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鬥酒詩百首”,中國古代很多詩人愛酒,好酒,甚至沈迷其中。
他們因酒興高采烈,用酒傾吐美好的詩篇!
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有許多關於酒的文章。
屈原的辭賦也是歌頌酒的。
歷代詩人都與酒結緣。
中國文學史上最高成就的《紅樓夢》,關於飲酒的場景最多,最精彩。
這是因為作者本人是個酒量很大的人,自稱“顏氏酒客”。
酒已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的永恒主題。
建安有三個曹操,都喜歡喝酒寫詩。曹丕在《與吳書·質》中說,他自走後,便“與余有聯,停而坐之”......他醉了,暖了,他寫詩《他的秋天的胡星》;“韓風和美人期,壹天到晚都不會來。
好吃的還沒有,我要戒酒”,表達了他在“美女”到來之前,不能舉杯暢飲的急切心情。
曹植還寫了壹首詩,“高廳買酒,讓親友自我遊”,“子愛賓客,酒席終不倦”。
至於曹操,作為政治家,他主張禁酒,而作為詩人,他非常喜歡飲酒。
他如何通過“對酒唱戲,人生幾何”來解決後顧之憂?只有杜康“表達了他悲嘆人生、寄情於酒與詩的心境。
東晉詩人陶淵明曾在《五六先生傳》中自我介紹說:“性嗜酒,窮不能恒。
這是我從舊時代就知道的,還是我買酒招的。準備好了就醉,醉了就退。我曾經不顧自己的感受去了又留。"
早年做過敬酒儀式、縣令等小官。後來因為“心型服務”而辭職退休,終身不做官。
他壹直過著清貧的生活,但即使不做飯,也還是需要酒。朋友給他錢,買酒喝。甚至他的詩也充滿了酒。
中國的詩歌在唐代非常繁榮,有很多詩人和酗酒者。
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受到雅量的喜愛,他還有張之、王之渙、元稹等。,而且都喝得有詩意,創作出不朽的作品。
有人說,“白樂天的音樂詩有二千八百首,酒徒八百人”。
王安石評價李白的詩:“十句九句關於女人和酒耳”。
其實除了樂府詩,李白的詩裏談女人的少,談酒的多。
他壹生中有170首關於飲酒的詩。著名的飲酒詩有《入酒》、《向月要酒》、《與月獨酌》、《對酒》等。
詩人的很多優秀作品都是受了酒的啟發,在微醉中創作出來的。白居易著名的長詩《琵琶行》是在聽了歌妓裴星女彈奏琵琶並講述其生平故事後,連夜寫成的。
李白喝醉後,關於詩歌的軼事就多了起來。
杜甫在《飲酒八仙歌》中說“李白有詩百首”,這是對詩人創作與酒的關系的理解和高度概括。
酒催詩,詩助酒。
酒能興奮人的大腦,使人的情緒和思維進入高度活躍的狀態。
這就是酒的魅力。
對於詩人來說,酒可以產生異常的創作沖動和豐富的聯想,催化靈感。
“舊時代的清醒人和聖賢都被遺忘了,只有偉大的飲酒者才能名垂千古”,這是李白《入酒》中的壹句詩。
詩人李白不僅是詩人,也是酒仙。
酒促成了他豪放、灑脫、樂觀的詩意情懷和自我提升的浪漫情懷。他的飲酒詩在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史上壹直散發著不可忽視的芬芳。
想必李白當年壹身白衣,青山綠水間,帶酒來風,酒時,引千古絕唱。
唱歌的時候壹定要抑揚頓挫,長長的胡須會隨著微風晃動。
是李白的豪氣給酒增添了幾分魅力,還是酒的清涼顯示了李白的放蕩?
不喝酒的李白,我不敢想象。
李白肩負了太多的中華文明,沒有他,中國的詩歌就不會繁榮。
沒有酒,就沒有李白。
李白的壹生是矛盾而痛苦的。儒家以天下救世,道家以求長生,縱橫家以功名俠士為重,崇高的理想與殘酷的現實,成對的矛盾控制著詩人的命運。真的是“難於上青天!”所以詩人以酒為歌,與命運抗爭。這種激烈的碰撞令人驚心動魄。
詩人可以在酒的世界裏忘記痛苦,獲得瞬間的滿足。
於是我們看到了“直到,舉起我的杯子,我請求明月,給我帶來我的影子,讓我們成為三個人”的自滿;看到了“哦,讓壹個有精神的人去他喜歡的地方冒險,永遠不要把他的金杯空對著月亮!”;甚至有“壹百年三萬六千天,壹天三百杯”的瘋狂;但我看到更多的是他“與妳共銷千古愁”和“舉杯消愁,收回愁”的壓抑所造成的內心苦悶。
他知道喝醉的快感是短暫而無用的,但即使是這種短暫的快樂,如果不醉也會變成壹種奢侈。
詩人遊走在理想與現實,醉酒與清醒之間。
目前在馬鞍山采石磯景區,李白站在河邊雕像的位置,據說是李白酒後溺死的地方,酒把他的浪漫人生推到了最* * *。
他的“大飛”情境,好像是在摘天上的月亮,又好像是在“直到,舉杯,問明月”。
詩人是有苦難言的,所以他把月亮理想化為醉生夢死的世界裏水中的月亮,他為此付出了生命。
詩人走了,乘著小船,蕩著滿滿的清水,尊嚴地回到了家,留給我們的是他如酒般純凈蒼勁的詩篇,還有詩人如酒般浪漫的人生傳奇。
試想,在歷史的長空裏,詩人還在推杯換盞,邀明月唱壹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