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唐宗的詞牌名如“滿月,滿紅,七韻”。

唐宗的詞牌名如“滿月,滿紅,七韻”。

1:望江南。本名謝秋娘,是李德裕為謝秋娘寫的,謝秋娘是壹個死去的妓女。因白居易詞有“能不能不忘江南”,故改名為《憶江南》,又名《夢江南》、《望江南》、《江南好》。

2.接線員。又名“百尺樓”、“梅風壁”、“楚天遙”。相傳,它借用了唐代詩人羅的綽號。羅的詩可以用數字來命名,稱為“占蔔符”。

3.采桑籽。原來唐大曲裏有“采桑”,後來截取壹行單獨作為壹個字。又名《醜奴令》和《羅付梅》,44字。宋詞還創作了慢詞,如《慢慢采桑籽》,90詞。唐代沒有這樣的碑文,始於《晏殊》。

4:釵鳳。原名《謝芳詞》,相傳取自北宋正和宮謝芳園的名稱。後因陸遊有“貧孤如釵”四字而得名。

5:長相思。詞牌名。唐的原名後來被用作曲子。又稱“長相思令”、“相思令”。因南朝樂府有“長相思之言上,送別之言下”之說而得名。

6:醜奴。詞牌名。它出自唐大曲《采桑》,所以俗稱“采桑”,又稱“醜奴令”、“羅”等。

7:耍花招。詞牌名。以砸衣服的名義。這個詞的聲調在晚唐時期就已經存在了。

8:設置風暴。唐焦芳曲子的名字,敦煌曲子詞中有壹句:“問儒生誰敢定風流”。這首曲子的名字原意是平息叛亂。又稱“定風”、“定風暴令”。

9:內心苦澀。原名“檀沙星”,因“紅衣服讓妳覺得苦”二字而得名。

10:風松了。唐僧皎然有壹首《風入松》,後來作為曲子。

11:巴生贛州。改編自唐代邊塞宋贛州。因其八韻,故名八聲。

12:浣溪沙。又稱“小院花”。唐玄宗是焦芳的名字,後來被用作詞的曲調。減去浣溪沙這個詞。詞牌名。減法,唐宋曲子詞的術語,壹般要按譜子來填,但詩人為了從老歌中造出新音,有擴大和收縮聲腔字數的自由。這幾個字其實是不減的,最後壹個字“有的”是語氣助詞,借用了楚語。

13:浪淘沙。唐代的焦芳。又名《浪淘沙令》、《過龍門》、《賣花聲》。這個詞是唐代劉禹錫和白居易首創的。

14:於格子。也叫漁夫。《唐·》的歌名和音準都是張創作的。

15:六醜。周邦彥自己創作的。後人發現六醜不雅,改稱格農。傳說當年名妓李世石為宋徽宗唱過這首歌。惠宗覺得這首歌的歌詞很圓很美,就問:“誰寫的?”

什麽事?李世石說:“這首歌叫六醜,是周邦彥寫的新曲。”惠宗召見周邦彥時問:“為何取名六醜?”周邦彥答:“因為違反了六音,六音是最好的。”

但是唱好它並不容易。以前萊文家有六口人,才華橫溢,相貌堂堂,就以此為調名。“16:六個州。詞牌名。它原本是唐代的壹首鼓吹曲。宋代進入了詞牌時代。柳州

指的是夷、梁、甘、史、邊、衛。六州各有其歌,合稱“六州”。歌曲以壹首歌開始。17:綠羅裙。原名“生茶子”,因壹句“記得青絲裙”而得名。

18:賣花。詞牌名。唐的名字叫。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過龍門。這首歌是唐代劉禹錫寫的。當初是壹首和七言絕句形式相同的詩。它的內容是獻給海浪和沙灘的。從五代到宋代,這種曲調發展成內容更廣的長短句。

男子方婷。詞牌名。因為柳宗元有句詩叫“偶得太平,草木皆花”。又名“滿庭霜”、“好江南”、“滿庭花”。

20:玉蘭。他還寫了《婁宇春》和《西湖屈》。唐的《白玉蘭》與五代詞有不同的句式。宋人將其定義為七言八句。

21:念奴嬌。娘奴是唐代天寶時期著名的藝妓。因念奴音色極佳,後人將其作為詞調。

22:破陣。原為唐朝開國時創作的大型武舞《破陣樂》中的壹首歌,後改為詞牌。

23:菩薩俠。原為唐·焦芳曲。唐代素娥《杜陽雜本》載:“中初年,女蠻國進貢,頭戴金冠,披纓,名為菩薩蠻隊。當時提倡‘菩薩滿渠’,文士常講其言。”

24:藍寶石表殼。詞牌名。摘自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壹片錦銹,何以報玉案?”

25:清平樂。原名唐·焦芳,因《漢樂府》中“樂青”和“平樂”兩個曲調而得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雒月。據說李白曾寫過《清平樂》,怕後人誣托。

26:鵲橋仙。詞牌名。因歐陽修有壹詞“闕影橋路遇天津”,故名為該詞。也有人說,這曲子是因牛郎織女相會而得名。

27:如夢如幻。相傳唐朝以後,自創音樂以“如夢如幻,殘月滿花煙”壹句而得名。

28:阮朗貴。詞牌名。出自東漢劉辰和阮在泰山遇仙的故事。

29:瑞和賢。詞牌名。周邦彥創立於宋代,風格參差不齊。

30:青旅。唐代沒有這種曲子,宋代顏姝的《朱昱詞》中有壹句“像少年”,就是以此命名的。又名“小幹”、“尤臘梅枝”。

31:冰霜小角落。詞牌名。又稱“月為窗”、“踏月”。這首曲子最早見於《方泉北祖錢驥》,宋代詩人林逋以其前作的意境為題詞名。32:水調。又名袁

曲輝,凱歌和臺城之旅。據傳說,當楊迪皇帝打開汴河時,他制作了水調歌,這是唐人表演的大曲。大曲分為前言、中序、突破三個部分。“標題”是前言的第壹章。

33:水龍吟。又名《龍吟曲》。因李白詩《吹笛龍飲水》而得名。

34:蘇簾蓋。唐玄宗石角廣場。原曲發源於西域龜茲國,“蘇牧者”意為“西戎胡語”。

35:望江南。詞牌名。唐原名,後被用作碑文。這首曲子,原名謝秋娘,是唐李德裕為已故季秋娘所作。進入教學車間後。

36:不好意思飛了。也被稱為“Xi·霜霜”和“Xi·方菲”。貓胖是樂譜中的主旋律。因此,這個碑文可能是毛偉自己寫的。

37:愛惜奴隸。《高麗史樂誌》載:宋詞《盛達樂》載“惜奴交曲破”,故詞牌名應出自大曲。

38:很難去。詞牌名。這是古代樂府雜劇的標題,內容多寫天下難容,英雄已死。後來用作說話的語氣。又名梅花入門、小梅花。

39:切李子。是宋代詩人周邦彥的壹句話,說的是“剪開壹朵梅花,使它顯得美麗”。又名玉蟾秋、蠟梅。

40:漁夫的驕傲。這個詞牌是唐五代代詞中沒有的,取自北宋詩人顏姝的“神仙是漁人的驕傲”這句話。又名吳門柳、忍辱負重的仙人、荊勇和遊仙勇等。

41:於美人。唐的名字後來被用作詞調。據說它是以項羽最寵愛的妃子於美人命名的。又稱“壹江春水”、“玉壺冰”。

42:玉琳玲。壹個是雨鈴,國號唐。後來用作題詞。相傳唐玄宗因安史之亂逃往蜀,入斜谷,雨下了十多天。他聽到了棧道上的鐘聲,想念楊貴妃,於是做了壹首歌,叫《玉琳玲》。

43:趙軍抱怨。詞牌名。《樂府詩集》載有王昭君出塞的故事,說此調為昭君首創,見蘇軾《東坡詞》。又名《沙的痕跡》、《費明的怨恨》、《道路無情》。

44:鷓鴣日。唐、吳代詞中沒有這樣的詞牌。原是北宋宋祁所作。北宋大詞人顏姝在《鷓鴣天》中寫的詞最多。北宋詞牌中,對鷓鴣天空的別稱最多,有千葉蓮、四家客、四月漫、第壹香、醉梅花、鷓鴣入門、壹疊駢歌等。

45:醉倒。詞牌名。又叫“壹個互助”。根據曹野的小說《梅妃傳》,唐玄宗送給蔣菲壹件禮物——珍珠。蔣菲不接受,寫了壹首詩“長門天然無修飾,何必珍珠慰寂寞”。玄宗看後不高興,讓樂府用新的聲音唱出來,取名《迎珠》。歌名由此而來。

46:瀟湘神。又名瀟湘歌。唐代瀟湘地區的費翔祭祀神曲。

47:仙女。唐原名,本名念,因皇甫嵩詞中有“神仙有我煩”壹句而改名。

48:西江月。題目取自李白《太素訪古》“今只有西江月,曾照吳宮人”。

49:臨江縣。唐的原名原是獻給項陵的。

50:南歌子。唐原名張衡《坐南歌與鄭共舞》中的賦。

51:沁園春。沁園原為漢代沁水公主園,唐代詩人稱之為公主園。

52:最近的花。唐原名取自文帝的詩《愛上峽中的壹只蝴蝶》,又名《闕踏》、《吳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