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勸學》詩為逸詩,具體寫作日期不詳,約為紹興末年(1162)。此詩在日本國內廣為流傳,在也廣為流傳,以為是朱所作,故留作參考。其主要目的是勸年輕人珍惜時間,好好學習,既是勸導,也是自我警示。
朱版少年易從老學起,壹寸光陰壹分不輕。沒等池塘裏長出甜美的春草,臺階前的梧桐葉已經在秋風中沙沙作響。大意是,青春的日子很容易流逝,學習卻很難成功,所以每壹寸時光都要珍惜,不要輕易放過。池塘裏長出春草的夢還沒醒,臺階前梧桐葉在秋風中沙沙作響。
關於作者:
荀子是先秦時期儒家思想的最後壹個代表,比他更早的孟子成為儒家思想中對立的兩派。荀子認為,自然的存在是獨立於人的主觀意誌的,但人可以用主觀努力去認識它,適應它,利用它來避免不幸。他提出了“掌握命運,利用命運”的思想。
在認識論方面,他認為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首先要通過感覺器官與外界事物接觸,強調“做”對於“知”的必要性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他的許多提法代表了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反映了當時人民的要求,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政治上,他根據孔孟思想提出“法為王從”的主張,主張適應當時社會形勢進行治理,選賢任能,賞罰分明,用“禮”、“法”、“術”進行治理。他的許多思想被法家所吸收。
在人性問題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論,主張性惡論。他認為後天環境可以改善人的惡性,所以主張“以禮義明”。他非常重視教育的作用,強調教育功能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