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2月11日至13日是廣州黃埔的菠蘿生日。
什麽是“波羅的生日”
南海神廟的廟會在每年農歷2月11日至13日舉行,其中13日為官方生日,又稱菠蘿生日,是南海神的生日。是廣州乃至珠三角地區特有的傳統民間節日,最大的民間廟會,也是中國唯壹壹個祭祀海神的節日。
“博羅生日”廟會是珠三角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民間廟會,包含了廣州最具代表性的民間文化元素,具有千年的歷史文化傳統。宋代詩人劉克莊在他的詩《那就是事》中描述了“波羅生辰”廟會的盛況。菠蘿廟會期間,來自珠三角的村民、善男信女從四面八方壹同前往黃埔南海神廟,祈福、觀光或購物,遊客達數十萬人。廣州民間有句話叫“初行馬球,二奶”,可見廟會的影響力之大。
菠蘿廟會起源於何時,很難考證。據說是明朝,但從宋代劉克莊《就是那事》詩中的記載:“香火遍地,煙火二月。住空巷,去賽海寺。”廟會可能在那個時候就有了。在壹年壹度的“波羅生日”期間,南海神廟周圍的村民延續著古老的民間傳統和習俗,向南海神獻祭,祈求國家和人民的和平與繁榮,保持大海不被海浪淹沒,安全進出。所以菠蘿生日是壹個有著上千年悠久歷史的民俗節日,富有廣州地方特色。
南海神廟
南海神廟又名“博羅廟”,位於黃浦區穗東街道廟頭社區,面積3萬平方米。始建於隋14年(公元594年),距今已有1410多年的歷史。它是為了供奉南海之神朱榮而建造的。它是中國古代四大海神廟中最大、最古老的壹座,也是迄今唯壹保存完整的壹座。1962年7月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殿宇雄偉深邃,前堂後寢。1985後重建修復,重修正殿、亭子、頭門、儀門。在寺廟的西側,有壹個叫章丘的土港,曾經是海上看日出的地方。山頂上有壹個單檐的洗浴亭可以休息。梁架簡單,亭旁古樹蔥郁,參天壹棵古老的紅豆樹。南海神廟及其相鄰的浴天閣,在宋、元、明、清時期被命名為“羊城八景”。歷代都有祭祀儀式,用的是諸侯之禮。這是中國古代海外交通和貿易史上的重要遺址,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很多商人先在這裏祭拜波塞冬,然後揚帆出海,去東南亞,印度,直接去西亞。
南海神廟是南海絲綢之路最早的起點,也是中國最古老的港口之壹。南海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流、貿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它是唐宋以後中外交流的主要通道,以南海為中心,以廣州為起點。它形成於秦漢,發展於三國隋,興盛於唐宋,變革於明清。這是已知最古老的海上航線。自3世紀以來,廣州取代徐聞和合浦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港口。唐宋時期,廣州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港口和舉世聞名的東方港口城市。從廣州經南海和印度洋到波斯灣國家的航線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航線。明末清初,廣州長期處於“壹條龍”的局面。自古以來,海上絲綢之路上就有很多從廣州出發的航線。目前,廣州海上絲綢之路上有南海神廟、懷聖寺燈塔、光孝寺、穆斯林古墓、華林寺、蓮花塔、沙面西式建築等20余處,其中南海神廟是南海絲綢之路最早的起點。
“波羅的生日”的由來
相傳唐朝時,壹位天竺(印度)的馬球使者來到中國,卻因為某種原因錯過了歸期,死在了廣州。後來,他被封為“大溪司空”,並建了壹座海神廟。因為它來自波羅的海國家,帶來了波羅的海樹,所以被種在南海神廟裏,在民間又被稱為“波羅的海神廟”,設定的生日也被稱為“波羅的海生日”。所以南海神的生日也叫“波羅生日”。
2007年3月27日,第三屆廣州民俗文化節暨黃埔“波羅的生日”千年廟會開幕。廣州市副主席向東升、潘,市文化局、黃埔區相關負責人參加了開幕式。黃埔區委書記陳小剛表示,今年將依托黃埔軍校和南海神廟的品牌效應,加快發展革命軍事教育遊、民俗文化古跡遊、鄉村農業生態遊等旅遊項目。啟動“農家樂”鄉村旅遊和古民居綜合開發,將南海神廟打造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啟動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申報“馬球生日”、“馬球雞”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
2005年,廣州將南海神廟的管理權和使用權交給黃埔,創辦了廣州民俗文化節,將民俗文化與傳統節日“馬球生日”相結合,成為廣州市民文化生活的又壹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