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唐力的詩《題畫詩》老師要求我們寫出不限於寫詩的作文風格。

唐力的詩《題畫詩》老師要求我們寫出不限於寫詩的作文風格。

題寫詩的寫作

中國的文人都離不開詩畫,也可以說是中國文人的名片。同時,寫壹幅書法作品或送壹幅畫給朋友,也能表達他們深厚的友誼。有時候,畫壹張丹青的畫,或者邀請朋友給畫加個後記,附上壹首相得益彰的詩,也是壹種特別的味道。

狹義的題畫詩是指當時或以後的畫家、詩人題畫詩。評畫而不題詩,廣義上也可稱為題畫詩。我們現在說的通常是廣義的。而且現在的網絡時代,圖片的傳播非常方便,那些評論圖片的詩詞都可以稱之為畫。

受框架限制,題跋詩最好的體裁是絕句。至於絕句的布局,我已經講過了。本文主要從題畫詩的內容來介紹幾種寫作方法。

第壹,巧妙勾勒,化靜為動。

壹件藝術品,再精致,也還是。但在觀察者看來,它可以是聰明的,這就是詩人寫作的地方。詩人可以根據畫面的內容進行高度的概括和提煉,巧妙地勾勒出來,使畫面的靜物栩栩如生地再現出來,變畫面的靜態為動態,增添畫面的趣味性,增強畫面的意境。

比如侯明明先生圖的標題:壹股煙雨穿過了漁巖區,疏山四周的水在漫溢。白鷺低飛時知道自己羽毛的重量,獎金隨機掉下來弄濕人的衣服。就是抓住畫面中主要的東西,從靜態到動態的處理,讓畫面活起來。當然,這種處理是建立在畫家高超的繪畫技巧上的。沒有這個,詩人的筆就不靈動。動態由幾個動詞來表達,如“過”、“滿”、“非”、“跑”。所以寫這類詩,壹定要錘煉關鍵動詞,盡量做到生動。

第二,根據事實虛構,運用想象。

詩有虛實共存之法。實,其名也;空的人也對宗教感興趣。不真實,沒辦法切東西;不空洞,傳達不到目的。太紮實,容易停滯不前;太空洞,容易晦澀。畫詩也是如此。

如侯明明先生題:“山郭繞河堤,馬輕肥,草露。壹夜瀘州月白,竹棚數雞。詩中瀘州上的山果、河堤、馬、草、竹籬茅屋,都是實物。空虛在哪裏?留在馬背上也是虛的,俗話說,馬無芳草不肥。正是在這個基礎上,畫家才會覺得壹匹吃了壹夜草的馬好像胖了,而且是慢慢地、悄悄地胖起來的;壹夜瀘州白月空,畫面向畫家呈現出壹種瞬間的靜止狀態,但畫家仿佛在那壹夜壹輪小月中,從東到西想象出了瀘州的景象,大大拓寬了時空的感覺;數雞是虛擬的,是壹種從視覺到聽覺的虛擬發展。因為畫家在黎明時構造了壹個寧靜的水鄉和群山的場景,所以幾次啼叫都是合理的。

從以上兩種方法來看,並不是完全分開的。當把靜態變成動態時,妳可以運用妳的虛擬想象力。比如“白鷺飛得低知道自己羽毛的重量”就是壹個合理的虛構。白鷺飛得低,可以想象因為下雨,它們的羽毛很重,所以很難飛起來。而且在玩虛擬想象的時候,也往往結合了化靜為動的手段。比如“左右”、“輕胖”、“數雞”都是動態表達。無論是化靜為動,還是化實為虛,都要掌握壹個原則,那就是合理、合情。

第三,看圖贊丹青。

優秀的畫作,無論是工筆的輝煌,還是寫意的傳神,總是包含著畫家的深厚感情、辛勤汗水和壹些可貴的品質,這些往往是詩人寫詩作畫的動力。

如江邊漁火的《廖女士梅花圖重題》:雪印疏涼,壹簇幽幽香。發尾寫幹香,墨漬無風香。既然詩的作者已經先問了廖女士的梅花圖,如果再問,當然要避開前壹種寫法。所以,重點關註畫家的畫風,給予適當的贊美。但需要註意的是,這種贊美要實際,不能誇大。過度誇張絕不是誇張,而僅僅是低俗。這也是我們創作《唱費》等詩歌時要註意的。(現在網上這種誇張太厲害了,好像寫詩的都是李白,大家都是杜甫。)

第四,談談繪畫,討論繪畫方法。

藝術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只有不斷的交流和批判,藝術才能不斷進步。繪畫自然也是如此。因此,在練習新的繪畫方法,對繪畫方法有新的認識時,繪畫的新特點和新技巧往往是以繪畫文字和技巧的方式來闡述的。

比如趙孟頫的《枯木竹石圖》:石白如飛,竹的寫法還在八法之中。如果有人能知道這壹點,妳就知道書法和繪畫是壹樣的。因為趙孟頫是書畫家,在書畫兩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所以提出了書畫同源這個著名論斷。

從這方面入手的詩人,必須有長期的實踐和對繪畫的深刻洞察。否則,這甚至不是紙上談兵。

第五,不離不棄,拿著東西,表達心聲。

這種寫法其實是在詠物,只是把整幅畫,包括山水、花鳥都作為詠物的對象。所謂不離不棄,就是壹方面不要脫離畫中的事物,另壹方面也不要拘泥於畫中的事物。總的來說就是抓住畫中事物的本質並加以提煉,然後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自己的人格魅力立足於事物之上,又高於事物之上。

比如鄭思肖的《畫菊花》:百花不開,獨立綠籬意趣不差。與其把香吹到北風裏,不如把香捧在枝頭等死。詩的前兩句描寫了菊花的性質,後兩句借菊花表達心聲。這是最常見的題寫詩的方式。

第六,說這說那,鼓勵誌願者。

總的來說,這種寫法適合支持和鼓勵年輕壹代。

比如江邊漁火的《贈侯子》:韓臘傳世,畫園新添小園丁。淡淡的筆觸,靛青色更顯青翠。這是當詩人看到後的孩子們畫的壹些小狗和小貓時,他感到非常精神,所以他把它們送到屏幕上以鼓勵他。

七、以畫戲,諷刺現實。

即使是壹個美麗的社會也有其黑暗的壹面。畫家可以用畫來揭露,詩人可以用詩來諷刺。

比如唐力的《題畫圖》: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早知道就過時了。多買閻誌,畫牡丹。詩人通過對藝術之難的闡述和描寫,只註重庸俗的藝術趣味,哀嘆真正的藝術創造不為人知,諷刺世人的輕浮。這首詩的語言通俗,用了反諷的手法來表達。這真是詩中有畫的傑作。

再比如江邊漁火的“題圖”:雪域荒原遠在天邊,春風不鞭牧羊人。童心亦恨眉心間,蘇武才十九歲。這是詩人在網上看到壹張藏族學童凍手在雪域放羊的圖片後寫的壹首七絕。以苦寫苦,以痛寫痛,是這首詩的特色。

八、畫碑,憶喪。

很多畫的題材取自古代的古跡,這類畫壹般以悼念為主,表達詩人的感情。

比如黃有藻的《塞外公主題記》:風吹天外沙,中國在哪裏?我知道我被丹青誤會了,但我嫁給了巫山人。作者通過王昭君出塞的故事,歌頌了她遠嫁匈奴的經歷,也掩飾了王昭君對漢民族的無限眷戀和懷念。

九、偷換概念,即興發揮。

這種寫法適合那些所謂的印象派繪畫或者比較另類的畫面。

比如江邊釣魚的《毒之舞》:靈舞玉環,永生堂恨山。明太祖甚至作了壹首禮服歌,醉得溫柔。這是網上壹個另類圖片的描述。這幅畫很有趣。雪茄的煙霧像舞者壹樣彌漫在空氣中。詩人用壹些模糊的和類似的概念,通過香煙的危害和上癮的狀態,結合和唐的故事所引起的舞女,闡述了壹種放蕩的毒藥——原始的墮落舞蹈。

十、繪畫結合現實,愛國為民。

愛國愛民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畫家、詩人和壹切藝術家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融入愛國主義和愛民情懷的作品,往往能激勵人們奮進,讓人關心他們的疾苦。

如鄭板橋《魏縣署畫竹》:雅齋臥聽小朱曉,疑是民間疾苦之聲。曹州縣的壹些小收藏家總是在意他們的感受。鄭板橋的竹子畫得再好,也不可能感嘆人民的疾苦,壹片樹葉也不可能永遠關心時局。正因為作者寫了這首詩,畫的意境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成為了不可多得的瑰寶。

再比如譚嗣同的《宋徽宗鷹畫》:夕陽平原擊掌,畫中無美。在那個年代,狐貍和兔子都很全能,只有少數官員像郅都壹樣。作者通過將自己與畫中的鷹相比較,覺得有誌之士不是沒有,而是不能重用。就算作者有收拾狐貍兔子的野心,可惜沒有人支持。他寫出了作者的救世之心和自己無法實現抱負的憤怒,表現了崇高的愛國熱情。同時也揭露了晚清社會的黑暗與腐朽,令人感慨萬千。

題跋詩的寫法有很多種,不可能壹壹敘述,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以上十種方法都是常用的,我們可以互相滲透,靈活運用。我們不能墨守成規,給自己定壹個框框。

總的來說,題詩的意義在於,以詩作畫可以明確其目的,閑其趣味,抒其心,高其境界,增長其藝術,激發其誌氣。近幾十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主要是浮躁的功利心),藝術家尤其是中青年藝術家在詩書畫領域難以全面發展,這種優秀的文化傳統難以全面繼承和發揚,實在令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