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暗喻
將壹個事物或情況與另壹個事物或情況進行比較。它可以分為明喻、隱喻和轉喻。它能突出事物的特點,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如詩“遙望洞庭山水,銀盤青螺”(劉禹錫《遙望洞庭》)巧妙比喻“螺”,將明月銀輝下的山比作銀盤青螺,色彩淡雅,山水渾然壹體。隱喻不僅使詩歌中描繪的意象更加生動,而且體現了意象的情態特征。
如:“征彭出,歸雁歸胡田。”詩人把彭比作嚴,說他是從飄來的草中走出來,像壹只北飛的大雁,進入了湖田。在古詩詞中,飛檐走壁常被用來比喻漂泊的遊子,但在這裏卻是比喻壹個肩負宮廷使命的大臣,他在暗暗書寫詩人內心的憤怒和壓抑。作者的使命發生在春天。途中看到幾行北歸雁,詩人當場打了個比喻,用歸雁比喻自己,既敘事又寫景,自然貼切。
2.比較
把東西說成人叫擬人,或者把人說成莊稼叫擬像。對比具有促使讀者產生聯想,使所描寫的人、事、物更加生動、形象的作用。
如對聯“霜鳥欲下先偷眼,蝶相知失魂”(林逋《山園小梅》)采用擬人手法。《先偷壹瞥》寫的是白鶴很愛梅子。它還沒來得及飛下來,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了梅花壹眼。“斷魂”二字形容蝴蝶對梅的愛,把蝴蝶對梅的愛誇大到了極致。
劉墉和張之
碧玉扮作樹,垂下萬條綠絲掛毯。
我不知道是誰剪下了薄薄的葉子,但二月的春風就像剪刀壹樣。
與之前的寫法相反,這首詩並沒有用柳的纖弱形象來描繪美人的苗條身材,而是用擬人化的手法,讓柳化身為美人“碧玉”,生動地刻畫了柳的婀娜容顏。
《春夜喜雨》的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天來臨。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暗,江船明。
看紅濕處,金冠城花重。
詩生動地描繪了春夜的雨景,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雨夜的神奇,歡樂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