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擴展:
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壹,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和民俗活動之壹。它廣泛存在於中國南方,北方的江河湖海附近的城市也有龍舟比賽,而且多以劃龍舟、舞龍舟的形式進行。
關於賽龍舟的起源有很多說法,比如祭祀曹娥、屈原、水神或龍神,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2011年5月23日,龍舟賽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自宋代以來,每年農歷四月初八至五月三十,東莞人劃龍舟,洗龍舟,乘龍舟風光,吃龍舟餅,吃龍舟飯,唱龍舟歌,從此稱為龍舟月。農歷五月初壹,萬江舉行大型龍舟錦標賽,被稱為“東莞第壹龍舟現場”。
有壹首詩說,“在五月的第壹天,壹條龍擡頭在萬江河上賽跑”。“東莞第壹龍舟現場”後,各地同意自行設置龍舟現場,如五月初四汾西現場、五月初十新城現場、五月十四新村現場。
萬江區各村舉行龍舟比賽,各有特色,全民參與。直到月底,萬江人還以“東莞第壹龍船”為榮,從此這壹天就被定為傳統節日。
龍舟大小不壹,輻手數量不壹。壹般都是狹長的,有頭飾龍頭,船尾有龍尾。龍頭的顏色有紅、黑、灰,都和龍燈的頭差不多,姿勢也不壹樣。壹般是木雕,彩繪(也有紙或紗做的)。龍尾多以整木和鱗片雕刻而成。
龍舟上除了龍頭龍尾,還有鑼鼓、旗幟或船身畫等裝飾。古代的龍舟也是華麗的,如龍池賽圖,其中龍舟的龍頭高,巨大,雕刻精美,龍尾高而卷曲,龍身有數層雙檐的亭臺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