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白出生於1880,是中國新詩運動的重要倡導者之壹。早年在日本留學時就參加了同盟會,並於1912在家鄉紹興主持《玉語新聞》,用詩文反對袁世凱竊國稱帝。抗元運動失敗後,被迫流亡南洋。在1919的五四運動中,他站在新文化運動的最前沿。《賣布謠》等是他主張用新詩反帝反封建的代表作。
當時有很多人寫新詩,但在初期,所有的詩都帶有壹些洋味或舊詩的痕跡。劉大白的詩歌風格清新質樸,易於入詩,這與他早年的舉人生涯、對中國文學的深厚造詣、旅居海外的歲月、對歐美文化的廣泛接觸以及廣闊的思維有關。
1924年3月,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詩集《舊夢》,收錄《賣布謠》等新詩597首。短短五年,他寫了這麽多,真的很有詩意;周作人和陳望道都為他的詩集作序。周作人壹直很佩服他的古典詩詞功力。他在序中說:“可惜劉大白先生舊詩豐富,卻不加以善用。”也可以看出,他在創作新詩的時候,努力做到了通俗化、大眾化。他的詩歌頌了蘇聯的十月革命,也哀嘆了難以捉摸的人生。比如他的組詩《淚》第37首:“鏡子明明在花前/為什麽鏡中有花?/明明水在月亮下面,/為什麽月亮在水裏?/明明人家在做夢,/為什麽我又做夢了?”。
再如《那群眼淚》第46首,表達了個人對這個世界無可奈何的感嘆:“窗間的蜜蜂,/它們不知道光嗎?——/但是要從玻璃裏找到出路,/太過分了!”
但他也鼓勵自己盡力往前走,如《那群眼淚》第48首:“妳不妨,/沒有出路,/就走吧!/建的是路,/也是路!”65號更是意氣風發:“監獄建成,/思想被囚禁,/但她瞬間越獄,突然飛了。”/我掘了墳墓,/我埋葬了我的思想,/但她卻在壹瞬間重生了。”第132號又嘆道:“我在壹個黑暗的世界,/只有這孤燈;/如果炸了怎麽辦?”這個好像又在猶豫,但在133又復活了:“過去的防線/只保護過去;/以後,/應該重建!"
在那個大變革的時代,詩人復雜的心情通過詩歌表達出來。他的詩被文學史家認為是“五四思潮的比較鮮明的體現”,這是非常準確的。
1924後,歷任復旦大學文學系教授、上海大學文學系主任、國民政府教育部常務理事、政務次長。忙於教書和公務,寫文學講義,與人民和底層隔絕,寫的詩也少,不可能再寫出壹首像賣布歌謠那樣深刻地講述人民疾苦的詩。
但也有人認為“劉大白後期的詩(如郵吻)越來越孤獨頹廢。”這對他要求太高了。他郵購集裏的詩,大部分是1923到1926教完之後寫的,風格各異,有寓意深刻的《賣花姑娘》詩,也有像《秋夜河上》的壹幅畫:“鳥歸巢,/雖倦,/猶背斜陽。/扇動妳的翅膀,/把夕陽落下河面;/長著白頭的蘆葦/也打扮成壹時的美人。”但也有像《西風》這樣豪邁的詩句:“西風,/妳只能在人間興風作浪嗎?/如果我是妳,/我也會炸掉天上的銀河,/的。”雖然不如幾年前的《賣布謠》,但由於忙於教育事務,他能有這樣的詩情畫意,實屬不易。
劉大白死後第三年(1935),上海良友印刷有限公司由趙家璧先生主編,全書10卷。其中邀請了朱自清先生對新詩集進行編輯和挑選。“大系”選出的59位詩人中,劉大白有11首詩。比戴望舒多4個,次於郭沫若(25)、徐誌摩(26)、冰心(18)、聞壹多(29)。
在1986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中的“現代詩歌”壹欄中,由於劉大白是新詩人中年齡最大、成就較大的,所以排在26位之首。他是當之無愧的。
劉大白的另壹項不亞於新詩寫作的文學成就卻被忽略了,那就是他的《中國文學史》。這部在他死後第二年(1933)出版的文學史,是壹部未完成的巨著。500多頁只包含壹個介紹,從上古到商朝,從周朝到秦朝,從漢代,從三國到隋朝,從唐代(還有計劃中的五代到元代,明到清都沒寫)。他的國學知識深厚,不受當時政治傾向的影響。他對各種文學樣式的起源、發展和藝術優劣有著獨特的見解,也是中國文學史上較早的壹位,對後來的文學史作家有很多啟示。
他知識淵博。在談到某個時代的文學時,他既能以眾多作家的作品為例來表現那個時代的風貌,又能引用古今學者對這些作品的評價來說明得失,或者從時代和社會的原因來分析為什麽會有這樣的作品。特別是他從政治、宗教、社會、歷史等方面,闡述了為什麽詩歌如此發達,而其他文體相對滯後,講述了中國文學中成就最大、出現最早的詩歌,以及被稱為“詩海”的唐代詩歌,讓人讀得壹清二楚。這些都顯示了他在中國文學方面的深厚造詣。可惜1932年他52歲就去世了,不然他的文學史會更完整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