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中國古典浪漫主義詩歌的創作特色。

中國古典浪漫主義詩歌的創作特色。

浪漫主義詩歌不僅可以由詩人自己想象,也可以在讀者欣賞閱讀時融入意境,從而感受詩人的理想。此外,由於浪漫主義詩歌大多寄托了詩人的各種願望,客觀上也對社會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妳了解凡爾納,凡爾納的科幻小說會這麽受喜愛,肯定和這個道理有關系。

以李白的詩詞歌賦為例:

浪漫主義的主題——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李白的壹生是復雜而矛盾的:壹方面,他接受傳統儒家思想,要“濟貧”、“安國”,熱衷於用世,追求功名;另壹方面具有濃厚的道家思想,浮雲富貴,汙王侯。他復雜的思想反映在作品中,就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唐朝帝國表面上的強盛激發了李白建功立業的遠大誌向,政治危機甚至激發了他拯救事物、拯救世界的強烈願望。他經常在詩中使用歷史人物來表達他的政治抱負:

他經常被陸忠廉、範蠡、樂毅和謝安稱贊。他還羨慕姜尚:“妳看妳八十年都去西方撈渭濱了?寧願以白發為恥,以水為光,遇到時代也要堅強有思想。廣張三千六百漁,風暗而文王近”(《傅亮吟》)。佩服諸葛亮:“魚水合而為壹,雲何無處不在。”武侯在閩蜀立足,誌在吞鹹京”(《讀諸葛武侯傳》)他希望自己也能像他們壹樣,以個人的聰明和膽識做壹些轟轟烈烈的事。”夜刀劍嘯,誌在千裏。”(《給張翔宇的禮物》第二部)“我不以世人為恥。"(《俠客》)這是何等的剛猛!李白甚至幻想過壹種相互禮讓、尊重、平等的關系:“如果妳在渭川打獵,妳還能當皇帝。楊貴妃道:“昔燕王重才,築臺高築,以金酬賢,豈不知乎?”"。彎腰掃地來歡迎他們?。」「感激之余,莒、樂毅隨後而來,盡心侍奉,皆滿謀(《難去》二)表達了對賢明君王的美好祝願。然而,當這個願望落空時,他卻極力贊揚那些功成身退、不為諸侯效力的崇高人物。如《古風》中的第十首:

齊有嬌生,呂連特妙。明月出海底,會亮壹次。但是,秦振英的聲音是閃亮的。意淡女兒禮,顧湘平原笑。我也是蕩婦,刷衣服也是壹個調。

詩中,我深深佩服呂忠廉對秦國的貢獻,但更折服的是呂忠廉那種看不起壹個女兒,關心平原的風範。

天寶元年,在吳允的推薦下,李白被唐玄宗招入京中。他懷著崇高的理想和政治抱負來到長安。表面上看,他受到了唐玄宗李習安下士的優待,實際上他被視為粉飾太平的皇家學者。翰林既不是實際官職,也不是政治權力。他“濟世”、“安邦”的誌向沒有得到施展的機會,他拒絕投靠強大的漢奸李。他驕橫不羈,終日沈湎於飲酒作樂,受到當權的官宦外戚的抨擊。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現實形成了尖銳的矛盾。所以我寫了很多詩來表達我的憤怒和痛苦。例如,其中壹首著名的《很難走》揭示了詩人在坎坷的職業生涯中迷失的強烈痛苦:

金瓶酒爭1000元,玉盤羞10000元。我把食物棒和杯子扔在壹邊,我不能吃也不能喝,我拔出我的匕首,我徒勞地窺視四個方向。我要渡過黃河,但是冰會堵住渡口,太行山會被雪覆蓋。我會坐在壹根魚竿上,慵懶地靠在小溪邊,但我突然夢想駕著壹艘船,向著太陽航行。很難走,很難走,很多路,今天的安全。總有壹天,我要乘風破浪,直奔雲帆吉倉海!

雖然茫然和仿徨,但李白並沒有因為失敗而放棄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對生活的自信。第二首歌著重揭露黑暗的現實:“路像藍天壹樣寬廣,但在我眼前沒有出路。”"漢將軍在市井上被人譏笑,才子賈被人貶黜."第三首列舉了伍子胥、屈原、陸機、李斯的經歷,表示要盡快隱退:“趁活著,喝壹杯酒!,不要在意妳的名聲會不會流傳下去!!"這是多麽的壓抑和頹廢。

在《傅亮之歌》中,他以怒訴的形式表達了對黑暗現實的不滿:“我要登龍見主,雷公擊鼓,皇帝身旁美女眾多。三點鐘,他笑著打開了閃電,突然下起了雨。不能過九門,用額關門者怒。”悲憤之中充滿了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在詩的結尾,他氣勢洶洶地表明了他對勝利的信心。“張弓兩把龍劍,神獸有時在壹起。風雲感會開始宰魚,大人要安全!”

李白是這樣的:帶著理想四處奔波,遇到的是嘲笑和冷漠,感到沮喪和幻滅。他時而歌頌自己的理想,時而哀嘆個人的不幸;時而樂觀,時而抑郁;有時生氣,有時沮喪。他的詩,他的感情是如此激動人心和矛盾…

第二,蔑視強權,傲慢和不屈的反抗精神

李白的浪漫主義還表現為壹種反對權貴、蔑視王侯、驕橫不屈的叛逆精神。他對腐朽的上層貴族勢力的蔑視、攻擊和反抗,是其詩歌民主本質的集中體現。

李白常說自己是“野人”、“布衣”,對那些像屈原壹樣的“黨人”恨之入骨:“殷之後,紀亂,楚懷已無意識。益陽滿中野,錄滿廳。”(《古風》51)在《論雪詩》中,他痛罵楊貴妃,說她慣於作弄人。

李白意識到他和皇族、財富、權力、家庭這壹階層是兩個不同的人。他“出門與王公講和,回避俯視巢穴。”(《送燕子園奏潛仙城王序》)李白的詩中,對達官貴人及其財富投以強烈的蔑視,表現出壹種高傲不屈的性格,如“唉,我怎麽能對那些永遠不會被人以誠實的面目示人的高官厚祿卑躬屈膝呢?”(《夢裏天目山升天》)“金白墻買歌笑,醉了便輕王侯”(《追憶往事,遊郡從軍》)“起初耿介死於草莽,不願生於金籠”(《設妓辟邪,倡雉類之歌》)這種汙權輕財的驕橫性格,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裏,

李白的反強權精神最集中表現在答王十二寒夜,獨飲;

.....妳不能從遠處學鬥雞,坐著讓鼻子喘氣吹彩虹。妳不能像舒歌那樣,在青海的夜晚拿刀,在西土石堡穿紫袍。在北窗,詩不直為壹杯水世界聽到這話轉過身來,像東風射馬!

在這首長詩中,他對鬥雞阿諛奉承的幸運大臣和屠戮邀功的武將嗤之以鼻,說他們是“壹杯水不說真話”。接下來,我被壹個小人公然誹謗中傷,被驅逐出朝,表達了我滿滿的憤懣:

.....魚粉也嘲笑我,叫它和明月壹樣。花湘拳不能當飯吃,驢贏了春風。《楊哲》《黃花》符合流行習俗,金君聽琴清號。巴人誰願意和“陽春”、楚淵源便宜而奇怪。金散則不交,白首則為儒所不齒。說到笑的時候面無血色,蒼蠅們尖叫著誹謗,曾參是兇手。謠言和慈母都驚呆了。和妳說話,握著妳的手。有什麽榮辱?孔聖尚且聞風喪膽,董龍更是雞犬升天!

他用“晉軍”“和氏璧”的故事諷刺玄宗對人才的無知,用秦前宰相王鐸罵李和楊禽獸不如,進而抒發自己的情懷和抱負。

壹個驕傲又苦澀的人生並不和諧,媒體的善意和善意更好。燕陵尊漢室帝,何必長劍擋玉之道?夠得著不夠貴,窮得不夠悲。韓信恥於倒絳,糜亨恥於追死。如果妳不去李瑟娥北海,哪裏來的英氣英風?妳不看裴尚書,土墳裏有三尺蒿棘!少年早就想去五湖了,看到這裏就饒了鐘鼎。

他懷著極大的憤怒,揭露政治腐敗,為慘死在漢奸李手裏的李詠、裴敦福表達冤屈和不平,歌頌被暗殺的李詠和英氣,為封建統治者獻身,“朱昱買歌歡笑,毀了人才的培養”(《古風》十五),顛倒黑白,殘暴專橫。

李白是壹個極其矛盾的詩人。他壹方面鄙視權貴,壹方面又沾沾自喜於“王公大臣借色,金榜紫帶齊。”(《驅車到溫泉後贈陽山人》)表現出對繁華的留戀和羨慕:“長安宮闕曾為近臣九天。”“我從前在長安醉,等了七杯貴酒。”他不停地向壹些厲害的人頂禮膜拜,希望能贏得他們的註意:希望壹旦砍了妳,還能走到路中間。”(《給崔會診》)這是多麽憋屈啊!可見李白既有反抗,又有妥協;既清高又低俗。李白的反抗不代表廣大勞動人民反抗整個統治階級,而是脫離人民,沒有出路。雖然他的超然有對抗權貴的意義,但也顯示了他的局限性。

三、野性奔放,追求個人自由

李白的壹生是復雜的。他既接受了儒家“為善天下”的思想,又接受了道家特別是莊子獨立於世的思想,鄙視世間萬物。他敢於蔑視封建秩序,敢於打破傳統偶像,敢於蔑視堯舜,敢於嘲笑,敢於與人講和,敢於奮發圖強。於是他采取了狂野不羈的生活態度,熱切地追求個人的自由和解放。

他在《給新平少年的禮物》中寫道:“滅掉籠中之虎,禁錮雄鷹,何時風雲飛升,拼盡全力!”感覺自己像是籠中之虎,天上之鷹,渴望擺脫羈絆,獲得人身自由。

他多次將自己比作大鵬。“大鵬壹日風起,直搖萬裏。”(李尚勇)在符大鵬,他形容大鵬鳥“上有蒼,下有龍”,“鬥轉天,山搖海斜。”怒無所學,雄無所爭。“向往大鵬之境,在宇宙中自由飛翔,有道家莊子的氣勢。

他們因為推崇莊子,自然在詩歌中表現出對儒家的蔑視,比如《嘲諷茹茹》:“魯喬叟談五經,白發人死。要求經濟政策就像落下的煙霧。.....妳不是叔叔,孫同,妳和我不壹樣。時事未至,已耕至文水濱。”它以精煉生動的筆墨,描繪了陸如迂腐可笑的面貌,體現了詩人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的思想。再如呂山壹首《禦史呂徐洲》:“我是楚國狂人,風唱笑孔丘。”無視孔子是多麽的狂妄。

作為壹個才華橫溢的詩人,他還具有遊俠、刺客、隱士、謀士、酒徒的氣質。五歲“背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部奇書,作為對淩相如的獻禮。”傳說他曾經“用手數幾個人”打抱不平,後來被那些不知名的遊俠所感染,寫了很多贊美遊俠的詩,比如著名的《俠義》。

趙國的劍士隨意點綴著流蘇,的刀劍亮如霜霜。銀鞍白馬相映,颯颯疾馳。十步之內,殺壹人,過千裏,不留。做完後,拂去衣服,不要露出壹點聲音,藏到深處。有時有空,踏過縣城,喝點酒,把劍橫過膝蓋。朱亥將被打,被催贏。三杯吐槽,五嶽皆輕。酒後兩眼眩暈,精神旺盛,彩虹被空氣吞沒。卻說趙被擒,城內軍民大驚。千年兩壯士,何大梁城。作為壹個騎士,俠骨之死也是芬芳的,不愧為英雄之生。誰能學了儒生,終身在書,頭發白了,還在寫《太玄經》。。

從詩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十步殺壹人”、“金錘救趙”還是“去衣隱名深”等俠義之舉,都與李白不願自我妥協的性格、拯救世界的政治理想和功成身退的高尚品德密切相關。李白能成功地把儒道遊俠結合起來,並加以依賴。

李白壹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浪跡天涯,寫了許多名山大川遊記。他熱愛自由、追求解放的獨特個性在他的山水詩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如那些名句“黃河之水如何移出天堂,進入海洋,壹去不復返。”(《入酒》)“黃河落東海,萬裏寫在心”(《見裴十四》)“我登高望遠。我縱覽天下,江海茫茫,不可歸。”“風卷黃雲數百裏,雪卷白峰九流”(《廬山謠》)和“天高崖近壹尺”(《蜀道難》),咆哮怒濤,峰巒聳天,都表現了李白沖破枷鎖,追求自由的熱情和決心。

李白喜歡的風景往往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不美,但壯麗;不是幽靜的山溝,也不是優雅的仙女,而是巍峨的山峰,從天而降的瀑布。這些雄偉險峻的山川,特別適合他狂放不羈的叛逆性格。似乎他想爬山越嶺,與天地星辰同呼吸,與神靈為伍。他的代表作《夢裏登天目山》就是這方面的傑出代表。尤其是對夢的描述,尤其令人眼花繚亂:

.....我的心和我的夢在吳和嶽,他們在月夜渡鏡湖。月亮照亮了我的影子,我來到了延河。在謝草堂裏,碧水蕩漾,猿猴歡唱。我穿的是謝最早用的釘鞋,登上青雲梯。陽光普照的海洋中途,神聖的公雞在太空中啼叫。千回百轉,花誘我,石緩我。壹天突然結束。熊,龍,山川上的風暴,驚擾了森林,震動了高山。雲因雨而變暗,溪流因霧而蒼白。雷電之神,群山搖搖欲墜。洞石門,泄於天坑。壹個無法穿透的陰影,但現在太陽和月亮照亮了壹個金色和銀色的露臺。穿著彩虹的衣服,乘著風,所有的雲的女王來了,壹個接壹個地下來。以虎為琴者,以鳳為舞者,壹排排如麻之地,排列著仙女的形象...

從幽靜美麗的湖光月色到壯觀的海光日色,從蜿蜒曲折撲朔迷離的道路到令人膽戰心驚的深山林頂,境界越來越詭異虛幻,最後由夢境幻化為仙境,是壹個五彩斑斕的神話世界。詩人在浪漫的想象空間中自由馳騁,展現了壹幅幅現實的場景,形成了壹幅幅怪山怪景的和諧朦朧詭異的畫面。令人難忘。詩人抑郁的靈魂在夢中得到了強烈的表達。難怪他醒來後嘆了口氣:啊,我怎麽能對那些地位高、身居要職的人卑躬屈膝呢?他們永遠也不會被人看到壹張真誠的臉!

第四,憂國憂民的愛國思想

李白雖有“詩仙”、“謫仙”之稱,但他見證和經歷了唐朝的繁榮、危機和戰亂。他憂國憂民的思想本質決定了他仍然是壹位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時刻不忘現實的偉大詩人。

李白非常關心國家的強大統壹。他和盛唐邊塞詩人壹樣,熱情謳歌保衛祖國邊疆的邊防軍。《夏塞之歌》第壹部分寫道:“天山五月雪,無花而寒。只有在笛子《折柳》中才能想象到春天,但現實中從未見過春天。肖戰隨金鼓,夜眼捧玉鞍。我願把劍插在腰下,直斬樓蘭。”表現了邊防戰士不畏艱險、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歌頌了他們為國盡忠、勇於奉獻的高尚品質。其實也是詩人想自己建國的壹種體現。第六首《夏塞曲》寫道:“篝火移大漠,照甘泉雲。漢獻帝舉起寶劍,喚李將軍。兵在天怒,鼓在底。勇往直前,鬥妖風氣。”這首詩描述了壹位勇敢的將軍終於可以獲得重新任命的機會,並為國家消除邊境麻煩。最後兩句話既鼓舞了前方將士的士氣,又表現了作者積極向上的拼搏精神。

安史之亂後,雖然遠在江南,但他寫下了壹系列充滿愛國激情的詩篇。他對《董遊歌》中“北有三江亂,四海如永嘉南流”的局面深感憂慮。後來因為他的順從被捕入獄流放,愛國之心從未減弱。他在《贈壹張照片》中說:“寶劍夜啼,誌在千裏,誓殺鯨清洛陽水。”長詩《天恩擾後流放夜郎》中說:“犬吠猶在,匈奴笑千年。半夜嘆息,往往是大國之憂。”而聽到“李太尉百萬蚩兵大舉侵東南,懦夫自告奮勇”這句詩,說明他的愛國之心永存。

李白還有幾首直接寫人民生活的詩,處處表現出對人民疾苦的關心,如《丁度護之歌》:“雲陽出征,兩岸商賈幸免。烏牛息月,何苦拖船?渾濁的水喝不下去,鍋漿半化為土。當我唱到保護總督的歌時,我的心淚如雨下。萬人鑿石,無以抵河。妳看石牤子,妳把眼淚藏起來,永遠悲傷!”當時茫蕩山出產文石,統治者為了修建宮殿,裝飾園林,強迫百姓采挖搬運。這首詩寫了人民在酷暑和幹旱缺水時搬運巨石的艱難困苦,表達了對人民的深切同情。再如《投宿霧凇山,夏洵之家》:“我投宿霧凇山,寂寞難耐。農夫的工作更忙,隔壁的女孩在整個晚上,不害怕寒冷的秋夜。跪入樊虎,月明而平淡。漂流很尷尬,三謝不能當飯吃。”第三句和第四句中的“苦”“冷”兩個字,凝結著農民的無限辛酸,訴說著他們勞動的艱辛,生活的貧困。雖然女主人很好客,但只有樊虎是用來招待客人的。這種情況使充滿熱情和遠大抱負的李白對魏巡既感激又慚愧。

五、浪漫主義的藝術特征

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創造性地運用了壹切浪漫主義手法,使其作品的內容和形式得到了高度的統壹,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他在《河頌》中說,他寫了壹首詩“興之所至,落筆撼五嶽,詩成傲淩滄州。”詩人聖人杜甫也曾高度評價他為“筆落震風雨,詩泣鬼神”(《送李十二白二十韻》)。他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個性化的形象,強烈的主觀色彩

李白的人生經歷非常廣泛,思想也非常復雜。他強烈的個性在表達各種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強烈的自我表現色彩。

2.大膽的誇張,驚艷的幻想,百變的情懷。

李白經常用大膽的誇張和驚人的幻想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秋蒲之歌》“白發三千尺,愁似長須。”通過有形的頭發表達妳無形的憂慮;寫“壹日千裏江陵歸”描寫了從上遊向下遊回船的速度,表達了他放生途中輕松愉悅的心情。再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用壹個高度誇張的比喻,我贊嘆瀑布從高處飛下的壯麗景象,也展現了我開放的心態和精神。

3.語言簡潔、清新、大膽,不拘泥於規則或文字。

“清水出芙蓉,天然雕琢”(《天遣夜郎別離》),這是對李白詩歌最生動的描述和概括。如《去揚州途中送別孟浩然》中的黃鶴樓:“故人辭西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眺藍天,我卻能看見長江在天空中流淌。”《致王倫》:“李白正要坐船去,忽聽得岸上歌聲。桃花潭深千尺,不及王倫。”這兩首詩平凡的景物和比喻,表現了李白與友人的深厚情誼,寓意極其真摯自然。

李白的詩歌繼承了前代的浪漫主義成就,以其叛逆的思想和豪放的個性,反映了盛唐時期樂觀向上的創作精神和對封建秩序不滿的潛在力量。詩人拓展了浪漫主義的表現領域,豐富了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在壹定程度上體現了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結合。在李白的詩歌中,理想主義、叛逆精神和英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表現和進壹步的發展,達到了高度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