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如何進行兒童藝術教育

如何進行兒童藝術教育

孩子願意畫畫,不是因為熱愛藝術,而是想通過畫畫表達壹些東西。

創造妳心中的畫面。

孩子們為誰畫畫?我們只能說,孩子畫畫是為了在壹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下“交換信息”,是為了社會、大人或老師的欣賞。

什麽是“免費教育”?用壹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像昆蟲神秘的化蛹現象壹樣,兒童是按照感知和心理的密碼在藝術中成長的。教育的主要責任是擺脫外界幹擾,讓孩子順利度過化蛹期,進而化為“蝴蝶”,進入成人社會。

科學研究表明,當孩子生活在壹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時,很容易發明創造。相反,當孩子生活在壓抑、壓抑的環境中,就很難發明創造。

孩子們對玩這些材料感興趣,而不是真的打算做什麽。比如繪畫活動中,孩子熱衷於畫畫,而不是畫畫;在玩沙活動中,孩子們熱衷於倒沙進出,而不是堆沙成塔。正是這種創造的過程,給孩子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所以,在創作活動中,家長應該把重點放在“孩子是怎麽創作的”而不是“孩子創作了什麽”。

所有的兒童作品都應該被接受,不管這個作品從成人的角度看質量如何;應該允許孩子犯錯,反復嘗試;應該鼓勵孩子自由創造,不要求孩子去迎合大人的口味。

毅力。老師強調不要輕易換紙。壹節課畫好壹幅畫是合理的。孩子可以逐漸培養先思考後繪畫的好習慣,在繪畫中不斷變化,堅持完成壹件作品。

1.宋代詩人陸遊對兒子說,要學詩,功夫在外。為孩子創造廣泛接觸文化的機會:詩歌、小說、舞蹈、電影、音樂、歷史、哲學、手工藝、攝影...

2.買壹些好的圖畫書。歌德和魯迅喜歡收集各種圖片,分類整理,有空的時候自己欣賞或者和朋友壹起欣賞。

3.多帶孩子去參觀或者旅遊。

4.不要馬上改變妳的學習。藝術只有學會成為壹種氣質才有用。在武術裏,叫“身上功夫”。跳過鴨子的背是沒有用的。

畫瓢,概念畫,成人畫,兒童自由畫。

兒童畫有三種傳統的、錯誤的教學方法:

1.畫壹瓢。老師掛壹幅模型圖,學生跟著畫;或者老師畫壹筆,學生畫壹筆,誰畫得像誰得分高。

2.概念圖。五彩繽紛的世界被薄薄地抽象成幾個意象概念:紅蜘蛛(太陽)、面包雲、白菜樹、雞爪草、圈圈花、汕頭山、三角屋、藍寒(天與水)...市面上的童書,充斥著這樣的形象。

3.成人繪畫。教給孩子那些教給大人的東西,比如身體比例,三停五眼,焦點透視等等。本來孩子就敢畫人物肖像,能抓住特征。結果老師為了“提高”,講了面部結構的“三停五眼”,孩子們卻突然不敢畫,不會畫,不會畫人物肖像。

正確的方法是兒童自由畫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是奧地利畫家西塞克經過幾十年的探索,在本世紀初逐漸創造出來的。

父母有空的時候應該帶孩子去郊遊。野外的生物五花八門,栩栩如生,孩子只要看著畫著,就會受到啟發,畫出壹些意想不到的畫面。

教學方式多樣化——課堂、講座、演講、書信、聊天、戶外活動等。除此之外,在時間的廣闊性和空間的浩瀚性方面,他的書包含了我們想要的答案。但這不是直白的風格,而是“超市”風格;我們各取所需。

壹個文明和國家的落後或先進,第壹眼就看那個地方的環境形象,不看科技。

藝術學習最重要的是將繪畫過程中的美感內化,使人從生物人、社會人進化為審美人,實現個體生命的審美生成。

畫畫的過程中有壹種神奇的審美體驗,那就是“化腐朽為神奇”壹張布滿皺紋的臉、壹根幹癟的骨頭、壹個破舊的背包,甚至是小小的昆蟲、腐爛的墻壁、打結的樹根...這些看似不起眼甚至醜陋的物體,壹旦進入繪畫,就會讓人感受到壹種非凡的美,每壹個細節都會激起我心中的審美狂喜和創作表達欲望。

教孩子美學,他會自己去世界尋找美,創造美。審美體驗升華人的心靈。美感讓人不那麽庸俗。過審美的生活,用美感組織自己的生活體驗,可以超越壹個人,優化自己的生活境界和生活環境。

畫畫的人都知道,緊張的時候畫不好。

從出生到12歲右腦占優勢。右腦掌管形象,所以大部分孩子喜歡畫畫(國外調查92%)。

我們應該把鑰匙給孩子,讓他自己想辦法開門。

孩子畫畫後,註意力集中程度提高,或者說“別的什麽都不能集中,就是畫畫能集中”。這種專註遲早會蔓延到其他事物上。看誰能畫很久。

能否抓住物體的特征,作為判斷兒童繪畫在象征期和高峰期好壞的標準之壹。

另壹種是針對老師的,比較婉轉:老師,妳不教我,孩子怎麽會畫畫?

寫意畫不是“放羊”畫,老師也不是什麽都不教。老師教什麽,用自由畫的方法怎麽教?

1,根據需要,制定每學期的教學計劃,確定每節課的繪畫主題,逐步引導學生擴大觀察和表現的視野。不然男生只畫戰爭,女生只畫公主和漂亮的女戰士。

2.在初始階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逐漸願意畫,敢於畫,並且“畫手”而不害羞。學生差異很大,有的就幾次,有的要壹兩個學期,甚至更長。

3.在學生願意畫、敢於畫、自由畫之後,逐漸提出了進壹步的藝術要求。總的原則是在色彩上求豐富,在形式上求特色,在構圖上求生動...具體來說,在教學中,他們根據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據他們的可能性來評判每壹幅畫:畫夠不夠;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等等。因材施教對壹個學生來說已經足夠好了,但對另壹個學生來說可能更好。

4.在學生畫了壹定時間,積累了壹些繪畫感受後,逐漸向他們介紹壹些技術要求:素描程序、明暗處理、色彩交融、點線面平衡、疏密對比、冷暖對比、張弛有度、簡單豐富、變化不變等。這些技法有時會在課堂上講給全班同學聽,更多的是融入到個人的具體作品中。如果壹開始就對孩子提出太多要求,結果只能是他們嚇得不敢畫。

5.壹次改變壹種技法:水粉、水墨畫、線描和版畫...不僅拓展孩子的表演可能性,還能增加他們的興趣。

寫意畫的教學方法對老師的要求很高:判斷人;繪畫的遠景;兒童心理學與教育學的素養...最重要的是對孩子的愛。寫意繪畫教學法的創始人西塞克說:“我的教育方法沒有秘密。只有壹個——愛孩子,關心孩子,鼓勵孩子,做他們的好朋友。”孩子的情緒、課堂氛圍、畫室環境都是重要的教學因素,老師要盡力讓畫畫成為孩子快樂的事情。壹個好老師應該讓學生對他所教的東西真正感興趣。

畫夠了;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等等。

關註過程就是尊重事故,尊重事故就是鼓勵探索。

沒有人願意因為畫畫被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只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培養。

孩子的畫不能算“成就”,要直接告訴孩子,這些都是虛名。人生能做出的任何真正有價值的成就,尤其是文化上的成就,都是長期積累和努力的結果。

我多年的教學經驗表明,放松的家長和孩子在繪畫方面進步很快。

作為父母,把孩子培養成壹個心靈美麗的人,帶領他走上幸福的道路,就足夠了。

以前在父母的再三要求下,我曾經嘗試給學生畫畫,全班都是這樣畫的。老師只教最基本的技術原理,讓學生自己和表演對象打。

畫的是童書裏的壹只概念鳥。?

隨著孩子的成長,如何度過轉折點是壹個世界性的難題。國外同行也很關心這個問題。12歲左右的孩子,由於學習語言和數學的需要,負責邏輯的左腦逐漸取代右腦,成為優勢腦。這時,他們會逐漸產生邏輯再現客體世界的要求。如果不能,他們就放棄畫畫。廣州少年宮在這方面積累了很好的經驗:學生有這樣的要求,就順勢而為,畫個膏藥,過個壹兩年就大有成效了。

但與此同時,另壹個難題是如何保持孩子對繪畫的自由精神和興趣,以免在過渡時期被嚴格的訓練磨掉。《蔔勇的畫》壹書中介紹的經驗很有啟發性:各種訓練同等重要——石膏、記憶畫、素描、創意畫、日記畫、插畫、工藝設計...各種各樣的媒介被壹起使用-鋼筆,刷子,水粉,油畫...為了保持和增加趣味,結果是繪畫中的自由精神日益發展,抓形的功夫發達。

而是用生動有趣、細節豐富、特色明顯的蔬菜、花卉等來激發學生強烈的表現欲,達到訓練學生把握形狀能力的目的。

藝術如果不能給人類增加新的認識和新的表達方式,那就沒有價值。

兒童美術學習應註重兒童自由畫的教學方法。鑒於兒童在過渡時期之前處於色彩的主導期,可以以水粉為主,配合油畫、水彩筆、油畫顏料等各種色彩媒介,讓兒童自由感受色彩帶來的美好和歡樂,感受用色彩表達情感的可能性。

建議:

1,盡量不要按圖畫,尤其不要按那些概念性的童書畫——可以按照片畫,比如風景掛歷。為了學習藝術史知識,感受大師的作品,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安排壹些“傳神臨摹”,即臨摹大師的作品不要求準確,只要求感受作品的審美氣質和藝術風格,並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傳神地畫出來。

2、多鼓勵,少指責,尤其不要總說別人家孩子多好,自己家孩子多差。

如何判斷壹個孩子是否有繪畫天賦?

1,是否對形態敏感——具體來說,就是對物體的特性和細節敏感。

2.畫面的復雜程度和豐富程度能否逐漸增加,尤其是裝修的因素。

3.在正確的教學方法下,有沒有對繪畫的激情,也就是繪畫的時候有沒有興奮和專註?

4.能否逐漸學會用藝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逐漸培養自己的審美氣質和形式激情?

德國著名鋼琴教育家勒高茲曾說過,普及義務鋼琴教育不會增加現有的鋼琴家數量,只會造就更多討厭鋼琴的人。

兒童繪畫的本質功能是通過藝術學習和創作的過程,使包括美感、審美判斷、情感體驗、自由精神和創造能力在內的個性得到全面發展,因此決定了對兒童藝術教育來說,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應該讓孩子擁有壹個沒有任何競爭壓力的美好童年。

創造力和想象力

只要完成今天的繪畫主題,大家都有獎勵。

不要放棄生命成長過程中最寶貴的自由精神

也是目前最缺的:藝術史、藝術鑒賞與批評等。

問-什麽是藝術?

有時候,只要換個觀察的角度,換個感受的方式,嘗試不同的價值判斷,從壹件事到整個人生,世界都會煥然壹新,不壹樣。

只有非急功近利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深遠功利的教學目的。慢慢來!

現在的孩子,現成的材料太多,改變的機會和做法太少。甚至在我們小的時候,我們就被剝奪了自己制作木槍、刀、彈弓和養雞的樂趣。其實孩子自己去改變,去創造壹些東西,哪怕只是壹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有自己獨特的樂趣,是其他經歷無法替代的。

最大的教育危險不在於“知”,而在於“不知”。

缺乏“春雪”信息——天才、大師、英雄、經典、理想、哲學、詩歌、終極精神(科學和宗教)、正義、獨立、尊嚴、高貴、審美...

根據壹首古詩做壹道菜。

天空中有什麽?天上有上帝嗎?我是哪裏人?人死後會去哪裏?有靈魂嗎?.....這是哲學和宗教的萌芽。我真的很希望帶我的學生去體驗仰望星空的意境,也力勸他們有機會壹定要這樣做——

我布置的寫作作業是把自己想象成原始崇拜階段垂死的瑪雅文明中的壹個瑪雅同行,根據原始崇拜和泛神論的思維邏輯和自己的解釋,寫出想象中的瑪雅衰落的所見所聞。(參見學生文章)

繪畫作業是——打開所有的紙和顏色,在心中創造壹個瑪雅形狀的作品。

遠不是希望學生踴躍發言,侃侃而談,與老師平等辯論,交流的情況。

泰戈爾:

我的心,那只野鳥,在妳的眼中找到了天空。

它們是清澈黎明的搖籃,它們是星辰的王國。

我的詩消失在它們的深處。

就讓我在這天空高飛,在寂靜的無限空間翺翔。

就讓我沖破它的雲層,在它的陽光下展開我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