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抑郁癥患者的自我救贖之路:“壹切都會好的!”

抑郁癥患者的自我救贖之路:“壹切都會好的!”

我們對抑郁癥研究得越多,就越會意識到我們對它的無知,90%的抑郁癥還是壹個秘密。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有抑郁癥,很多人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有抑郁癥。人們羞於談論抑郁癥——不是泛泛而談,而是真實地描述和表達他們的感受——我過去也是這樣認為的。是的,我曾經是壹個抑郁癥患者,壹發不可收拾的時候多次想過自殺。還好我挺過來了,看了《活著的理由》這本書。

《活著的理由》的作者馬特·海格在24歲時患上了抑郁癥,隨後通過寫作走上了自我救贖的道路。他還寫了很多暢銷小說,比如《我遇見了人》、《英格蘭最後的家庭》和《如何讓時間停止》,都被改編成了電影劇本。他還為兒童寫書,如《影子森林》、《做壹只貓》、《聖誕老人男孩》和《聖誕老人女孩》。馬特曾獲得Smal Tis文學獎(2009年)、藍彼得文學獎(2009年)、美國圖書館協會亞歷克斯文學獎(2011)、約克郡青年成就獎(2009年)等榮譽。《紐約時報》稱贊他是“嚴謹又有才華的小說家”。他的作品被翻譯成29種語言。

《活著的理由》講述了作者如何壹點壹點克服極度的精神痛苦,從絕望中活下來的故事。壹方面,馬特·海格用文學的手段準確再現了不被理解、無法言說、令人心碎的精神痛苦,代表抑郁癥患者發出了從未被世人聽到的吶喊;他壹方面講述了自己在愛的陪伴下壹次次擊退黑暗的經歷,與讀者分享了壹段絕望與希望並存、黑暗與溫暖交織的人生旅程。他沒有像專業心理醫生壹樣給出治療方案。但他的文字本身就蘊含著無與倫比的力量,可以賦予讀者力量,可以治愈同齡人的心靈。

抑郁癥不是妳“不敢承認”的事情,妳也不需要為自己感到羞恥。它是壹種人類的體驗,男孩、女孩、男人、女人、年輕人、老人、黑人、白人、同性戀者、異性戀者、富人和窮人都會經歷。

有人說抑郁癥是心理疾病,是“神經病”;有人說抑郁是壓力,解壓就好;還有人說抑郁癥是自欺欺人,只是為了逃避現實。抑郁癥因為“看不見”,所以被誤解,不被理解。抑郁的同時也可以快樂。它並不總是有明顯的原因。它可以“感染”百萬富翁、婚姻幸福的人、事業順利的人、學業有成的人——那些似乎無緣無故抑郁的人。抑郁癥太神秘了,即使是患有抑郁癥的人也無法對他有更多的了解。1000個抑郁癥患者的心裏有1000種抑郁癥,疼痛形式不同,程度不同,反應也不同。例如:

累——總是無緣無故地覺得累。

自卑——這是別人很難發現的。

“精神運動性阻滯”——會出現動作遲緩,說話緩慢。

暴躁易怒(但平心而論,這可以是任何事情的征兆)。

快感缺失——無法體驗任何壹種快感,即使是美好的事物,

突然的內向——如果某人看起來比平時更安靜、更內向,有可能他患有抑郁癥。

壹般來說,如果妳不告訴別人妳很痛苦,別人是不會知道的。但是,誠實的告訴別人自己很痛苦,是壹件很痛苦的事情。抑郁癥患者通常不願意說話,因為他們不相信別人會理解,更別說別人了。所以,本該被看到的抑郁,留在了患者的腦海裏。只有抑郁癥患者壹個人在掙紮,痛苦,絕望,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希望,看不到任何人。

振作起來從來都不容易,尤其是對抑郁癥患者來說。人們只能從外表看到妳的體型,卻沒有人能看出妳的內心就像經歷了BIGBANG,自我意識變成了碎片。沒有人知道這個過程會經歷什麽,也沒有人知道這個過程有多艱難。我就是這麽說的——天知道我經歷了什麽。但是,抑郁癥是真實存在的,看不見的是危險可怕的存在。

心理疾病是突發的還是潛伏很久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幾乎壹半的精神障礙始於14歲之前。抑郁是被壓抑的強烈情緒累積的結果。如果釋放自己對妳來說太難了,那麽妳就會從妳的外殼中迸發出來,淹沒妳的意識,從而誘發抑郁。

抑郁事實:每5個人中有1個人會經歷抑郁,嚴重抑郁會導致自殺。即使抑郁癥已經被心理學家認為是壹種可以治愈的精神疾病,但許多患者仍然不願意向精神衛生機構尋求幫助。因為他們通常將精神疾病視為弱點,所以不願意尋求幫助。

某種程度上,抑郁癥只是壹種類似感冒發燒的疾病。人吃五谷雜糧不生病很正常。抑郁,得癌癥,心血管疾病或者出車禍都是屬性,根本不會影響妳的男性氣質,女性氣質或者人性。許多名人也曾患過抑郁癥,有些人甚至終生與抑郁癥為伴。例如:

巴斯·巴茲·奧德林。

哈裏·貝瑞(哈裏·貝瑞)

紮克·紮克·布拉夫。

拉塞爾·布蘭德(拉塞爾·布蘭德)

弗蘭克·布魯諾(弗蘭克·布魯諾)

拉斯泰爾·坎貝爾(阿拉斯泰爾·坎貝爾)

金·凱利(金·凱利)

溫斯頓·丘吉爾(溫斯頓·丘吉爾)

理查德·德萊福斯(理查德·德萊福斯)

凱麗·費雪(凱麗·費雪)

知道了這個事實,我們可能會得到壹些安慰,因為抑郁癥真的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而且,除了毀滅性的破壞,還帶來了難以尋覓的希望。

馬特·海格是對的。也許我們應該研究當代的生活方式,以及為什麽我們的大腦不能適應它。時代在變,大腦的進化卻跟不上。社會不知道怎麽了。為了發展,人們似乎不得不出售焦慮。環顧四周,所有的廣告都在釋放焦慮因子。好像不減肥明天就要死了;不學習,明天就失業;如果我們不買,明天我們會後悔的...

是的,社會變得不正常了。當人們習慣了異常,那些正常的東西就被當成了異常。因此,似乎說出自己的想法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而假裝正常會讓情況看起來更正常,所以我們都選擇假裝正常。但是,想要走出抑郁癥,假裝正常是沒有用的。

想要走出抑郁,真正需要做的是“傾聽自己”,勇敢面對自己,接受自己的壹切,包括自己的痛苦。妳必須知道什麽對妳有用,只要有用,不管原理是什麽。每個抑郁癥患者都有相同的癥狀和不同的治愈方法。馬特·海格十年來在自愈的道路上嘗試了無數的方法,有些也是我親自嘗試過的有效方法。在這裏我想和大家分享壹下:

說話。馬特·海格很幸運。他有壹個深愛他的女人。在他抑郁的十幾年裏,這個女人從他的女朋友變成了他的妻子,從未離開過他。他有最好的談話對象,她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寫作。庫爾特·馮內古特是對的:“閱讀和寫作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有營養的冥想形式。”冥想可以讓人靜下心來,關註自己的內心,接納自己,活在當下。

讀書。讀壹本書,不要試圖讀完它。只是看書。享受每壹個單詞、句子和段落。不要指望它會結束,或者永遠不會結束。生活也會如此。

跑步。身體會影響心智,在單調枯燥的跑步過程中不斷超越自己,這是專註記憶的另壹種方式。村上春樹也說過:“在自己的限度內盡力而為。這就是跑步的本質。”

繪畫。當生活中無處訴說時,繪畫是最好的選擇之壹。讓情緒在筆尖下流動,讓畫面說話,與內心的自己進行最真誠的對話。

"...風暴過後,妳不會記得自己是怎麽活下來的。妳甚至不確定風暴是否真的結束了。但有壹點是肯定的:當妳穿越風暴的時候,妳已經不是原來的妳了。這都是因為風暴。”——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

面對恐懼,面對恐懼行走,會讓人感到疲憊,但真的有用。沒有經歷過抑郁癥的人,永遠不會明白抑郁癥的痛苦。心理學家對抑郁癥的認識來源於患者,治療效果也來源於患者。抑郁癥患者應該如何治療?心理學家的理論策略只能作為參考。最好的治療方案是自我治療。完全接受抑郁癥的痛苦,不去抗拒,不去掙紮,找壹個“活下去的理由”,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帶著抑郁癥活下去,才是好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