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張伯禮:今年是團圓年。
在過去的壹周裏,奧米克隆病毒壹直在威脅,越來越多的人被招募成為陽性。感染者會不會壹而再再而三的被感染?網上流傳的防疫藥方靠譜嗎?中藥和西藥可以壹起吃嗎?針對當前公眾關註的熱點問題,張伯禮院士接受了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的專訪。
張伯禮院士在中藥成分國家重點實驗室指導科研工作。受訪單位供圖
熱點壹:北京等部分城市感染人數明顯增加,但其他城市情況相對穩定。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麽?
張伯禮:這種差異與北京人口多、密度大有關,導致疫情傳播速度更快。同時,北京本次疫情的主要毒株為Omicron BF.7株,與Omicron中的其他變異株相比,具有更強的傳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這種突變體主要在上呼吸道復制,這意味著感染者在說話和咳嗽時容易傳播病毒,進壹步促進了病毒的傳播。此外,北方的寒冷和感冒、流感的高發季節,加深了疫情嚴重的印象。
熱點二:感染過新冠肺炎的人會不會壹而再再而三地被感染?
張伯禮:有些傳染病,比如水痘,確實是感染壹次就獲得持久甚至終身免疫。新冠肺炎的感染情況有所不同。通過觀察國內外奧米克隆的疫情,可以得出結論:由於新冠肺炎的不斷變異及其強大的免疫逃逸能力,目前奧米克隆的流行毒株具有多個亞型,人體很難建立針對不同亞型奧米克隆的全面免疫屏障。感染新冠肺炎後,少數人可能會再次被感染,這方面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二次感染的情況因人而異,要根據感染者當時的免疫力和病毒的強弱來考慮。壹般來說,繼發感染的癥狀和原發感染沒有太大區別。如果感染了同壹亞型的病毒,第二次感染的癥狀會比第壹次感染輕。因此,即使在感染痊愈後,也應堅持個人防護措施。
熱點三:很多人關心新冠肺炎的後遺癥。這種擔心有必要嗎?
張伯禮:是叫“後遺癥”還是“長新冠”,都可以討論。有些患者在恢復期確實會出現壹些癥狀,還沒有完全恢復。約10%由原毒株和δ毒株引起感染的患者在轉陰後有此類癥狀。但目前初步觀察,奧米克隆株引起新冠肺炎等癥狀的風險明顯降低,無癥狀感染者基本無新冠肺炎後遺癥。
奧米克隆感染並不可怕,大多數感染者在7-10天內可以完全康復。對於新冠肺炎的“後遺癥”,沒有必要過分擔心和恐慌。但由於感染人數較多,患者治愈後的壹些持續性癥狀需要進壹步觀察和研究。
中醫講“治未病”。我們武漢的經驗是早期康復,綜合康復,自我康復。中醫、針灸、按摩、傳統操等可以促進患者恢復,改善乏力、氣短等癥狀。延續新冠肺炎的康復經驗,發揮中醫藥在康復方面的獨特優勢,不斷優化康復路徑和方法,采取積極的幹預措施,使治愈的人身心達到更好的狀態。
熱點四:中藥和西藥可以壹起吃嗎?
在天津中醫藥大學第壹附屬醫院,張伯禮院士正在為患者把脈問診。新華社記者冉立攝於2021年2月23日。
張伯禮:目前應該呼籲廣大市民合理用藥,理性用藥,避免急於求成,用藥過量。如果感染,西藥退燒藥和中藥感冒藥盡量不要壹起服用。如連花清瘟、金花清肝、宣肺敗毒顆粒等具有解熱作用的中成藥,將不再與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合用。其他中藥和西藥要間隔1小時服用,避免相互影響。當然,如果吃了感冒藥,但咽痛明顯,可以吃六神丸、清咽滴丸等對癥藥物。同時要把握好“中途停藥”的原則,癥狀消失後及時停藥。
感冒盡量只吃壹種中藥,沒必要兩三種壹起吃。這類藥物大多含有清熱解毒的苦寒藥,容易傷脾胃,不利於康復。西藥退燒藥也是壹樣,可以選擇壹種,避免聯合用藥,註意不要超過每日用量,否則可能會對肝臟造成損害。
熱點五:網上流傳著很多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的中藥藥方和壹些所謂“非常有效”的食補。妳怎麽想呢?
張伯禮:根據中醫“三因制宜”的原則,不同地區、不同人群、不同季節,防治疾病的藥方是不壹樣的,所以人們因時因地用藥,食補也是壹樣的。網上流傳的這些中藥藥方,對某些人可能有效,但對另壹些人未必有效,甚至適得其反。建議在中醫的指導下合理使用方劑和膳食補充劑。重要的是患者要多喝水,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和新鮮蔬菜,註意休息,保證睡眠。
在天津中醫藥大學第壹附屬醫院,張伯禮院士正坐在診室裏。新華社記者冉立攝於2021年2月23日。
熱點六:接下來疫情感染的趨勢會怎樣?
張伯禮:從目前國內的情況來看,奧米克隆病毒株已經在社會上傳播,冬季也處於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高發季節,未來1到2個月還會有壹波流行高峰。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堅持防治結合,中西醫並重,中西藥並用。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壹直保持在較低水平。但隨著感染基數越來越大,重癥感染者也將大概率增加。國家有關部門已部署醫療單位,加強重癥監護床位和醫務人員的培訓。雖然新冠肺炎的致病性正在減弱,但奧米克隆突變體仍然對老年人和患有嚴重基礎疾病的人的健康構成極大威脅。如何在疫情高峰期保護好這些人,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工作。
熱點七:今年春節是否具備大家團聚過節的條件?
張伯禮: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國十條”的發布,讓想家的人有了回家過年的希望。團圓是中國人對春節最大的期待。將疫情防控工作與暖心服務更好地結合起來,也是優化調整我國疫情防控政策的方向。在疫情新形勢下,相信疫情防控部門和地方政府也在未雨綢繆,因地制宜制定返鄉政策。今年很可能是團圓年。但春運高峰人群遷移傳播風險較大,相關準備工作仍需加強,個人防疫意識和措施絕不能放松。
熱點八:最近很多人因為覺得自己可能被感染而焦慮。妳想對他們說什麽?
張伯禮:中醫常說七情致病、恐慌焦慮等負面情緒可能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積極的態度對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大有裨益,所以我們要適應變化。與第壹代病毒和Delta病毒的致病性不同,現在Omicron感染的致病性較弱。沒有必要對感冒或流感感到緊張,尤其是對年輕人來說。在日常生活中,堅持以往有效的防控措施,保持社交距離,正確佩戴口罩,手消毒,註意室內通風,避免聚集,少食多餐,作息規律,保證睡眠,防護措施到位,可對新冠肺炎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積極做好情緒平復、自我調節,如讀書、八段錦、太極拳等活動,以放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