軍之壹。]
Dan 11: 6過了幾年,他們彼此相連,南方王的女兒必與北方王立約,但這婦人幫助的力量必站立不住,王和他所倚靠的力量也必站立不住,並且這婦人,就是當時引導她,生她,幫助她的,也必死亡。
這裏說的是北境之王敘利亞和南境之王埃及聯手,簽訂了和平條約。埃及的托勒密二世(Philadelphus 285-246)將女兒貝勒尼基嫁給了北方王安提克二世(Theos 261-246),從而形成了和平條約,於是北方王與南方王之間出現了暫時的和平時期。這個安提俄克二世與他的原配妻子(勞迪亞)離婚,將她的兒子從家譜中抹去,並與埃及公主結婚,這樣兩國之間就有了暫時的和平。但是聖經上說這種和平沒有持續多久。
聖經接下來說了什麽?後來南方國王托勒密二世衰弱而死,北方王安提克二世與埃及公主離婚,帶回了前妻。這不是過去的歷史嗎?不久後,原配妻子報復丈夫,毒死了拋棄自己的安條克二世,並讓自己的兒子登上王位(塞琉古二世加利尼基246-227)。
丹11: 7-8但是這個女人的家族會有另壹個兒子繼承王位,他會帶領軍隊進入北王的據點,攻擊他們並取得勝利;把他們的神像、鑄成的偶像和金銀珠寶帶到埃及去了。幾年來,他沒有攻擊過北王。
在埃及,布利斯的哥哥(托勒密三世Euergetes 246-221)為了守住妹妹的死仇,率軍攻打北王,取得了勝利。也就是南方的國王埃及打敗了北方的國王敘利亞,掠奪了很多金銀財寶到埃及,給埃及帶來了很多銀像和金像。
但11:9-11,北方王要進入南方王的國,卻仍要回到自己的故土。北王的次子將出征,集結眾多軍隊。這支軍隊將像洪水壹樣前進,並將再次戰鬥,直到南方的國王占據要塞。南方王必大怒,出來與北方王爭戰,組建大軍,北方王的軍兵必交在他手中。
之後,敘國雖然不斷反擊,但最終無法取勝。【塞琉古二世的兒子塞琉古三世(227-223)和安提阿三世(223-187)先後與埃及作戰,但托勒密四世(Philopator 221-203)打敗了敘利亞。]
但是11: 12,他的軍隊很囂張,他的心也會被提起來。雖然他打倒了成千上萬的人,但他不可能總是贏。
“他”指的是埃及國王。他打敗北王後,心高氣傲。他還說要迫害猶太人,屠殺他們,因為他們不崇拜埃及偶像。雖然他打倒了成千上萬的人,但他並不總是能贏。
但是11:13-14,北方的國王會回來,建立壹支大軍,比以前更多。在規定的年限結束時,他將率領壹支大軍,並帶來許多軍服。那時,必有許多人起來攻擊南方王,妳國內的強暴人也必起來,成就這異象,他們卻要滅亡。
【後來,托勒密五世(Epiphanes 203-181)登基時,安條克三世準備率軍進攻埃及。但羅馬人打敗了他,敘利亞王朝大大衰落。羅馬吞並敘利亞後,開始進攻埃及。]這段屢戰屢敗的歷史在《聖經》中有簡要記載,但只說了歷史發展的輪廓。
在南北方諸王屢戰屢敗的歷史中,巴勒斯坦的猶太人被夾在中間,吃了不少苦頭。巴勒斯坦在擺脫敘利亞或埃及統治後,被羅馬占領前,因為馬加比領導的猶太人起義,有壹段相對獨立的時期。這是14後半句的內容。]
上面已經說過,在米底波斯之後是希臘;希臘是怎麽分裂成兩個王朝的,北王南王?埃及是如何在南北王之戰中取得勝利的?之後是羅馬帝國,敘利亞被羅馬吞並,成為羅馬的附屬國。於是,羅馬和埃及之間的戰爭歷史開始了。
羅馬和埃及
北方王敘利亞被羅馬征服,羅馬成為北方王。【公元前168年,羅馬軍隊在Pydna之戰中擊敗馬其頓國王後,羅馬的權力牢固確立。羅馬帝國的崛起是從15開始介紹的。這個預言已經提前啟發了世界未來的歷史。
但是11:15-16,北方的王要來修築堡壘,攻占堅城,南方的兵就立不住了,連精挑細選的兵也立不住了。來攻擊他的人必任意而行,無人能在北方王面前站立得住。他將站在光榮的土地上,用他的雙手毀滅。
下面是羅馬通過龐貝將軍(公元前63年)征服和迫害猶大的記錄。【這裏的“榮耀美麗之地”指的是《舊約》中的巴勒斯坦之地。]
第17至24節向我們展示了羅馬作為壹個帝國是如何變得越來越強大的。北方王是敘利亞,後來羅馬成了北方王。羅馬掌握猶太教後,聖經記載了羅馬如何與南方國王埃及作戰的細節。然後講述了教皇權力如何崛起,取代了異教的羅馬北方國王的地位。
但11: 17,他壹定會以舉國之力前來,立下正義之約,並信守之,將女兒許配給南王為妻,企圖毀了他,但這個計劃不會實現,對他壹點好處也沒有。
【此詩句的中文翻譯有誤。按照斯特朗斯譯本的表述,是直譯,是這樣的:
他必使全國的人都進來,又使正直的人與他同在。所以他會做的。又將女子的女兒賜給他,好毀滅那城。但她不會站,他也不會。[strong]
他必帶著全國的力量而來,義人必跟隨他。他想這麽做。而(埃及)要把那個女人的女兒給他毀掉。但她既不能站,也不屬於他。]
妳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嗎?這是壹篇非常驚人的演講,簡要預言了埃及托勒密王朝最後壹位女王克婁巴特拉(公元前69-30年)與羅馬統帥的關系。建立羅馬國家的朱利葉斯·凱撒,東征敘利亞,去攻打埃及。
這個時候埃及的托勒密十二世已經死了(公元前51)。他死時把國家交給了他的兒子和克婁巴特拉公主,讓他們共同治理。然而,克利奧帕特拉的弟弟[托勒密十三世]竭力壟斷權力,這使克利奧帕特拉非常生氣。【公元前48年,她被驅逐出境,逃往敘利亞。]
就在這時,羅馬將軍凱撒進攻埃及。他看到埃及內亂嚴重,就去緩和內亂,不讓他們吵架,去征服埃及。當克利奧帕特拉見到凱撒將軍時,她心中有壹個計劃。“如果我和這位將軍聯合起來,我就能成為埃及的統治者。”她有這樣壹個計劃。這是壹個非常著名的故事。
所以壹天晚上,她命令她的壹個強大的仆人把她放在壹個盒子裏。然後仆人把箱子扛在肩上,去了凱撒的家。他把它放下,說:“我們給妳送了壹份禮物。”克婁巴特拉在無人的時候從箱子裏走了出來。凱撒完全被她的魅力和口才迷住了。於是克婁巴特拉和凱撒交了朋友,秘密控制了凱撒的心。【她在羅馬總司令凱撒的支持下重新掌權,成為埃及唯壹的女王。後來怎麽樣了?她又嫁給了羅馬將軍安東尼。]她試圖用自己的美貌征服羅馬,但在這裏《聖經》短暫預言她還是會失敗。是不是很有意思?
但是11:18-19,之後他會折返,奪取很多島嶼。但是有壹個元帥把他的恥辱帶走了,變成了他自己的。他必轉向本地的保障,卻要絆跌仆倒,歸於無有。
後來這裏說羅馬會征服非洲的很多島嶼,歷史上確實很清楚的應驗了。凱撒要回國了。他回來後會發生什麽?凱撒回國後成為獨裁者,但很快被布魯圖(公元前44年)領導的陰謀家暗殺,他“跌跌撞撞,壹無所有”。
尤利烏斯·愷撒死後,屋大維和安東尼形成了壹種競爭趨勢。【公元前40年,安東尼獲得了羅馬東部省份的統治權。公元前37年,他迎娶了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七世,聲稱要把羅馬東部的壹些領土送給女王和她的兒子。公元前32年,元老院向他宣戰。]公元前31年,安東尼和埃及王後在阿克倫海戰中被屋大維擊敗,逃回埃及。次年,他因絕望而自殺。據說克婁巴特拉也相繼自殺。有人說她被毒蛇咬死了。在這個世界上,權力和美麗都會逝去,但服從上帝意誌的人會永生,這是我們從歷史中可以看到的!
Dan 11: 20那時,必有人起來接續他作王,使勒索的人經過國家榮耀之地。這個國王將在幾天內滅亡,但不是因為憤怒或戰爭。
【公元前31年,屋大維在阿克倫海戰中擊敗安東尼和埃及王後,埃及並入羅馬版圖。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
羅馬進入了帝國時代。]
說到凱撒繼承人的崛起,指的是奧古斯都皇帝(屋大維-公元14年),他制定了向全國征稅的制度。這時,瑪利亞和約瑟回到伯利恒登記,那裏是耶穌誕生的地方。不是在奧古斯都時代嗎?
但是11: 21,會有壹個卑鄙的人起來接替他當國王。他沒有給他國家的榮譽,卻利用人們的冷靜和毫無準備,用諂媚的話來贏得國家。
這個卑鄙小人的崛起就是皇帝提比略(公元14-37)。奧古斯都試圖阻止提比略繼承王位,因為他很卑鄙。但最終他繼承了王位。
但是11: 22會有無數的軍隊像洪水壹樣,在他面前被沖走,聯盟之王也是如此。
這裏預言“聯盟之王”也受到了羅馬皇帝的傷害。那麽這個“聯盟之王”是誰呢?英文表達是約的王子,意思是“約的王”,“約的王”,指的是耶穌基督。當時耶穌也是被羅馬勢力逼迫,在羅馬的鐵釘下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Dan 11: 23-24他與那王結盟以後,就必奸詐,因為他必以少兵上來強盛。當壹個人毫無準備的時候,他會來到這片土地上最肥沃的土地,做他的祖先和他們的祖先沒有做過的事,把掠奪、掠奪和財寶分散到人民手中,設計壹個攻擊保證,但這只是暫時的。
第23節的中文翻譯有壹個錯誤,不是“與那位先生結盟”。根據斯特朗的翻譯表達,是這樣的:當他們加入他,他將實行欺騙。[strong]他們與他結合後,他就背信棄義。
這兩段經文的意思是:羅馬國與許多小國結盟,成為強國;與那些小國結盟,使它們都歸自己所有,[相繼設立行省統治大片地區],使羅馬國家成為壹個強大的國家。
第24節說“這壹切都是暫時的”,英文的表達是暫時的,就是壹年或壹年(但7: 25,4: 16)。預言中的壹年是多少?360天,也就是360年。這裏預言羅馬帝國將強盛360年。
公元前31年阿克興之戰的勝利成為羅馬帝國的開端。直到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遷都,西羅馬帝國強盛了360年,之後開始衰落。聖經預言它將統治“壹年”,根據聖經預言的解釋是360年。這就是它的“周期性”,這個預言被忠實地應驗了。
羅馬內戰和遷都
15到24講的是羅馬帝國征服建立的過程,最後預言了它360年的統治。經過奧古斯都皇帝和提比略皇帝,直到公元117年,圖拉真使帝國的疆域達到最大規模。後來帝國歷史後期,出現了全面危機,政局混亂。從284年到305年,戴克裏先獲得了皇權。他殘酷鎮壓起義,迫害基督徒,積極對外作戰,暫時鞏固了自己的統治。他退位後,帝國再次陷入紛爭。]
Dan 11: 25-29他必奮勇向前,率領大軍攻擊南方王,南方王也必率領極強的軍兵與他交戰,他卻站立不住,因為有人同謀背叛南方王。吃國王食物的人會毀滅他,他的軍隊會被沖走,許多人會被殺死。至於這兩個王,他們居心不良,同桌說謊,但是他們的計謀失敗了,因為到了約定的時候,事情就結束了。北方的國王會帶很多財寶回國。他的心反對盟約,他將隨心所欲地回到自己的國家。屆時,他將返回南方,但最後壹次不如前壹次。
305年,君士坦丁的父親成為西帝國的皇帝。他父親死後,他被英國軍隊加冕為國王。為了利用基督教鞏固統治,君士坦丁和東方統治者李希尼* * *於313年頒布了“米蘭法令”,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逐漸使基督教成為帝國的重要支柱。324年,君士坦丁反過來打敗了李西尼,重新統壹了帝國。325年,他主持了尼西亞的基督教主教會議,這標誌著帝國政權控制了國家教會。330年,他把首都從羅馬遷到拜占庭,並把它的名字改為君士坦丁堡。
南北王,首先是塞琉古王朝和托勒密王朝,即敘利亞和埃及;然後,羅馬征服了敘利亞,北方國王被轉移到羅馬,南方國王還是埃及;然後,羅馬打敗了埃及,到了羅馬帝國後期,北王與南王之戰變成了帝國內戰。
第25-29節這個預言與君士坦丁的時期和事件密切相關,以首都從羅馬遷至君士坦丁堡結束,“因為它是有規律的。”在第28節中,北王“回到自己的國家”和“回到自己的故裏”是指君士坦丁將首都遷至君士坦丁堡。
在第29節,“定期,他會回到南方,但最後壹次不如前壹次”。後半句中文翻譯有誤,英文是“但不應如前者,或如後者”,應該是:定期,他會回南方,但結果既不像前者,也不像後者。這是什麽意思?遷都羅馬後,壹方面形成了東羅馬帝國,另壹方面隨著西羅馬帝國的衰落,教皇權崛起;遷都後形成的東羅馬既不像以前的羅馬帝國,也不像後來的教皇羅馬。聖經的預言是多麽準確啊!]
從異教羅馬到教皇羅馬
丹11: 30,因為基蒂戰艦會來攻擊他,他會灰心喪氣的回去,他會對聖約人發怒,為所欲為,他會回來聯系那些破壞聖約的人。
“基廷戰船會攻擊他”,於是西羅馬的衰落開始了;野蠻人不斷攻擊他,羅馬帝國就要滅亡了。
這裏說“他當向約發怒,為所欲為”,第28節也說“他心裏反對約,為所欲為”。約是指主的約,神的真理,神的誡命。兩百年來,異教的羅馬壹直在迫害新興的基督教。後來,君士坦丁表面上把基督教定為國教,實質上卻通過政治與教會的結合,教會與異教的結合,“反對聖約,為所欲為”。]
“他會回來聯系那些背約的人”,也就是說,他們看中並聯系了羅馬教會的領袖——他們不遵從神的話語,不遵從神的誡命,不遵從真正的基督教精神,向政治妥協,貪戀金錢和權力。於是,羅馬的叛教在羅馬帝國受到攻擊的時候,趁機繼承了羅馬帝國的首都、權力和異教制度。
但是11: 31,他會養壹支軍隊,這個士兵會褻瀆聖地,這是保證。除掉常獻的燔祭,設立那行毀壞可憎的。
羅馬軍隊站在羅馬壹邊,改信天主教的法王克洛維斯的勢力聯合起來幫助羅馬,建立了教皇的權力,“建立了那條可惡的毀滅之線。”丹尼爾壹再證明,這種“可惡的破壞”是小喇叭——教皇的力量。
30和31節講的是從異教羅馬到教皇羅馬的過程。羅馬帝國受到攻擊時,與叛教的羅馬宗教接觸,使教皇逐漸得勢,成為可以執行各種異端邪說的領袖和全世界基督教會的領袖。最終,教皇繼承了羅馬帝國的資本、權力和異教。
北方國王和南方國王之間的戰爭始於敘利亞和埃及之間的戰爭,接著是異教羅馬的崛起,按照預言的順序,是羅馬教皇的崛起。這段話想告訴我們壹個歷史發展的路線,從大流士國王和米底波斯的居魯士國王開始,國家和王朝是如何相繼出現的,如何演變的,羅馬教皇是如何崛起的,他是如何迫害神的子民的,他是如何踐踏聖所和神的律法的,他是如何毀滅的。
在第七章和第八章中,我們已經談到了這個小喇叭的影響,這裏我們將更詳細地解釋這個小喇叭的影響是如何在歷史發展的背景下興起和出現的。首先是異教羅馬,然後是教皇羅馬,第11章是圍繞這個焦點記載的。
中世紀的教皇權力
Dan 11: 32他要用巧妙的言語,勾引作惡違背聖約的人;只有認識上帝的人才會強大。
我在這裏說的是教皇權力的行為,類似於第8章第24-25節的話,“妳可以用雙關語和欺騙來實現妳手中的詭計...並毀滅許多人”;但是,在那種情況下,仍然有不屈服於教皇權力的威脅,而是忠於上帝的真正的人民,也就是暗示宗教改革將會興起。
Dan 11: 33民中有智慧的人,必訓誨多人,卻多日倒在刀下,或被火燒,或被擄掠搶奪。
在教皇權力的壓迫下,多少忠於真理的人倒在刀下,或被火燒,或被搶劫,數千萬人殉難。這裏說明的是教皇權力的迫害。
丹11: 34-35,他們跌倒的時候,得到了壹點點的幫助,但是很多人用諂媚的話接近他們。智慧人中有墮落的,為的是要煉凈其余的,使他們清凈潔白,直到末了,因為到了約定的時候,事情就完了。
教皇的權力實行殘酷的統治,但它是“有規律的”。教皇統治了1260年,迫害他們,但是聖經告訴我們他們的權力是有規律的。我們可以看到,在第七章和第八章預測的基礎上,這裏給出了更詳細的解釋。
但是11: 36,國王會為所欲為,狂妄自大,超越壹切神靈,用奇言怪語攻擊眾神之神。他必亨通,直到耶和華的忿怒完畢,因為所定的必成就。
這節經文與第八章第23-25節的話相似。“壹個國王將會崛起...事情會很順利,他想做什麽就做什麽...他會很傲慢...和攻擊萬王之王,但他不會在最後手滅亡。”。啟示錄第13章也提到了這樣的惡行,但以理書第7章也提前預言了。他傲慢,褻瀆,自誇和抗拒上帝。誰啊。教皇在羅馬的權力!
雖然主允許他為所欲為,統治了1260年,但最後,該來的時候,壹定會來。
丹11: 37-38,他不會在乎祖先的神,也不會在乎女人羨慕的神,更不會在乎任何神,因為他會狂妄自大,淩駕於壹切之上。取而代之的是,他會用金、銀、寶石和可愛的東西來敬拜保護神,敬拜他的祖先所不認識的神。
教皇職位有什麽比上帝的話更重要的?國家權力,金銀財寶。他們比遵守真理更看重什麽?權力的力量,將政治與宗教、地位、財富和公眾支持結合起來的力量。
【而教皇繼承了異教制度,披上了基督教的外衣。這裏所謂的“保護神”是指異教的偶像和女神崇拜,已經轉化為天主教的聖母崇拜。]
丹11: 39,他將依靠外神的幫助突破最強保障。凡承認他的,他必榮耀他,使他們管轄許多人,又給他們賄賂之地。
【這段詩句翻譯有問題。按希伯來原文的意思,大意是他要在堅固的城裏拜壹個外邦的神,他要承認它,並為它增添榮耀,以此來支配許多人,各國都有壹份。
在第38節,說教皇有權用寶石和可愛的東西來崇拜瑪利亞,然後在第39節,接著說崇拜這個外來的神,也就是說,崇拜聖母瑪利亞和瑪利亞顯靈的影響會越來越大。]
總而言之,從米底波斯到希臘;從希臘到四王,亞歷山大死後,希臘帝國分為四個國家;四大王國後來成了南北王;之後羅馬成為北方之王,羅馬征服敘利亞,進攻埃及,成為帝國;360年,西羅馬非常強大,隨後隨著首都遷至東方的君士坦丁堡而衰落。相反,羅馬軍隊和法蘭克王國幫助羅馬主教建立了教皇權力;教權踐踏真理,迫害宗教改革者,迫害到了極點;教皇的權力不是上帝的權力。他們喜歡金、銀、寶石和外來的神,從而開始了教會衰落的歷史...丹尼爾11非常詳細地描述了這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