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九年級語文詩歌教案

九年級語文詩歌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把握詩歌的基調,帶著表情讀詩,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③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閱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

A.班級安排

兩個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查字典解決生詞;熟悉課文;以“媽媽,我想說我愛妳”為題寫壹段話,準備在課堂上交流。讀冰心表達母愛的詩。查閱冰心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泰戈爾的資料,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壹類

教學內容

金花

《金花》篇幅短,寓意豐富。寫的是壹個假設,“如果我變成壹朵金花”,由此產生想象——壹個神奇的孩子和媽媽“捉迷藏”,用孩子特有的方式表現對媽媽的感情,形成壹個孩子玩耍的畫面,表現家庭的愛和人性的美好與神聖。在教學中,教師要註意引導學生欣賞詩歌的情感基調,控制速度、節奏和重音,提高朗讀質量。在反復閱讀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提高感知詩歌的能力。還要註意引導學生理解聯想和想象在詩歌中的作用。

教學設計

引入

母親是萬物之源,是推動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動力。母愛是人類情感中最高尚、最美好的。現在請妳想象壹下如何向媽媽表達妳的愛,然後以“媽媽,我想說我愛妳”為題說壹段話。(學生稍作思考後,有2-3個學生回答。)同學們講得很好,都傾吐了對母親深深的眷戀。今天,我們來欣賞壹首散文詩《金花》,這首詩表達了母子之間的親密感情。《金花》的作者是印度詩人兼作家泰戈爾。他壹生創作了豐富的作品,有詩集《月牙兒》《鳥》等,也有小說《哭泣》《沙子》《沈船》等。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印度是壹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家。具有宗教意義的愛,在泰戈爾的散文詩中隨處可見——最高尚、最純粹的愛。

檢查新單詞(大屏幕投影可用)

大聲朗讀課文

老師示範課文(播放音樂配音),學生模仿。老師的閱讀壹定要有示範作用,在閱讀中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意境。)

學生模仿閱讀很好。妳自己看。

學生可以自由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以壹個調皮孩子的語氣朗讀。

教師指導朗讀:註意重音、語速、節奏、情感(這首詩的情感基調是舒緩的、溫暖的、深情的。但是在不同的地方,閱讀方法是不壹樣的。如果學生讀不好,老師應該壹句壹句地教他們。)

例子:“妳去哪兒了,妳這個壞孩子?”這位母親失去孩子時有多焦慮。她壹見,又驚又喜,自然責怪孩子。這句話應該讀出了母親驚訝的語氣。

例子:“我不告訴妳,媽媽。”孩子很有魅力,為自己能為媽媽做點好事而高興,但也對媽媽有所隱瞞,讓媽媽百思不得其解。這句話要讀出孩子撒嬌調皮的語氣。

感知文本內容

【老師指導】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了母子之間的深情,母子之間的愛。在這首表現母子深情的散文詩中,作者向我們展示了壹幅孩子們玩耍的畫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自己變成壹朵金花,壹天和媽媽玩三次。為什麽我這麽快樂,這麽天真,這麽活潑,這麽可愛?(學生回答:因為孩子沐浴著母愛。)他是怎麽回報母愛的?

[合作調查]

要求學生分組合作和探究,並提出有關性的問題。

“我”用什麽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愛?如何做人?

②為什麽“我”會把自己想象成壹朵金花?金色象征著什麽?

為什麽不想讓媽媽知道“我”變成了壹朵金花?

「我」和我媽的性格是怎樣的?

學生四人壹組討論交流,老師參與交流。

體驗反思

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像涓涓細流,無時無刻不滋潤著我們。學習這首詩,妳有什麽收獲?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

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談談感受,老師給予評價和鼓勵。)

這位詩人以其新奇而奇妙的想象力,給我們講述了壹個母子深情的故事。現在,請再次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帶著感情讀課文。

學生大聲朗讀課文。

家庭作業

背誦課文,準備朗誦比賽。

總結

《金花》是壹首美麗的散文詩,也是壹幅耐人尋味的圖畫。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讀書,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能力。本文《如果我變成壹朵金花》催生想象,讓學生感受到想象的新奇和美好,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不僅發展了學生的個性,而且發展了合作精神,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二節課

教學設計

紙船

這是壹個遠離家鄉的遊子對日夜思念他的母親深情的呼喚。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紙船為題,以持物表誌,賦予紙船特殊的意義。紙船象征著漂泊的孤獨,壹顆思念母親和祖國的心,壹個詩人純潔美好的願望。

教學步驟

引入

同學們,妳們知道嗎,這只小小的紙船曾經載滿了壹個遠離家鄉,深深思念母親的遊子?今天,我們來學習中國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紙船》。1923年秋,冰心去美國留學。在遠離祖國的太平洋上,她含淚折起紙船,全身心地投入,然後壹只只扔進大海。希望永遠有壹個只能日日夜夜漂泊思念的母親。這首詩的獨特之處在於用壹只紙船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學生要想理解詩人的感情,就要深情地讀詩。

讀詩

(1)教師用音樂朗讀模型,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可以自由閱讀或模仿。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需要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進入詩歌的意境,讀得深而透。)

②閱讀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劃分節奏和重音。

(過渡)老師對朗讀進行指導,學生利用朗讀再壹起朗讀,直到爛熟於心。為進壹步理解詩歌打下良好的基礎。

整體感知

老師適時提出:這首詩表達了什麽樣的感情?(學生總結)這是壹個遠離家鄉的遊子對母親的‘深情呼喚’,是壹首獻給母親的歌。

【老師指導】

古今中外都有很多表達母愛的詩詞,但這首詩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詩人帶著童真的純真,從兒童遊戲世界裏找到了壹只可以寄托對母親無限思念的紙船,展開了自己的情懷。全詩有三個部分。每個部分表達了什麽?

[合作調查]

第壹節是關於折疊紙船;第二節,寫壹個拋紙船;第三節,紙船進入了母親的夢裏。

大屏幕投影演示問題小組:

妳能想象詩人是在什麽情況下寫下這首詩的嗎?

(2)第壹節中哪些詞語表現了詩人對母親的深深思念?

(3)詩人知道紙船不能流向母親。他為什麽壹直折疊它?

④第三節是詩人協會。這種想象有什麽特點?有什麽作用?紙船,還有

(教師提出以上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學生可以四人壹組進行討論和交流。老師可以參與,學生可以全班交流。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獨特理解。)

【老師總結】

波濤洶湧,狂風大作,遊輪正駛向頂端壹個陌生的國度。詩人漂洋過海,與萬裏分離,何時才能回到母親的懷抱?在壹望無際的大海裏,沒有什麽可留戀的,於是詩人不停地疊著紙船,表達對母親的思念。紙船雖然漂不到母親身邊,但壹定能漂進母親的夢裏。這種想象新穎大膽,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母親的強烈思念和對母親深深的愛。

(過渡)詩歌的語言簡潔含蓄。要深入了解它,就必須去探索它。

問題討論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和探索。在群裏互相幫助,解決自己不懂的事情。在壹個有深度和難度的小組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由全體學生提出來討論。(學生討論並提出關於性的問題。學生交流,只要學生講得有理,老師都給予肯定和鼓勵。)

【老師總結】

這首詩立意新穎,詩人運用托物抒情的手法,感情生動具體,含蓄深沈。此外,這首詩的線條很長,語調緩慢,與對母親長久的思念相呼應。

家庭作業

《金花》和《紙船》兩首詩用具體的意象表達了對母親的愛。請用這種方式寫壹段話或壹首詩來表達妳對父母的愛。把它寫在練習本上。

總結

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紙船為題,以物傳情,賦予了紙船特殊的意義。紙船象征著漂泊的孤獨,壹顆思念母親和祖國的心,壹個詩人純潔美好的願望。在教學中,要以朗讀為主,教會學生“讀得美”,帶著美好的感受和想象,抑揚頓挫地讀詩,在優美的詩歌中得到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