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協調(1814-1870)也在19世紀拿破侖戰爭後開始發展,有助於維護歐洲安全,避免戰爭。這壹時期也促進了國際法(包括日內瓦公約和海牙公約)的發展,為國際法中的人道主義樹立了壹個標準。
1889年,英國和平主義者威廉·蘭德爾·克裏默和法國和平主義者弗雷德裏克·帕西創建了國際聯盟的先驅——各國議會聯盟(IPU)。當時,全世界100多個國家議會中約有三分之壹是各國議會聯盟的成員。
1914年,24個有議會的國家是各國議會聯盟的成員。它的使命是鼓勵各國政府通過和平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年會幫助各國政府簡化國際仲裁程序。它的結構包括壹個議會,成為國際聯盟結構的前身。
20世紀初,德、奧、匈組成協約國,英、法、俄、意組成協約國陣營。從此,歐洲分成兩大陣營,後來演變成第壹次世界大戰..這是工業化國家之間的第壹次戰爭,也是工業化帶來的“成就”。這場“工業戰爭”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戰後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影響了歐洲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此時全球反戰浪潮正在升溫,人們將壹戰形容為“結束壹切戰爭的戰爭”。
有人認為戰爭爆發的原因是軍備競賽、同盟對立、秘密外交、君主國的自由和新帝國主義。另壹方面,有識之士希望建立壹個國際組織,以國際合作的形式處理爭端。
任務:
國際聯盟旨在維護國際和平和促進國際合作。該公約規定,應采取集體安全、裁軍及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等措施,維護成員國的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並對違反者實施經濟制裁。
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初,國際聯盟主要致力於解決壹些領土爭端,如瑞典和芬蘭關於奧蘭群島的爭端,立陶宛和波蘭關於維爾紐斯的爭端,以及土耳其和伊拉克關於摩蘇爾的爭端。
此外,他還在玻利維亞和巴拉圭之間進行斡旋,為結束曠日持久的查科戰爭做了大量工作。為了防止戰爭,國聯還組織了日內瓦裁軍會議,專門安排了“委任統治”。
此外,國聯還關註並協助處理衛生、知識產權交換、奴隸貿易、鴉片貿易、難民、女權等國際問題。如1922年,國聯頒發南森護照,授予無國籍難民,獲52個國家承認。
擴展數據:
徽標:
國際聯盟沒有自己的旗幟或標誌。1920年,國際聯盟提出了建立官方標誌的建議,但成員國沒有達成諒解,該建議被放棄。但是國際組織在他們自己的活動中使用不同的旗幟和標誌。1929年,國聯舉辦國際征集比賽,征集logo圖案,但未能確定。
直到1939才出現半官方徽章,藍色五邊形,中間有兩顆五角星。五邊形和五角星象征著五大洲和五個種族。國旗的上方和下方分別寫著國際聯盟的英文名稱和國家協會的法文名稱。從1939到1940,紐約世博會的建築上都使用了旗幟。
百度百科-國際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