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中國詩歌的發展歷程(摘要)

中國詩歌的發展歷程(摘要)

詩經→

楚辭→漢賦→漢樂府詩→魏晉南北朝民歌(代表:建安七子)→唐詩→宋詞→元曲→明清詩→近體詩、新詩。

詩歌是壹種抒情的文學體裁。毛《詩品·自序》說:“詩人有其誌。心中有誌氣,說話如詩。”南宋嚴羽《滄浪詩話》說,“詩人詠性情”。只有壹種用語言表達的藝術:詩歌。

中國古代不快樂的叫詩,快樂的叫歌。在現代,它們壹般被稱為詩歌。它按照壹定的音節和節奏表達社會生活和人們的精神世界。詩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虞舜時期有相關文獻記載。《詩經》是中國第壹部詩歌總集,據說是孔子編纂的。學術界對這個問題仍有爭論。中國古代詩歌在漢魏六朝經歷了樂府、唐詩、宋詞、元曲的發展。《漢書·禮樂誌》:“若與親族結下不解之緣,則從詩中來,鐘石唱弦。”

嶽的《漢·吉輝日記》是壹首詩。

唐代韓愈《雲州西塘詩序》:“雖,四塘之作,謂有言,而無詩,是以道接國之民而不引公德。”

郝的《震澤龍語官制》:

唐宋翰林是壹個非常嚴格的地方,很多詩人都有。《魯迅致竇書》:“詩雖有見與唱兩種,不如研究後者。”隨縣袁氏園圃的文史資料:“袁()園圃在鳴鳳門...每逢好日子,該州的學者和名人都聚集在這裏。背的詩後來成了壹個專輯,叫《蓬萊吉聲》。

在古代,信息技術不發達的古代,人們從壹個地區到另壹個地區傳遞信息非常不方便,於是就把寫好的詩編成歌曲,詩歌從人們的口中傳出。詩歌起源於古代社會生活,是由於勞動生產、性愛和原始宗教而產生的有節奏、有感情的語言形式。《尚書·虞書》記載:“詩言誌,歌言道,聲為永恒,法與和。”《禮樂書》記載:“詩言誌;宋,吟誦其聲;舞,動其容;三者以心為基礎,然後儀從之。”早期是詩、歌、樂、舞融為壹體。詩歌是歌詞,在實際演出中,它總是與音樂和舞蹈壹起演唱。後來詩、歌、樂、舞獨立發展,成為獨立的成年人。以入樂與否來區分歌與詩。入樂是歌,不入樂是詩。詩歌是壹種語言藝術,是從歌曲中分化出來的,而歌曲是壹種歷史悠久的音樂文學。《詩經》是用音樂來唱的。嚴格來說是壹首歌。正因為如此,《詩經》被學者們稱為中國音樂文學成熟的標誌。

詩歌是最古老、最文藝的文體,來源於古代的勞動號子(後發展為民歌)和祭祀頌詞。詩過去是詩和歌的總稱,結合了樂舞的詩叫詩。中國的詩歌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漢樂府和無數詩人的作品。歐洲詩歌起源於古希臘的荷馬和莎孚,古羅馬的維吉爾和賀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