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問題格式:
(1)這首詩塑造了怎樣的形象?
(2)試談這首詩中的意象特征?
⑶詩人通過詩歌中的意象塑造表達了什麽樣的情感?
2.答案分析:
圖像(圖像):
a、人(詩歌中塑造的人物或抒情英雄);
b、物(詩或雜詩中的對象);
C.風景(寫山水詩或雜詩時的場景)
(1)懂得將意象組合成意境,意境突出意象。
⑵意象蘊含著詩人的思想感情。
⑶分析詩歌的意象,要根據詩歌中描寫的具體意象、畫面來認定其性質,在閱讀詩歌的基礎上總結出詩歌的象征意義和社會意義。
3.回答步驟:
(1)總結創造了什麽形象。
⑵結合詩歌內容或表達技巧分析意象特征。
(3)揭示形象表達的意義(情感、理想、追求、性格等。).
4.答案示例:
早上好。梅花
大張偉
壹棵寒梅白玉帶的樹靠近村道和溪橋。
不知道是不是水先來了,懷疑是冬雪後還沒有消失。
問:詩人如何借梅花展現自我形象?
答:
第壹步:這首詩表現了早梅站在冷風中生長的形象。
第二步:“冷”字指向明天早晨梅的惡劣生存條件;“炯”字表現了早梅的寂寞;“白玉條紋”的比喻和梅子是雪的錯覺,很明顯地表現了早梅的品質。
第三步:作者以梅為隱喻,展現了壹個孤獨、高傲、堅韌、不凡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類型
1.提問方式:
(1)這首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詩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這首詩描繪了壹幅什麽樣的畫面?詩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3)有些詩中描寫的是什麽樣的景色?詩人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2.答案分析:
這是最常見的問題之壹。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感情的物象(即意象)組合所創造的想象境界。包括景物、情感、環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個方面缺壹不可。
3.回答步驟:
(1)描述詩中展示的畫面。
考生要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寫時,壹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進行再創造,語言要優美。
⑵總結景物營造氣氛的特點。
壹般可以用兩個雙音節詞,如孤獨與寒冷,寧靜與美好,蒼勁與壯闊,蕭瑟與蒼涼,明亮與美麗,寧靜與深邃等。,並應註意準確反映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⑶分析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不要空洞,要具體回答。比如只回答“表達作者的感傷情懷”是不夠的,還要回答“感傷”為什麽。
4.答案示例:
兩首絕句(第壹部分)
杜甫
江山沐浴在春光裏,多麽美麗,花香送花香。
燕子忙著在濕泥裏築巢,成雙成對地睡在溫暖的沙灘上。
註:此詩是詩人“壹歲四行役”後暫居成都草堂時所作。
問:這首詩描繪的是什麽樣的風景?詩人表達了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壹下。
答:
第壹步:這首詩描繪了壹幅初春的美好景象:春光明媚,田野綠油油,河水反射著陽光,春風帶來了花草的芬芳,泥土融化了,泥土濕潤了,燕子忙著用泥土築巢,陽光明媚,沙灘溫暖,鴛鴦還在沙洲上睡覺。
第二步:這是壹幅明媚的春景。
第三步:表現了詩人結束了東奔西跑,過上安定生活後的快樂悠閑的心境。
第三,分析技巧
1.提問方式:
(1)這首詩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藝術手法、藝術手法)?
⑵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藝術手法和表現技巧)。
(3)詩人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效果如何?
(4)這首詩(詩)在寫風景(抒情,描寫人物/XXX)方面有什麽特點?
2.答案分析:
這類問題側重於詩歌整體的藝術表現特征,應主要從詩歌的整體構思、藝術技巧等方面來回答。
3.回答步驟:
(1)明手法:準確指出用了什麽手法。
⑵說明原因:結合詩句說明為什麽要用這種手法。
⑶功能分析:這種手法如何有效地傳達詩人的感情。
4.答案示例:
上午的旅行
陳
露珠侵入了駱駝的棕色,曉寒很亮,星星又幹又亮。
孤獨的橋和夢,稻田深處的草蟲在歌唱。
問:這首詩主要表達的是什麽?效果如何?
答:
第壹步:主要運用對比法。
第二步:天不亮,星星縱橫,特別亮,對比夜的黑暗;草蟲的聲音反映了環境的寂靜。
第三步:兩者的對比,突出了詩人早年的遊歷,以及在內心徘徊所帶來的孤獨。
第四,語言特征的分析
1.提問方式:
(1)這首詩的語言特點是什麽?
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
⑶談這首詩的語言藝術。
2.答案分析:
這種題型不是揣摩單個詞的用法的技巧,而是整首詩(詞)的語言風格。常見的錯誤是試圖從語言的運用中揣摩出作者的精煉用詞,並對巧妙的用詞進行解釋。需要註意的是,語言的特性不能等同於語言的使用。
用來回答問題的詞語壹般有:清新自然、明艷清新、質樸自然、不矯飾、明麗質樸、明快率直、通俗易懂、流暢自然、通俗易懂、華麗華麗華麗、華麗華麗、深刻雋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沈、奔放豪放、格調婉約、感人悲涼、溫柔悲涼、和諧和諧、凝練。
3.回答步驟:
⑴識別特征:用壹兩個詞準確識別語言特征。
⑵列舉實例:用詩中相關句子分析這壹特點。
⑶分析:指出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達的。
4.答案示例:
春天的怨恨
趕走黃鸝,趕走樹上所有的音樂。
當她夢見她去了遼西營地和他會合時,他們叫醒了她。
問: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特點。
答:
第壹步:這首詩的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
第二步:“黃”是童聲,表現女性的天真無邪。"他們在她做夢的時候叫醒了她,說她去了遼西營地和他在壹起"用簡單的語言表明黃鸝被打了,因為它擾亂了她想念丈夫的夢。
第三步:這自然表現出女人對丈夫的向往。
五、精煉字體
1.提問方式:
(1)這幅對聯中最生動的壹個字是什麽?為什麽?
有壹句話壹直被人稱道。妳覺得它好在哪?
⑶從壹首詩中找出最能反映詩人感情的壹個詞,具體分析。
(4)詞語在表達中的作用是什麽?請具體分析。
妳覺得詩裏有壹個字寫得好嗎?為什麽?
詩中的壹句話用得好。妳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麽?
壹首詩中的壹個詞壹旦換成壹個詞,妳覺得哪個更好?試著分析壹下。
⑻:這首詩的壹個句子中的壹個詞有幾種說法,妳認為哪種說法更好?為什麽?
這首詩(壹個句子)的中心是壹個詞,試著分析壹下。
2.答案分析:
古人在詩詞中講究煉字,就是要求品味這些煉字的妙處。回答問題時,不能孤立地談這個詞,而要放在壹個句子裏,用全詩的意境和情感來分析。組織回答時常用的術語:深刻、含蓄、突出、生動、形象、生動等。
詞語提煉的角度:動詞、形容詞(重疊使用、活用為動詞、表示顏色)、數詞、虛詞。
3.回答步驟:
(1)解釋:解釋單詞在句子中的意思。
⑵描寫場景:展開聯想,把這個詞放在原句中描寫場景。
⑶點題作用:點題詞烘托了什麽樣的意境,或者表達了什麽樣的感情。
4.答案示例:
南浦別
白居易
在南浦的蕭瑟苦差中,秋風蕭瑟。
立刻回頭,心碎了,好離開,不要回頭。
問:據前輩說,“侃”字看似平常,其實很傳神,很能真實地揭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妳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麽?
答:我同意。
第壹步:看,在詩裏,是回顧的意思。
第二步:我把人丟下,經常回頭看。每次回頭看,我都心痛。這個詞讓我們仿佛看到了抒情主人公含淚的雙眼,想看卻不敢看。
第三步:僅僅壹個“看”字,就表現出離別的傷感。
六、分析思路(結構思路)類型
1.提問方式:
(1)這首詩是怎麽構思出來的?
請分析這首詩的巧妙構思。
2.答案分析:
詩歌是有思想的,壹首詩和壹句話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那麽,分析詩歌的結構,就要把握詩歌之間的關系。有些詩是先寫景後抒情,有些是先寫景後抒情,也有鋪墊、過渡、對比、過渡之說。
3.回答步驟:
(1)概括詩的內容。
(2)揭示詩歌之間的聯系。
(3)指出這個想法傳達了什麽思想和感情。
4.答案示例:
方善·石椿
岑參
梁園黃昏有烏鴉飛,目中有三兩家。
我不知道會有多少人去,但舊花春來。
問:請分析這首詩的妙處。
答:
第壹步:壹兩句寫梁園繁華不在——仰望空中飛翔的烏鴉,期待壹片蕭條;三四句“舊日花開”襯托出現在去公園的人。
第二步:這樣,第壹句和第二句烘托了淒涼的氣氛,為全詩奠定了情感基調,第三句和第四句在此基礎上抒發了感情,表明了主旨。
第三步:從而表達出物是人非世間滄桑的傷感。
古詩詞的基礎知識和意象
1.詩歌分類
體裁-古典詩歌,現代詩歌(絕句,格律詩)
題材——田園詩、邊塞詩、詠物詩、詠史詩、懷古詩
表達-歌詞、敘事詩、哲理詩
每句話——五言詩、七言詩、雜詩
寫作風格——豪放派(蘇軾、辛棄疾...)、婉約派(李清照、柳永...)
2.常見升值條款
表達——抒情、描寫(人、事、景)、敘述、議論
修辭手段-隱喻,誇張,借代,對比,對偶,擬人,典故,改編和說明
表現手段——比喻、喚起、對比、諷刺、正對比、負對比、象征、想象、聯想、直接表意、借景抒情、借物表意、借物說理、借古諷今、今昔對比、今昔對比、動靜對比、借樂寫哀,由遠及近。
山水畫的角度——天地、距離、聲音、動靜、冷暖、風景、倚、內外。
3.時刻考驗意境(主題)
秋思,鄉愁,鄉愁,家人,朋友,愛人,離別,生命的流逝。
得不到重用,報國無門,仕途失意,遇不到面,知音難求,禪定之感。
歷史的興亡,國運的衰亡,以古諷今,諷刺國事,揭露官方統治和人民疾苦。
向往高貴,離開塵世,厭惡官場,隱居,田園生活,閑適,情趣。
我敬仰古聖先賢,渴望建功立業,立誌報效國家,以生命為榮,友情深厚,愛情甜蜜。
感受生活,人生哲學,自然美景,贊美盛世,評論歷史,充滿禪意。
氣勢磅礴(雄渾豪放遼闊,山河大戰場,催人奮進),美輪美奐(小橋流水,春花秋月,壹會壹人壹景,玲瓏婀娜,悲天憫人)
意境的大小——國家大於個人;悲劇大於痛苦。
4.詩歌表現手法欣賞
直接抒情
就是不要借外國的東西,遮遮掩掩,說出自己的喜怒哀樂。
間接抒情
也就是說,通過寫場景,敘述,刻畫人物的動作來抒發感情,表露內心。
利用壹個場景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在古代詩歌中,壹些場景被詩人賦予了壹定的人文象征意義,如象征離別的柳樹、象征高貴的梅花、象征團圓的月亮、象征報信的大雁等。詩人在描寫這些場景時,往往會表達壹些感情。
將感情融入風景
也就是說,詩人在開始寫作的時候,就已經在內心建立了情感活動,在他所寫的景物中隱含了情感,讓讀者去感受和體驗。
基於情感創造景觀
詩歌中的夢境和夢境是情感創造的典型情境。如果詩人描寫的景物不是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也不是在寫詩的時候,而是詩人把它們聚集成壹首詩來描寫,就可以稱之為“因情造景”
拿著東西表達自己的意願。
以物喻人,以物喻理,是壹種重要的手法。
借古諷今,追憶傷害。
暗喻
誇張
誇張是指為了增強詩歌的主觀情感色彩,而誇大或縮小事物原有的形式、規模和程度。(李白經常誇張)
標誌
象征是指通過具體的形象來表達相似的思想和感情。
使用典故
用典故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意圖,表明自己的心意。
對比
對比是使對比雙方的特征更加鮮明,如黑與白的對比、生與死的對比、對與錯的對比、動與靜的對比,通過鮮明的對比來強調和揭示某種現象,說明某種道理。
形成對比
"森林越安靜,Tonamiyama就越安靜."林箐襯蟬鳴,山幽鳥鳴。對比對比不難看出,對比就是用反面來寫另壹面,用反面來“犧牲”反面來突出另壹面,比如用運動來寫靜態,用歡樂來寫悲傷,用黑色來寫白色等等。對比沒有這樣的特點。不存在誰為誰服務的問題,而是雙方都服務於某個目標。
正面襯裏(對比)
是綠葉襯托牡丹,是雲彩襯托明月。如《山園肖梅》的頸聯中“霜鳥欲先窺,蝴蝶相知即逝”,而這裏的林布是虛“霜鳥”“蝴蝶”對梅花的愛,襯托了他對梅花的愛。前襯和後襯的性質是壹樣的,只是前襯的箔和襯取的是同壹個“位置”,後襯的箔和襯取的是相反的“位置”。
化學利用
詩的詩句是由前人的詩句改變而來的。例如,王實甫《牡丹亭·長亭送別》中的句子是“但他們中誰哭得最厲害?還有這個九江官。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我的藍袖濕了”。
借代等修辭手法
比較常見的技術。
如“沈舟邊上千帆過,病樹前萬木春”(劉禹錫《揚州第壹宴賞樂天》)“朱門酒肉臭,路上屍骨凍死”(杜甫《從京到豐縣,吟誦五百字》)“而九江那麽遠,我壹整年沒聽見樂,也沒聽見弦,也沒聽見竹。”(白居易《琵琶行》)“帆”代替“舟”;“朱門”是朱紅大門,指有錢有勢的人家;“絲竹”、“絲”原指七弦琴、豎琴等弦樂器,“竹”在本批中指笛子、簫等管樂器。這裏的“絲竹”指的是壹起音樂。
共同感覺
壹個特別的比喻。
通感是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的交流。如“冰泉寒弦凝,仿佛過不去;而《音符,消逝》(白居易《琵琶行》)用“冰泉寒,琴弦凝”的觸感來表達琴的悲怨。再如“影橫水淺,月暮飄淡淡香”(林逋《山園小梅》)用視覺上的“暗”來寫氣味上的“香”,突出了梅子的輕盈和陣陣清香。
互文性
壹種特殊的省詞方法使這首詩更加簡潔。
比如“秦明月漢休”(王昌齡《出塞外》)其實就是“秦漢明月漢休”,即古代明月古休;“秦”字後省略“秦”字,“韓”字前省略“秦”字,既使語言簡潔,又給讀者以時空感。“遙遠的牛郎星,嬌嬌河漢女”(古詩十九首,遙遠的牛郎星)其實就是“遙遠的牛郎星,嬌嬌河漢女”的意思。“公兔腳復雜,母兔眼迷離”(《木蘭辭》),其實說的是“公兔腳復雜,母兔眼復雜,撲朔迷離”,所以兩只兔子在地上跑,很難分辨哪個是公的,哪個是母的。
5.圖像
古詩意象包括人和物的意象。那麽,什麽是形象呢?簡而言之,詩人通過給客觀事物添加主觀意義來創造某種意象。在古詩詞的創作和發展中,壹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觀感受逐漸固化,以表達特定的場景和意義。在高考中,有些圖像反復出現。本文用壹首短詩來概括高考中經常出現的意象,以幫助考生記憶,更好地回答詩歌鑒賞題:
松、梅、竹、菊高潔,
借月問雁寄鄉愁。
布谷鳥鷓鴣悲鳴,
懸鈴木的葉子很悲傷。
不要做長亭,劉依依,
悲傷從水中蔓延。
烏鴉和燕子起起落落,
植被還在移動。
1,“宋梅竹菊”高貴:
松、梅、竹、菊是品德高尚、不怕邪的體現。古人常用這四個形象來表達高尚的情操。劉真《贈給壹個兄弟》中有壹句話:“不患寒,松柏有性。”王績《朱勇》說:“晚年寒有異,異於壹般草木。”元稹《菊花》詩有雲:“不是菊花在花中受寵,而是此花更無花。”還有很多關於梅的詩,比如“遠觀非雪,因有幽香。”“散成泥,碾成塵,唯有芬芳依舊。”
2.借“月”“鵝”寄鄉愁;
天上的明月常常勾起遊子的思鄉之情,勾起詩人的思鄉之情,如李白的《靜夜思》,仰頭望去,發現是月色又沈了回去,我忽然想起了家,杜甫的《月夜憶兄弟》,他知道今夜的露珠會是霜,家裏的月色是多麽明亮!,還有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都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大雁是候鳥的壹種,古詩詞常常寫在外國旅行者看到大雁南飛的鄉愁中。王綰的壹只泊在北堡山下。這首詩的最後兩句寫道:"我終於可以派遣我的使者了?大雁,歸巢洛陽。”詩人漂泊流浪,才能回到故鄉。連船上的詩人都不清楚,只好寄希望於春回北方的大雁為自己送書。歸雁意象表現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3、“布谷鳥”和“鷓鴣”傷心地哭泣:
杜甫,又名秭歸、杜宇等。在古代神話中,蜀王杜預(即王迪)退位後隱居深山。他死後靈魂化為杜甫,他說杜甫叫“不如回家”,於是古詩詞中的杜甫就成了蒼涼和憂傷的象征。
鷓鴣天燕道濟
十裏梯田倚綠,杜鵑啼花深處。勤奮對行人說話,不像鳴鳥第二次飛翔。在夢裏睡覺,當天放晴的時候。聲不如歸。是不是世界末日沒有回歸,無法爭取回歸日期。
問題:作者為什麽在這首詩中描寫布谷鳥的啼叫?這個問題的答案要從布谷鳥的叫聲說起,詞中也提到了“聲不如歸”,表達了作者在漂泊之外的思鄉之情。
古詩中的“鷓鴣”意象,往往流露出憂傷。如李白《訪越古》:“宮女似滿春宮,惟今日鷓鴣飛。”
4、《梧桐》葉落穿悲:
有句古話叫“壹葉知秋”,意思是梧桐葉落了。用梧桐寫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在朱的《秋夜》中,“梧桐”的意象是這樣寫的:
長夜無眠,秋風清,燭花頻剪至夜。床涼滿梧桐,缺梧桐的地方月明。
這首詩中,涼床、月影、梧桐營造出壹種孤獨的意境。
5、別“亭”與“柳”伊壹:
古典詩詞中,楊柳常與離婚聯系在壹起,《詩經·采薇》寫道:“我曾去,楊柳依依;今天想起來,下雨了。”弱柳搖曳的身影最能傳達親友離別時的心情。另外,“劉”和“劉”也是諧音。亭子是古人送別的地方,所以也是送別詩中經常出現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鈴》同時寫出了這兩個意象,是“寒心悲切,遲來長汀。”以及“今夜何處自酒醒,楊柳岸曉鳳欲死。”
6、飄落的“花”和“水”傳播悲傷:
“花”的掉落讓人感到憐憫和悲傷,而“水”的流動卻是嘈雜或舒緩的,這是最令人擔憂的。所以在古詩詞中常用它來表達悲傷。比如李漁的《於美人》:“春花秋月何時盡,往事知多少”,“能有多少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再如李清照的《壹枝梅》:“花自水漂,壹種相思,兩處閑情。”
7、“烏鴉”和“燕子”系統的興衰:
烏鴉是壹種鳥,經常出現在墳墓等地方,常被視為不祥之兆。詩人常用“烏鴉”這壹意象來渲染衰落的氣氛。燕子,因其對老巢的眷戀,成為古典詩詞表達時事變遷、抒發歷史興亡情懷的寄托。高考中出現“烏鴉”形象的題目很多,如:丹陽送別魏參軍,傍晚望江北,西寒鴉飛遍水,鷓鴣天,山接水,水明,殘林滿鴉照。
8、“草木”仍在人事遷:
草木常青,人事卻悄然生變。古詩詞常用“草木”來表達事物被改造的情緒和對歷史興衰的感嘆。如《揚州慢》、《春風後十裏,麥綠了》詩歌鑒賞題《過華清宮》也用了樹的形象:“玉軻升天,唯有紫禁城裏的樹永生。”
6.詩歌意象欣賞
雨
悲傷是古典詩歌中雨意象的主要含義。這主要是因為連綿不斷的雨往往能激起詩人的情感,所以這種意象常被用來寫出他心中無盡的憂慮。借助於具體的雨意象,與抽象的心理活動建立起特殊的聯系,傳達出詩人的離別、思念、厭倦、遺憾的情感,或者是國破家亡的痛苦。
“壹問歸期,秋池夜雨起”(李商隱《雨夜給北方朋友的筆記》)
“秦時故人成遙夢,楚天涼雨獨在壹舟”(李端《懷素溥儀司空文明》)
但有時候,雨的意象也傳遞著壹種溫暖和溫情。
“好雨知道季節,當春天來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夜喜雨》》)。
“葉上楚陽枯雨,水清園清,風荷壹壹舉”(周邦彥《蘇簾蓋》)。但總的來說,雨的意象主要表達的是悲傷。
水
雨的意象主要傳達悲傷,水的意象主要傳達無奈。
“壹路牛郎星,焦焦河漢女。.....這條河又清又淺。有多大區別?英英易水,脈無言。”距離並不遙遠,卻因為不可逾越的水障,只能留下像地老天荒壹樣的偉大遺產。
“簡簡倉,白露正霜。所謂伊人在水壹方。追根溯源,道是陰而長的;從它那裏遊回來,在水中央。”再怎麽努力,眼前的美好也會因為水的阻隔而變得高不可攀。
與阻隔的無奈相反,水意象有時是傳達離別、思念等感情的媒介。
“去年在揚州,送黃鶴樓。眼見帆遠,心在河邊流。”(李白《江》)“心隨江流”,浩渺的江水是離情無限的生動寫照。
“妳能有多少悲傷,就像壹條向東流的河流。”(李漁《春花秋月何時了》)滾滾東流的春水,是無盡哀怨的生動寫照。
綠色山丘
青山意象是古典詩歌中的壹個重要意象,無數詩人對其傾註了感情。壹般來說,青山的形象有以下幾種含義。
象征故鄉,棲息身心。
“無限草色,那裏山青水綠。”(戚跡《送退休教師到長沙寧津》)“但請記得我的頭在陌生人中間漸漸變白,當妳仰望家鄉群山的蔚藍。”(司空舒《賊平後民歸北》)“行人無限思秋風,隔水青山似故鄉。”(戴樹倫《治川山水》)
暗示虛無,表現蒼涼。
“成敗在此壹舉。江山猶在,夕陽紅。”(《三國演義·臨江仙》“英雄去奢,唯青山如青山。”(許渾《金陵懷古》)“曲終不見,江上幾峰。”(錢起《湘靈鼓省試》)
引為知己,固靈魂。
“相見不倦,唯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我看青山多迷人,料青山如是。愛情和外貌略有相似。”(辛棄疾《何心郎》)
花落了
花是美麗的,但這種美麗往往是短暫的,所以在多情的詩人心中,落花總會引起無限的惆悵。
“壹朵花飛走了但這是春天,風是如此悲傷。”(杜甫《曲江二首》)漫天飛花是詩人無邊的哀愁。
“又是江南美景,又是落花時節。”(杜甫《論遇李龜年順流而下》)寓意繁華已逝,繁華壹去不復返。
“夕陽西下,東風怨鳥,落花依舊似落花人。”(杜牧《金谷園》)落花已成落花人,傳達哀怨。
當然,詩人筆下的落花並非都是悲傷、憂郁、衰老、死亡的意象。
王維《從齊王到楊別業》中有壹句詩:“坐久了,多花落。”這是用落花寫清心境。
李白《壹個男孩子的旅程》中有壹句詩:“落花何處遊,笑入胡姬酒鋪。“這就是李白的生活——沒有悲傷,只有放縱,落花也能增加閑適。
龔自珍有詩說:“落紅不是無情物,卻化作春泥護花。”這是壹個更加積極進取,充滿活力的寫照。
伯德
像鳥壹樣自由飛翔,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願望。在詩歌中,鳥的意象成為人們心靈自由飛翔的重要參照物。
用鳥兒的自由飛翔來表達實現人生理想的願望。“看著同學會,揮舞著五根琴弦。俯仰自得,心太玄妙。”(嵇康《贈士從軍》)這是生活在司馬氏獨裁時代的嵇康的精神騰飛。
用飛鳥在太空中的翺翔來表達詩人對超然崇高的人生境界的追求。“打開玄關,面朝太陽,躺著看鳥。”(王維《留別山,留古中,顯兄妹情》)
用歸巢的鳥兒寫遊子的鄉愁和憂傷。比如“立春才七天,離家兩年。”人歸雁後,思花前。”(薛道衡的《歸鄉》)
用壹只孤獨的鳥獨自飛翔來寫人們的流浪。“孤鴻,外場外,翔鳥鳴碑林。我會看到我會看到的,我會傷心難過。”(阮籍《詠懷》)
戒指
鐘意象在古詩中的意義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壹階段是佛教傳入中國之前。當時的編鐘多作為慶典音樂的體驗,帶給人們壹種歡快熱烈的享受,如《詩經》開篇的那句“窈窕淑女,鐘鼓樂”。
第二階段是佛教傳入中國之後,比第壹階段更復雜。
王維詩中的鐘聲,大多回蕩在遠離塵囂的山谷、雲霧、參天古樹中,傳達出壹種隱居山林、皈依佛門的空靈寧靜。如“不知道香積寺的路,我在幾英裏的山雲下徘徊。穿過沒有人類足跡的古老森林,但現在在高處我聽到鐘聲。”(《季翔廟》)
其他很多詩人都用過這個佛教的鐘像。像李白的“清溪裏聽他,冰鈴裏聽他”(《聽蜀僧彈琴》)
在詩人的筆下,鐘聲依然是對時光流逝的警示。如“妳說妳會來,但妳沒有,妳沒有給我留下任何其他的痕跡,除了五點鐘時妳塔上的月光。”(李商隱《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