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割女待父母」的故事內容是什麽?

「割女待父母」的故事內容是什麽?

看到哥哥在網上留言:這兩天心情很沈重,不要惹我!不知道現在好點了嗎?人在社會上漂泊,自然充滿憂慮,悲喜交集。希望兄弟們能在社會的鼓勵下盡快冷靜成熟起來。——世間的見識都是學來的,人情也是學來的。-還有-如果妳有夢想,妳可以在任何地方都像在家壹樣。——在浮躁的社會裏,盡量保持冷靜的心態。

昨晚很晚才進入煙雨網站,看到哥哥推薦的詩《二十四孝節義詩解》,讓我驚訝不安了好久!整夜輾轉反側,我覺得還是跟妳說說我個人的想法比較好。對錯的時候,哥哥自己會考慮。

第壹次接觸妳是因為妳的小說,對妳的詩《中國詞牌》有所關註。因為文筆,我當時還以為妳是老朋友。我壹直都是瀏覽散文的閱讀,今天就不說了。

妳的詩有的精致婉約,有的熱情深情,有的熱情內斂。可以看到這個階段妳在學習和探索。我不說探索是因為妳的詩歌創作無法保持壹個整體穩定的水平。

詩歌的語言和技巧因為詩歌的長度而顯得尤為重要。語言可以在生活中得到錘煉,讀書也很有幫助。比如在特定的語境下,特定的詞匯意義可以揮發到頂峰,可以閱讀莫言的作品;平淡幹凈的語言下,悲涼滄桑的暗流湧動,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就是語言的典範。技能就更讓人欣慰了,妳需要不斷學習——揣摩——理解——練習。

我有時候喜歡用這個詞來營造詩的意境,它代表的不僅僅是情景交融的意思。詩的傾訴來源於心靈的密語,虛無是精神需求的標誌,詩是接近信仰的東西。在詩歌創作中,詩歌的思考可以體現為感悟和頓悟,既能體現壹個人對人性、人生、社會的終極人文關懷,又能最好地維護和謳歌人的精神尊嚴,詩歌之美也能從中升華。——這是我寫詩的底線,哥哥可以參考壹下。

先說《二十四孝節義詩解》這首詩,有點出乎我的意料。

先說主題。關於二十四孝,魯迅先生認為——“我年輕的時候從來沒有故意不孝順,但是我非常願意孝順父母。”但我年少無知,僅以個人見解來解釋“孝”的做法,以為無非是“順從”“順從”,長大後好好養活年邁的父母。自從有了這本孝子教材,我才知道不是,更難。自然有壹些是可以模仿的,比如‘魯茲負米’和‘黃翔粉絲枕’。懷橘子不難,只要有錢人請我吃飯。魯迅先生做客,懷了橘子?我跪下答雲:‘母愛欲歸母。有錢人都佩服他,所以孝子穩重,很好說話。哭筍疑心重重,怕我的真心未必能這樣感動世界。但如果哭不出筍來,那也只是壹個巴掌拍不響。如果妳去‘臥冰尋鯉’,妳會有生命危險。我家鄉的天氣很溫和。嚴冬的時候,水面上只有薄薄的壹層冰。即使孩子躺著,也壹定會撞車,冰會破入水中,鯉魚遊不過去。自然要冒著生命危險,這是唯壹能表示孝順的方式,也會有意想不到的奇跡,但我當時還小,真的不懂這些。

其中最讓我不解,甚至惡心的兩件事,就是“老賴招待親戚”和“郭巨埋孩子”。"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翻了翻相關資料,看看《二十四孝》這幅圖講了哪些故事。先簡單分析壹下《二十四孝》的問題——

壹、孝感動天。壹個孝子被繼母等人多次謀殺,卻沒有被殺死。兒子得知後,還是很孝順繼母,於是動了天機。這無異於鼓勵這樣的壞父母,不可取。

第二,嘗湯。有壹個皇帝非常孝順他的母親,在她生病的時候服侍她。每次都是他親自嘗了湯才讓她吃。雖然有點虛偽,但是因為皇帝的母親不知道要伺候多少人,皇帝也沒有必要去嘗這個藥,所以表現多於實際需要。當然,作為孩子,能夠長期為生病的父母端茶送水還是值得提倡的,基本上也能學到。

第三,牙疼。當壹個客人來到家裏時,母親不知所措,所以她咬了咬手指。我在山裏的兒子感覺手指受傷了,跑回家去招待客人。不科學的謊言是不可取的。

四,壹百裏減壹米。饑荒的日子,兒子自己吃野菜,把從幾百裏外弄來的米拿回家給母親吃。可以學習。

五、陸壹順母親。繼母虐待她的孩子,讓他們冬天穿天鵝絨衣服。父親發現他想和繼母離婚,孩子們為她求情。繼母、孩子和父親都采用了錯誤的方法。不可取。

第六,鹿奶服務親戚。壹個穿著鹿皮的人偷偷溜進鹿群,給鹿擠奶回家祭拜母親。有壹天,獵人要射鹿,他跑出去勸阻獵人不要射鹿,免得以後不能擠奶去祭拜母親。這是對別人的無理要求,不可取。

七、玩彩招待親戚。有壹個70歲的老人,為了取悅父母,像個孩子壹樣玩耍。這樣的孝順真的很虛偽。學不會。

八、賣身埋父。他父親死後,他賣身為奴來埋葬他的父親。這是對個人尊嚴的褻瀆,反映了社會的冷酷。不可取。

九、木雕要緊。壹個人的母親去世了,他雕刻了壹個木頭雕像讓母親在家供奉。每次遇到什麽事,他都是先來木像匯報,再做決定。他的妻子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他實際上和她離婚了。學不會。

十、丫環為母。壹個男人靠當仆人來養活他的母親。這個是可以學的。

十壹、懷菊寄親戚。壹個小孩去別人家做客,臨走時偷了別人招待的橘子。結果他出門的時候橘子掉了,被發現了,於是他解釋說,是因為他媽媽喜歡橘子,他才偷偷拿回去給他媽媽的。嚴格來說,以孝為名偷盜是不可取的。

十二、葬子服母。壹對夫妻和母親住在壹起,很窮,生了壹個孩子。他們擔心無法為母親提供足夠的生活費,於是決定將孩子活埋,以節省開支。結果孩子被活埋的時候,金塊被挖了出來,孩子就不用被活埋了,還能繼續贍養母親。這哪裏是提倡孝道?簡直是助長犯罪!

十三、枕頭是暖的。壹個失去母親的九歲孩子,不僅得不到足夠的家庭溫暖,還會在夏天給熟睡的父親扇風,冬天給熟睡的父親暖被子,也就是先暖被子再讓父親睡懶覺。這麽坦然接受孝道的父親還有良心嗎?

十四、拿起不同的樂器。有壹個可憐的孩子和他的母親住在桑樹。為了孝順媽媽,孩子把摘下來的桑葚按照不同的顏色放在不同的籃子裏,說是為了讓她吃更軟的桑葚。對於壹個極度貧困的人來說,他還會在乎桑葚的硬度嗎?所以這個故事讓人覺得很虛偽,但是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

十五、春滿魚。有個婆婆,喜歡喝幾裏外的河水,吃魚。她媳婦每天走好幾裏路給婆婆打水,還經常給婆婆做魚吃。有壹天刮起了大風,媳婦回來打水很晚。我婆婆居然把她媳婦趕出家門。媳婦住在外面,繼續孝順婆婆,就把婆婆搬走了,讓她回家。結果感動了天,他們家的水缸每天自動從河裏湧出,跳出兩條魚。這是壹個婆婆虐待兒媳的犯罪記錄,作為孝順的例子來宣揚,實在可恨!

十六、雷淚之墓。壹個男人的母親生前怕打雷。她死後,天天打雷,她兒子去了。

母親在她的墳前哭著安慰她說,不要怕,妳兒子在這裏。這壹套純粹是騙人的,因為媽媽聽不到,所以他在作秀給大家看,以示孝順。

十七、護士不懶。有個奶奶為了孝順婆婆,每天用自己的奶餵她。得知她病重,她讓孫女婿繼續像自己壹樣用自己的奶餵她。不管了,有沒有可能奶奶還有奶?就算有奶,我們能允許這樣的婆婆存在嗎?這樣的榜樣還把媳婦當人看嗎?

鯉魚在冰上睡覺。繼母虐待兒子,兒子不但不怪她,還在繼母生病時赤膊躺在冰面上,弄了兩條鯉魚孝敬繼母。這樣的孝順模式是不人道的,是對子女的苛求。另壹方面,人體可以把冰變成魚,大概手掌也可以抓魚,為能源開發這個國際難題提供了壹些思路:)

十九、蚊子滿身是血。壹個八歲的孩子,為了防止蚊子咬父親,睡前睡在父親的床上讓蚊子吸血,沒有把蚊子趕走,讓吸血的蚊子不咬父親。這不僅愚蠢,也體現了父親的冷血。

二十、奪虎救父。據說壹個14歲的孩子為了救父親,竟然用雙手掐住老虎的脖子,從而救了父親。這是徹頭徹尾的謊言,因為如果老虎鬥不過壹個14歲的孩子,它也鬥不過正在種地的父親。

二十壹、哭筍。母親病重,父親去世。有壹年冬天,我媽生病了,需要鮮筍入藥。冬天竹筍買不到的時候,孝子就去竹林裏哭,結果哭出了竹筍,媽媽就好了。這又是壹個徹頭徹尾的謊言。

二十二,擔心吃屎。孝子的父親病了,醫生說要想知道父親的病能不能治好,嘗壹下病人的糞便就知道了,於是他真的嘗了,最後父親死了。我認為這純粹是無良庸醫的惡作劇。沒想到會被當做例子來推廣。這真的很愚蠢。

二十三、棄官尋母。據說壹個孝子七歲時,親生母親被趕出家門。母子五十年無信息。突然有壹天我得到了生母的消息,於是我放棄當官,自己去找生母。其實壹個官員找他媽很容易,完全沒有必要辭職。所以,吹捧壹個官員找他媽是孝順的例子,是非常虛偽的。

二十四、洗滌親溺器。據說有個孝子當上了高官,親自給母親洗廁所。這純粹是壹種撈名的行為。只要媽媽的馬桶能保持幹凈,為什麽壹定要兒子洗?誰會自己洗廁所?

——以上具體分析摘自《中國青年論壇》。

傳統文化再怎麽泥沙俱下,也註定是我們必須冷靜面對的事情。任何民族都是如此。祖先創造的東西,好的壞的,都不能帶走,也不能依靠。任何壹個民族,都要站在祖先創造的文化基礎上,才能真正說得上順應時代發展,文明“復興”。少數人評判,全民不加思考的破壞,無異於文明的自虐。

對自己文明的態度也是檢驗壹個民族是否真正成熟的重要方面。鼓起勇氣,冷靜、理性、坦誠地面對傳統文化中的壹切,鑒別、借鑒、棄用,重建這種失去的文明傳承的理性態度和能力。所以,我覺得這首詩的題目很不合適。當我看到歡呼的時候,我更加擔心了。我怕我的兄弟們連寫“炒股請客”。(《宋史·選錄·壹》:“以孝取人,勇者削股,畏者葬。”),愚昧孝順都沒問題,但如果把父母放在食人者的位置上,豈不是因為居心叵測,天下為公?如果再寫壹篇《女子貞節牌坊》,那不是令人毛骨悚然嗎?

至於這首詩的語言和技巧,也是乏善可陳。技巧無非就是對典故的口頭解釋。語言有意思,(昨晚我和小導壹起笑了,文學作品需要娛樂大眾,妳的詩做到了——這種刺耳的語言真的很煩妳掃興!)

“蚊子,蚊子/快來聞我/嫩肉/香/……/我的扇子丟了/我不動了/快來吃我”——雖然本意是摸小孩子的氣息,但有點滑。乍壹看,有些白話詩運動是從壹篇代表作《嘗試集》開始的,胡適先生卻不那麽傾向。

就侃侃而言,我哥哥的詩讀起來已經很無聊了,那麽編輯為什麽還要推薦它們呢?個人認為有兩個原因:壹是兄弟整體水平很強,這壹點整個網站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每壹部作品出來都是聲音。二是編者的學識和思維能力略遜壹籌,或者只看《殷鑒秀才》的名字而不仔細考證,所以作品打著孝道的旗號標榜。

在壹片歡呼聲中,我寧願有壹盆冰水迎面潑來,讓妳的臉顫栗,嘴唇發白,也不願在莫名的得意中被殺或淹死!我和我哥是陌生人,我們只在言語上談論對方。看了妳的文字,拍手稱快,想起妳哥哥們出眾的樣子,所以妳真的交到朋友了。君子之交淡如水,振振有詞!兄弟妳可以密切關註壹下。

另外說兩句題外話。兄弟英雄要豁達冷靜,不可浮躁。詩背後的信息,我不這麽認為!後續,這是煙雨提供言論自由的壹個交流平臺。說話的人無罪就糾正,無罪就鼓勵。如果有廢話,直接無視或者壹笑置之。為什麽要留下這種無法忍受的語言?呵呵,吹毛求疵。

最美好的祝願:

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