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我站在鐵索橋上》背景資料

《我站在鐵索橋上》背景資料

文中的鐵索橋:

特征和位置:

位於四川省瀘定縣西部的大渡河上,由九條鐵鏈組成,上面覆蓋著木板,左右各安裝兩條鐵鏈作為扶手。鏈條粗如碗,每條長約150米,重約壹噸。

瀘定鐵索橋,位於瀘定縣城西部的大渡河上,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建於清康熙44年,康熙45年(1706)竣工。康熙題寫“瀘定橋”,並在橋頭立碑。該橋長103米,寬3米。13鐵鏈固定在橋臺兩側的井裏,9根做底鏈,4根做兩側扶手。* * *有12164個鐵環環環相扣,全橋都是鐵器。

兩岸的橋頭堡都是古老的木結構建築,獨具特色,在中國獨樹壹幟。自清朝以來,這座橋就是四川進藏的重要通道和軍事要沖。

橋的兩側有橋臺,高20米,頂梯形,底方形,由壹條條石頭砌成。在兩個橋臺後面,有壹口6米深的井,每口井裏有7、8根生鐵鑄成的蚯蚓樁,插在與橋身平行的底孔井壁裏。在蚯蚓堆的下面,還有壹個鐵鑄的臥龍堆,每個重1800 kg。

瀘定橋的鐵索就固定在這些臥龍樁上,靠橋臺和樁的重力來承受橋梁的拉力,極其堅固。橋亭建在兩岸的橋臺上,既能防止雨水落入井裏,又是政府征收過橋稅費的地方。

在東橋亭,有康熙的《皇家瀘定橋碑》,記述了該橋修建的始末。西面有康熙皇帝親筆題寫的“瀘定橋”三字碑。東橋亭後面有觀音閣,可以俯瞰整個瀘定城。

瀘定橋觀光點由三部分組成:

首先是瀘定橋。

二是瀘定橋革命文物博物館,以照片、資料、實物展示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的過程,以及當時紅軍領導的題詞、著名書畫家的書法和名畫。

三是“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及其公園,碑名由題寫,碑文由聶題寫。地點在瀘定縣,川藏公路旁邊。

鐵索橋與紅軍長征;

5月29日,1935,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這裏。由22名戰士帶領的突擊隊,壹手拿著木板,壹手拿著鐵鏈,壹邊前進壹邊鋪好橋面,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順著鐵索匍匐前進,壹舉消滅了橋頭的敵人。紅軍隨後渡過大渡河。瀘定橋從此名揚海內外。

擴展數據:

《我站在鐵索橋上》詩全文;

我站在鐵索橋上,

鏈橋

橋在輕輕地搖晃。

二郎山上空飄過的雲朵,

白浪在大渡河腳下翻滾。

英勇的紅軍,

在這裏過得很艱難,

高舉紅旗,面對烈火。

勇士們,

爬上鐵鏈,

冒著密集的冰雹,

突破了敵人的火力網!

啊!

當年戰鬥激烈的建築,

現在它成了孩子們的教室;

勇士們灑下鮮血的地方,

梨子開滿了整棵樹。

人們捧著美麗的鮮花,

輕輕地,輕輕地灑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

我站在鐵索橋上,

心潮澎湃。

二郎山上空飄過的雲朵,

白浪在大渡河腳下翻滾。

啊!

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

我要大聲唱歌!

百度百科——我站在鐵索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