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的溫帶地區,包括中國、朝鮮、韓國、日本和蒙古,以五聲音階為主。雖然在中國古代出現了以調性理論為代表的音樂理論,可以與高度發達的古希臘、古印度的音樂理論相抗衡,並且在理論上對七音音階進行了很多研究,並應用於古典藝術音樂中,但是這種七音音階的旋轉特點仍然是強調五聲音階。此外,在與人們的生活和感情密切相關的民間音樂中,非常明顯的是以五聲音階和旋轉為主要方法。中國少數民族流傳下來的音樂大多是五聲音階的。朝鮮、韓國、蒙古的情況基本相同。日本的半音階和琉球音階與沒有半音階的格律音階和民間音階雖有區別,但都是五聲音階。因此,東亞可以稱為五聲音階音樂文化區。
東亞音樂文化區在音樂美學上最大的特點是追求簡單典雅的橫調音樂美。在曲式上,具有以下特點:(1)富有彈性的節拍和節奏;(2)五聲音階和五聲音階旋轉;(3)漸進的音樂結構;(4)聲音表達的單調性。
此外,在以琵琶、胡琴、三弦為代表的樂器使用上,以及曲式結構和體裁形式上,也有許多相似的因素。
(B)東南亞音樂文化區
東南亞大致可以分為大陸和島嶼兩部分。
在東南亞的音樂形式上,五聲音階和七聲音階並存,北部山區帝汶、龍目等藏緬語族或島嶼的多聲部民歌和音樂感情的相似,以及橫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的銅鼓和金屬打擊樂器的譜系和分布,都是這個音樂文化區的獨特之處。
東南亞人民的音樂審美特征表現在他們對青銅和竹器簡單、清新、穩重的音樂美的喜愛。從音樂形式上來說,有以下特點:(1)以青銅和竹子為主的樂器。(2)以二拍和四拍為基本拍。(3)以七平均律為特征的法律體系。(4)基本音樂織體是註重側部旋律的單音節音樂。
(3)南亞音樂文化區
它指的是包括印度次大陸和斯裏蘭卡在內的周邊國家和地區,也被稱為印度音樂文化區。
音樂方面,以高度發達的樂理為背景的印度古典藝術音樂,自古以來就成為該地區的巔峰。在印度古典藝術音樂中,以北印度為中心的印度斯坦音樂體現了伊斯蘭音樂的影響,南印度的卡納提克音樂具有相對原型的印度特色。這兩種趨勢幾乎覆蓋了整個印度次大陸。由這些古典藝術音樂演變而來的各民族民間音樂,在印度音樂文化區有著非常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另外,雖然古典樂理中存在所謂的22音被22等分的組織,但在現實音樂生活中,它大多以四分音等差音的形式出現在這個音樂文化區。
論南亞傳統音樂的特征。(1)印度音樂在南亞的主流地位。(2)南亞國家音樂的多樣性。(3)音樂藝術與宗教和民俗密切相關。(4)鼓類樂器和彈撥類樂器使用充分。
(4)西亞和北非的音樂和文化區
西亞在地理上是指亞洲大陸的西部,由阿拉伯國家、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以色列、巴勒斯坦等國組成。
但作為壹個文化區域,北非除了上述國家,還應該包括地中海沿岸的突尼斯、埃及、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此外,前蘇聯的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格魯吉亞、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也可以包括在內。就音樂而言,西亞和北非作為世界音樂歷史的發源地之壹最為著名。在王墓的浮雕和考古發掘中,已經證實了多種古代樂器。與此同時,這類樂器的原型以及使用這些樂器的古代音樂風格也沿著文明的潮流向東西方傳播。這種傾向不僅在古代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此後的長期歷史進程中,尤其是在中世紀的伊斯蘭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中世紀的阿拉伯宮廷音樂,就是當時先進文化地區伊朗(波斯)影響下的世界上的輝煌音樂。其樂器如桑圖爾、卡農、烏德、奈等,以及音樂、舞蹈、樂師、樂理等,在阿利斯·法爾哈尼的故事集《壹千零壹夜》和《歌書》中都有詳細的描述。此後,這樣的音樂體系流傳到南亞、東亞、東南亞和歐洲,不斷改變自己,不斷對當地文化施加影響,成為他們創新的動力。此外,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其軍樂對歐洲現代音樂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即其樂隊組織發展為西方銅管樂隊,軍樂形式本身成為藝術音樂發展的壹個基礎,產生了alla turea的作品。
西亞北非傳統音樂的特點:(1)波斯-阿拉伯音樂體系的主導地位及其音樂特點:差音的運用和樂音的條件腔;馬卡姆和達斯特·加奇的紡紗系統:等節奏和不均勻節奏同時存在;紋理思維方式以橫向為主;樂器使用的相似之處。(2)民間音樂的多樣性。
㈤黑非洲音樂和文化區
非洲位於舊半球西南部,號稱赤道,東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相望。非洲有近700種語言和多種信仰,因此音樂風格和壹般文化特征也多種多樣。但是,黑非洲音樂的多樣性永遠不會影響整個地區在音樂上的統壹。從音樂的社會功能、應用方式、旋律節奏的構成原理、樂器種類等音樂特征來看,黑非洲音樂文化區的音樂風格相似性是顯而易見的。
主要音樂流派有:(1)民間歌唱:在黑非洲社會,歌唱已經成為從日常生活中湧現出來的壹種自然行為。此外,擁有各種專業或半專業的音樂家也成為黑非洲的特色之壹。(2)民間舞、歌舞、樂舞:在黑非洲的音樂生活中,舞蹈是不可或缺的壹部分。黑非洲的舞蹈按表演內容和應用場合分類,可分為儀式舞蹈和娛樂舞蹈。從舞蹈表現手段的形式特征來看,非洲黑人舞蹈大致可以分為:歌舞、樂舞、面具舞、高蹺舞等。
樂器和器樂:鼓和鼓樂是黑非洲最有特色、最重要的樂器和器樂。它們不僅形式多樣,富有節奏感和表現力,而且應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黑非洲樂器的類別有:體樂器、膜樂器、弦樂器、空氣樂器。
黑非洲音樂的風格和審美特征強調打擊樂器節奏和音色變化的音樂美。從曲式上看,具有以下特點:(1)以鼓為代表的打擊樂器在黑非洲音樂中占有重要地位。(2)節奏復雜多樣。(3)音階、旋律和演唱形式的特點。(4)多聲部演唱。
㈥歐洲音樂和文化區
歐洲位於舊半球的西北部。海岸線曲折,有許多半島和島嶼。歐洲人口密度大,民族復雜,語系豐富。宗教主要分為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上述地理、民族、語言、宗教和文化環境為豐富多樣的歐洲音樂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自然和人文背景。歐洲音樂文化分為:西歐和西南歐;中歐和東歐;斯堪的納維亞和北歐;東南歐。
歐洲傳統音樂特征簡介:歐洲音樂的風格和審美特征是追求動態的復調音樂美。它在音樂形式上有以下特點。(1)樂音:聲音過程中無意使用的音調成分(音高、音色、力度)的壹些變化。即使有壹些帶腔的音,也只是下意識地偶然使用,他們的概念還是強調樂音的固定性。(2)調式與旋律:典型歐洲音樂的調式是以四音系列為基礎的。這些四音系列都包含兩個全音音程和壹個半音音程,以不同的方式排列,可以有三種不同類型的四音系列。(3)節拍與節奏:在歐洲各民族的傳統音樂中,雖然也有自由節拍的非均勻節奏,但功能性的均勻節奏具有代表性。換句話說,它的強弱拍子是按照小節線的劃分規律循環出現的。(4)織體:在歐洲許多民族的音樂中,除了單音節織體之外,還有大量的多聲部織體,他們的多聲部思維是以垂直為基礎的,即在註重橫向旋律流暢的同時,非常註重聲部之間的縱向關系。傳統的和聲進行用於伴奏。(5)樂器:歐洲樂器的特點是風笛、小提琴、吉他、手風琴。
㈦北美音樂和文化區
在地理上,北美是指位於西半球北部的陸地,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接北冰洋,南接巴拿馬運河。北美音樂文化區主要由加拿大、美國和丹麥格陵蘭組成。在北美音樂文化區的居民中,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來自歐洲、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的移民及其後裔為北美音樂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北美音樂文化區在音樂美學方面表現出追求多彩音樂美的特點。也就是說,各路居民在原居住地保留了各種音樂,也相互融合、交融,產生了新的音樂流派形式和音樂特征,但它們之間在風格上仍有明顯差異,總體上是多姿多彩的。其中有因紐特人和印第安人的音樂,有來自歐洲英法部的移民及其後裔的音樂,有來自非洲黑人的移民及其後裔的音樂,有來自亞洲各地的移民及其後裔的音樂。
㈧拉丁美洲音樂和文化區
拉美是指從美國和墨西哥邊境的格蘭德河到大陸最南端的合恩角的廣大地區。因為拉丁美洲的這個地區長期受同屬拉丁語系的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的影響,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拉丁美洲。拉美文化是在多元文化融合基礎上形成的多元混合文化。因此,它具有廣闊多彩的特點。
論拉丁美洲傳統音樂的特征。(1)拉美音樂中的印度因素。(2)拉丁美洲音樂中的歐洲(伊比利亞)因素。(3)拉美音樂中的非裔因素。
(9)大洋洲音樂文化區
大洋洲位於太平洋西南面赤道南北的廣大海域。大洋洲的居民壹般都是海洋民族。尤其是波利尼西亞和密克羅尼西亞的許多人熟悉天文和潮汐知識,掌握了高超的航海技能。因此,他們開始沿著中國南部和東南亞的島嶼移動,定居下來,然後再次移動。經過這種復雜的民族運動軌跡,可以說廣闊的海域成了他們的自由世界,也成了他們自然的生存環境。正是在這個四面環海的小島上,有著相似的生態環境,相似的演奏音樂的場合,相同的制作樂器的材料。所以音樂的風格和樣式是相似的,樂器的造型也有很多同性的特點。所以大洋洲音樂整體的同質化已經形成。
大洋洲音樂文化區土著人民的音樂審美特征是追求崇高、自然的音樂美。它在音樂內容、體裁形式、旋律、節奏與音階、樂器等方面具有以下特點。(1)音樂內容:作為壹個海洋民族,大洋洲的人們有很多以航海、祖先居住的島嶼、漁業生產、皮劃艇制作技術知識等為歌詞的歌曲。生活在內陸地區的人,主要唱的是山川、河流、森林、沙漠等環境,以及他們在這樣的環境中所經歷的狩獵采集生活,以及關於這些方面的知識;漁民和登山者把動物、植物和祖先奉為不可替代的保護神。在社會組織的維護上,它明顯表現為像法律壹樣的必要的行為準則,所以很多歌曲都是以神話傳說和歷史事實混合的故事作為歌詞來演唱的;就是典型的把史實照原樣展現出來,或者在壹個故事裏進入角色演唱,在現在還在流傳的搖籃曲裏就能看出來。慢條斯理、舒舒服服地說著,重復著不知何時結束的旋律模式,展開歷史的故事,成為歷史在線性的時間流中最好的解釋。(2)音樂體裁範疇:從表現形式上可以明確分為:集體完成的藝術能力,如合唱、合奏、群舞等;壹個人表演的獨唱,獨唱,獨唱。從社會習慣來看,男女各有各的獨立軌跡。另外,對聲樂的重視要好於純器樂;多聲部織體,使復數聲部重疊演唱,在很多島嶼上廣泛流傳。比如在波利尼西亞,最初有多聲部合唱;在密克羅尼西亞的壹些地區,妳可以同時聽到不同旋律重疊交錯的對位多聲部演唱。(3)旋律與節奏音階:在大洋洲的各類音樂中,旋律與節奏幾乎都是以壹種標準化的模式傳承下來的。所以所有的歌都是隨著歌詞的創作不斷增加,經常看到時事話題馬上被編成歌詞來唱。(4)樂器:各地樂器材質和結構的細微差異,給大洋洲的音樂帶來了聲音世界的多樣性。在大洋洲的樂器中,最重要的是體鳴樂器。
以上是世界民樂九大分部的詳細講解。
其中,有些是根據王耀華的《世界民樂概論》打出來的,有些是從網上的壹個課件裏抄來的。如有錯別字,自行更正~
網址:/music/wlkc/ckda-1.htm
/music/wlkc/ckda-2.htm
……
妳可以只改變最後壹個之前的數字。htm到3或者4-9,壹個***9。
我又復習了壹遍《世界民樂概論》,希望對妳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