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出埃及指南

出埃及指南

原載2010-11-30熊哥哥的空間(73)人讀聖經“舊約出不了埃及,新約出不了羅馬。”人性就是這樣,需要被拯救;以色列人是如此,他們需要被釋放。身體出了埃及,心靈還在埃及嗎?

1標題

這本書的希伯來聖經原文是“他們的名字”的意思,或者簡稱為“名字”。LXX (LXX)得名於希臘語,意為“外出”;英文版以《出埃及記》作為這本書的名字;中文翻譯是“出埃及記”,這個詞曾經出現在《出埃及記》19 :1中:“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地三個月後,來到西奈的曠野。」

就內容而言,《出埃及記》比名字更貼切,因為這本書記錄了以色列人是如何逃出埃及這個奴隸之家,向著上帝賜給他們的應許之地進軍的。在精神意義上,也可以說是舊約的福音,其中被法老奴役,被剝奪自由,被迫如此的以色列人所受的苦難,類似於那些在信主之前,在罪中沒有自由的信徒所受的苦難。由於上帝的恩典,他們從法老的手中被釋放出來。他記得與亞伯拉罕的約。上帝看到、聽到和感受到了人民的苦難,所以他派遣摩西,通過他的神跡,法老不得不讓以色列人離開!

2作者和作品

這本書有三個地方可以證明摩西是作者。例如出埃及記17:4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將亞瑪力的名從天下全然塗抹了。妳要將這話寫在書上作紀念,又念給約書亞聽。」:出埃及記24:4耶和華的命令,摩西都寫了;出34:27耶和華對摩西說:“妳要將這些話寫上,因為我是按這話與妳和以色列人立約。」

自《舊約》以來,五經壹直被認為是摩西的作品。連主耶穌基督自己也多次見證過五經是為摩西寫的,新約的作者也曾為摩西寫過五經。

3出埃及記的日期

與《出埃及記》日期直接相關的經文是《列王紀上》6:1:“所羅門作以色列王第四年,齊夫月,就是二月,耶和華的殿開始建造。所羅門王的四年是967年。c,而他離開埃及的日期是1447B.C .如果是這樣的話,寫作日期大約是1420b.c .史11:26中提到的300年時期也與這壹時期重合,所以把離開埃及的日期定為公元前15世紀比較合理。但同時我們尊重作者的觀點,即21世紀舊約全書導論中日期無定論,討論省略。

4歷史背景

有幾個因素使我們難以確定《埃及記》中的歷史背景。首先,在日期沒有定論的情況下,很難確定歷史時期。其次,《出埃及記》的特點之壹是缺乏歷史參考資料;第三,除了《聖經》,沒有發現其他文獻提到以色列人在埃及的歷史。第四,作者的寫作態度主要是從神學而不是歷史的立場出發,讓人們看到壹個人所看到的,而不是歷史事實本身。

5離開埃及的路線

和歷史背景壹樣,研究埃及的路線也會遇到類似的困難。除了壹些地名,線索真的不多。許多學者贊成通過西奈半島南部的路線,但最近的研究傾向於支持更靠近北部的路線。

6文學的本質

《出埃及記》雖然是《創世紀》的延續,但其結構、風格、體例也各有特色。

1)結構:《出埃及記》中的分段方法不止壹種,取決於讀者關註的內容。例如,根據位置,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壹部分以色列人在埃及(1:1-13:16)

第二部分曠野中的以色列人(13:17-18:27)

第三部分以色列人在西奈(19:1-40:38)

另壹種方法是關註內容:

第壹部分上帝把以色列從埃及的奴役中拯救出來(1:1-18:27)

第二部分上帝把他的律法賜給了以色列。

第三部分上帝命令以色列建造會幕(25:1-40:38)。

這種結構清楚地表明,出埃及記側重於拯救,法律和崇拜。

2)風格:全書巧妙地將故事、法律、詩歌等不同體裁的材料混合在壹起,形成壹部統壹的作品。《出埃及記》與《聖經》中其他歷史書籍的不同之處在於,律法不是全書中的附錄或獨立部分,而是貫穿救贖的歷史。

7神學信息

《出埃及記》中記載的三件事——出埃及記、律法和會幕都強調了壹個重要的真理:神與以色列同在,是她的救主和君王。

1)《出埃及記》(1:1-18:27):從《出埃及記》本身的重要性及其在正典中的反復出現可以看出,它是舊約中上帝最大的拯救。當以色列人被當作奴隸,受到極大的壓迫時,神在難以想象的情況下預備了摩西。然後是十災;白天雲柱,晚上火柱;紅海的偉大勝利...事實上,這場偉大的救援行動已經成為未來救贖的典範。最明顯的是先知談到巴比倫的流放和以色列的最終復興。在先知的心目中,巴比倫的流放就像埃及的第二次奴役,然後以色列人民將穿過曠野,回到應許之地。

在新約凱爾福音的開頭,引用了以賽亞書40:3和瑪3:1。這兩節經文表明,將來會有更大的事情發生: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妳面前預備道路。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1:2-3)

耶穌基督在地上的事奉是從曠野開始的。他的壹生,是走出埃及預言的應驗。他的洗禮被比作離開埃及。洗禮是耶穌渡過紅海(林前1。10:1-6)然後退守荒野四十天(對比在荒野漂泊四十年)才能動心。令人驚訝的是,那三個試探與以色列人在曠野所遭遇的相似!他贏了,以色列人輸了。他的死是這壹切的高潮。他是逾越節的羔羊,為他人而死。今天的基督徒生活經歷就像在曠野漂流,期待未來的安息。

2)律法(19: 1-24: 18):第19章開篇,在神賜律法之前,強調神的聖潔和百姓的罪。神出現在濃密的雲霧中,火與煙中,人需要通過潔凈的儀式來凈化自己,才能遇見神。律法包括十誡和聖約,是維系神與人關系、維持幸福的指南。法律的頒布,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教規中,都被上帝的恩典所包圍,因為它回顧了埃及的事件,並展望了應許之地的光明未來。

新約最奇妙的信息是耶穌基督把他的門徒從律法的咒詛中釋放出來(羅馬書。7),於是律法這個從來不是與神建立關系的方法,就成了基督徒壹生順從神的旨意的指南。

3)帳篷(25:1-40:38):從摩西到大衛,帳篷是上帝在地上的居所,也就是上帝的居所,帳篷強調上帝與他的子民同在——這是《出埃及記》的壹貫主題。

會幕的設計是為了顯示以色列的上帝是神聖的。期待新約,無論是會幕,還是聖殿,都指向前方,期待耶穌基督,神的兒子,成為肉身,住在我們中間,滿有恩典,滿有真理的到來。“住在”原本是動詞,帶“會幕”壹詞。那代表天上地下的會幕和殿,最終的前景是新耶路撒冷的新天新地(啟21-22)。

文獻學

1,迪拉德,朗曼。21世紀舊約全書導論。校園,1999。

2.陳和胡文仙。20世紀對《聖經》的新解讀。福音見證,1999。

3.馬有藻類。舊約全書導論。中信,1985。

4.馬有藻類。舊約全書導論。天恩,2001。

5.《聖經》的新譯本。全球聖經協會,2002年。

6.新國際聖經版學習用書。更新任務,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