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中國格爾先生原本是想通過這樣壹個實驗,讓學生了解專制法西斯主義的本質。但這些壹開始只是想混學分的學生的頭腦,很快就被強大的精神力量格式化了。他們立刻陷入了壹種強大的集體無意識狀態。他們將自己的組織命名為“潮汐”,並自發統壹了制服。越來越多的學生迅速給他們洗腦。他們建立了自己的網站,畫了統壹的圖標,統壹了右手放在胸前互相問候的手勢。熱情的學生占據了操場,拒絕讓其他人進入。壹個叫Tim的學生也從網上買了壹把手槍,壹直沒有離開Venger先生,說要保護“領袖”...
事情失去了控制。文格爾先生在手球比賽中發現了事態的嚴重性,決定停波,但局面壹發不可收拾。最後,在集會上,他宣布解散浪潮,並告訴學生們這是法西斯主義的起源。這時,悲劇不可避免地發生了。狂熱的蒂姆不願意看到浪散,於是向同學開槍,飲彈自殺...
《死亡詩社》講述的是威爾頓預備學院壹直以來都是用傳統保守的方式教學生,但是新學期來到學校的新文學老師基廷改變了學校的常規,讓他班上的學生解放思想,發揮能力。他告訴學生們要“把握當下”,按照這個原則去行動。教學的第壹節課,基廷沒有在教室裏上課,而是給學生們看學校歷史樓裏的照片,讓他們聽聽死者的聲音,了解生命的真諦。基廷甚至要求學生撕掉課本上的老套內容,自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開始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未來和目標。他的學生甚至反抗學校的禁令,重新成立了死亡詩社,這是基廷在學校讀書時曾參加過的秘密團體,在遠離學校的山洞裏討論詩歌和生活。但是沒過多久,學校就找到了這個團體,學校非常反對基廷先生的教育方式。
尼爾是基廷的學生,熱愛表演,在壹次演出中獲得巨大成功。但他父親堅決反對,把他接回家,決定第二天把他轉學。尼爾非常痛苦但無法說話,當晚自殺。團隊成員之壹的卡梅隆背叛了他們。學校強迫隊員在聲明上簽字,把責任推給基廷,並把他開除出學校。老師要放學的時候,學生們站在桌子上說:“哦,隊長,我的隊長!”"
兩部電影的結局都是老師帶著替罪羊,黯然離去。《死亡詩社》講述了精英私立學校的學生如何在老師的影響下開始獨立思考,試圖擺脫學校專制保守的枷鎖。Wave描述了在當今公立學校壹直崇尚自由和個性的學生,如何在壹個老師心血來潮發起的獨裁實驗中,進入法西斯式的集體無意識。
這兩部相隔20年的電影,似乎是壹個開始,也是壹個結束。希望的鐘聲在20年前響起,但警告卻在20年後回響。《死亡詩社》追求人格獨立和精神自由的主題相對簡單,而《潮》中的中學生如何從壹個自由無政府主義傾向積極轉變為壹個激進的、高度集體主義的群體,更是發人深省。
真正的精神自由永遠需要理性,而不是激情。兩部電影中的學生都蘊含著激情,他們個性豐富,多才多藝。他們願意改變,大膽嘗試,所以當身邊出現壹個不壹樣的老師來指導他們時,他們會聽老師的話,認同老師的做法,甚至盲目崇拜他。為了讓學生了解法西斯的產生,波裏老師自己也成了獨裁者。壹開始他的思路是清晰的,他試圖營造這樣的氛圍。但是三天後,老師慢慢變成了獨裁者。他很享受“萬人之上”的感覺。他和妻子發生了糾紛,說了壹些非常傷人的話。幸運的是,他終於轉危為安,避免了更大的悲劇。
《死亡詩社》裏的學校有點像我們現在的高中,重在升學率和學科。而紀律就是拒絕多樣性,拒絕不同意見,用剛性手段求統壹。教師作為知識的鼓動者而存在。這時,壹位英語老師出現了。他的口號是享受生活,他的信念是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選擇。我不反對老師的想法,但他的教育理念與學校的教育目標相沖突,結局是註定的。
尤其是撕書那部分,我覺得很不地道。首先,他讓學生把書撕了再告訴他們具體原因。所以,孩子在撕書的時候,臉上激動的表情並不是因為知道了什麽道理,而是因為這種純粹的“叛逆行為”導致的荷爾蒙增加。當然,這也可以說是基廷的壹種策略。首先讓他們行動起來,然後他們在宣揚理論的時候會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其次,從表面上看,這種行為造成孩子思維自由,不受規則約束。但從另壹個角度看,他僅僅因為不認同另壹個博士的教學理念,就強迫所有學生撕毀他的介紹——這難道不是另壹種專制思想嗎?如果妳是自學,不同意別人的理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基廷是個老師。當他強迫所有人接受他的思考時,無論他的思考要求自由還是束縛——這與思考的內容無關——這種做法本身就帶有他所批判的色彩。
兩部電影都是因為老師教育方法的過度,教育思想的片面性,導致了負面的感受。對於青年學生這個容易情緒化、渴望開拓性思維的特殊群體,教師未能把握好教育的“度”。
兩部電影的內容可以說是對立的,也可以說是相同的。《死亡詩社》的“自由獨立”理念與《浪潮》的極權主義正好相反,內容相反但教育路線幾乎相同。最後的悲劇結局也和這部電影驚人的相似。壹個孩子吞槍自殺,幾個保持頭腦清醒的同學沒能挽救悲劇。雖然我更傾向於用非理性的方式來考慮Tide,它的重點不是教育,但不妨礙從這方面稍作比較。不服從自己的人會服從別人。人的壹生總會有壹些需要“傾聽別人”的階段。而這個“他者”是否值得聽,怎麽聽,聽什麽,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