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到1936發表的詩歌有哪些?
1932年9月,在“左聯”領導下,以穆、楊騷、任俊、蒲風為發起人,成立了中國詩歌學會。《新詩》發表於1933年3月,穆在其中提出“要把握現實,唱出新世紀的意識”,“要使我們的詩歌成為流行的曲調”。蒲風是他們的代表詩人。蒲風,廣東梅縣人,1950年代出版《夜色》、《鋼之歌》、《六月流火》(敘事詩)。蒲風開始寫詩時,深受《女神》的影響。他經常用象征性的比喻來表達自己摧毀舊社會、追求光明而不怕犧牲的強烈願望,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但在藝術手法上有模仿的痕跡,如《飛蛾》、《烏鴉》、《火》、《風雨》等。自參加中國詩歌會以來,他的詩歌在保持激情特征的同時,轉向了平淡樸實的風格。這時他主張:“技巧不要太脫離大眾。”隨著農村革命的深入,農村題材在蒲風的詩歌中占據了突出的地位,他的許多詩歌都描寫了“動蕩中的故鄉”。《夜》寫的是農村母親對投奔“窮軍”的兒子的思念,以山崩地裂、猛虎之風作答,以示農民反抗,依然浪漫。《農夫阿三》描寫農夫阿三被帶去當兵以及他的覺醒。雖然對農民的描寫令人難以忍受,但它是現實的,但它仍然通過阿三的突然覺醒表現了詩人對黑暗現實的反抗。與當時另壹位鄉村詩人臧克家相比,蒲風的詩歌對農民思想和生活的體驗較少,但更關註農民對舊社會的鬥爭。有些詩歌,如《六月的火》,也表現了蘇區農民在紅軍支持下的鬥爭。1934以後,蒲風詩歌中的抗日救國主題逐漸增多。65438年至0936年,是“國防詩”的積極倡導者。詩集《鋼鐵的歌唱》就是這方面的成就。《我面對狂風暴雨》描寫的是抒情主人公站在暴風雨中,電閃雷鳴。他滿腔熱血,義憤填膺,慷慨陳詞:我不問東北有多少同胞被殺,我要問中國還有多少男人有血性。全詩雄渾豪邁,表現了中國人民堅決抗日的堅強決心和精神。武裝的田野和山川,鋼鐵的海岸線,都是“國防詩”的做法。蒲風的詩大多樸實豪放,但在藝術上不是很均衡,有些詩失去了文化性,有些如《搖籃之歌》音節鏗鏘,節奏鮮明,音樂性強。有些詩充滿了情感和生動的形象,而另壹些則更具概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