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通常包括三禮,即《儀禮》、《周立》、《禮記》。《春秋》通常與解釋《春秋》的《左傳》、《楊公傳》、《谷亮傳》壹起出版。四書的命名始於宋代,五經的命名始於漢武帝。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是儒家傳道授業的基本教材。數百年來,“四書”在中國廣為流傳,其中有許多成為膾炙人口的格言警句。其中《論語》、《孟子》分別是孔子、孟子及其學生的發言集,《大學》和《中庸》是《禮記》中的兩部。
五經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五部古代經典著作的統稱。據說都是儒家創始人之壹的孔子編輯或修訂過的。《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 *收錄了周代詩歌305首。最初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生開始稱《詩經》。現存的《詩經》是漢代毛亨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
《尚書》意為“古代之書”,是中國古代歷史文獻和壹些記述古代事跡的著作的匯編。《李周》又名《周官》或《周官經》,是儒家經典之壹。《易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被譽為“經典之首”和“三玄”之壹。
孔子寫的《春秋》叫做《林箐》。據說孔子編這本書的時候,壹個獵戶問孔子,他背著壹個怪怪的東西在獵什麽。孔子見之,大驚曰:麒麟乃和平之獸,何以生而不合時宜?
擴展數據:
四書五經的起源:
1,“四書”的由來:
儒學從漢武帝開始取得官方學術地位。而漢代儒生的特點是遵守家法和師法,老師傳授的知識不能差於壹個字,而且註重字的訓詁。
所以儒學在漢代以後逐漸衰落,東漢以後失去了獨尊的地位。儒學的衰落雖然與道教的興盛和佛教的傳入有關,但主要原因還是自身思想的僵化。
到了宋代,很多儒學大師對儒學進行改革,儒學呈現出壹種全新的狀態。儒學大師朱從《禮記》中拿出《大學》和《中庸》兩部書,與《論語》、《孟子》並稱為四書。
2.五經的起源。
“五經”的形成早於“四書”,所以簡單介紹壹下“五經”的起源。起初儒家經典只有六經,即詩、書、禮、變、樂、春秋。後來秦始皇焚書坑儒。
秦末農民起義,項羽進入秦都鹹陽,放火燒秦宮。樂丟了。後來到了漢朝,皇帝曾多次下令全國各地向國家獻書,漢武帝還設置了五經大夫。
“五經”思想由此開始,後來的許多朝代繼承和發展了這壹文化措施。如晉武帝司馬燕,即位後提倡儒學,設立“五經”十九博士。
百度百科-四書五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