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
萱草居堂,遊子行天下。
慈祥地倚著廳門,看不見萱草。
流浪者之歌
母親用手中的針線,為長途跋涉的兒子趕制衣服。
出發前,縫了壹針,怕兒子回來晚了衣服破損。
誰敢說像弱者這樣孝順的孩子,能像春天的陽光壹樣回報母親的愛?
其中《遊子頌》是歌頌偉大母愛的經典詩篇,千百年來廣為傳唱,感動了無數人。孟郊出生於751,湖州武康的壹個小官家庭。他家很窮,從小就孤僻。755年,安史之亂爆發,他目睹了河南藩鎮之變。
孟嬌人是中年人,三四十歲。在孔子眼裏,他們應該是三四十歲而不迷茫。但他依然毫無建樹,在社會上來回漂泊,受到當時社會很多人的冷眼和嘲諷。直到46歲那年,在母親的鼓勵下,我終於考上了進士。也許正是因為母親的鼓勵和支持,他寫下了《流浪的兒子們》。
2.孟郊寫的關於母愛的詩有哪些?孟郊寫的關於母愛的詩有哪些?分別是《遊子頌》和《遊子》。
原文如下:
流浪者
萱草居堂,遊子行天下。慈祥地倚著廳門,看不見萱草。
流浪者之歌
母親用手中的針線,為長途跋涉的兒子趕制衣服。
出發前,縫了壹針,怕兒子回來晚了衣服破損。
誰敢說像弱者這樣孝順的孩子,能像春天的陽光壹樣回報母親的愛?
1.上面這首詩的意思是:
(1)堂前的黃花菜已經長到臺階那麽高了。流浪的孩子還在外面流浪,慈祥的老母親倚在廳門外,卻不見萱草盛開,這意味著她等不到流浪的孩子。
(2)慈母用手裏的針線給異地戀的兒子做衣服。
臨走前,他緊緊縫了壹針,怕兒子回來晚了,衣服被弄壞。
誰敢說壹個孩子柔弱如草的孝心就能報答春暉普澤這樣慈母的恩情?
2.關於作者
孟郊(751 -814),唐代詩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漢族。現存詩五百余首,其中短五言古詩最多,無韻。代表作是《流浪的兒子們》。素有“詩人囚”之稱,也與賈島齊名,被稱為“焦漢島薄”。
祖籍平昌(今山東臨沂東北)。他住在洛陽(今河南)。父親廷俊在昆山縣當中尉時,出生在郊區。孟郊早年生活貧困,遊歷湖北、湖南、廣西等地。張劍鋒鎮守鎮遠徐州時,郊區都去祭奠。46歲(45歲)開始入進士,有詩《中考後》:“昔自吹不足,今放蕩無極限;春風以馬蹄病為榮,壹天就能看遍長安花。" .再向東返回,行至汴州(今河南開封)、越州(今浙江紹興)。貞元十七年(801),任溧陽衛。我在任時經常以寫詩為樂。如果我不會寫詩,我就不出去。因此,我被稱為“詩囚”。我不管曹的事,還被罰了半個工資。元初,河南人殷、鄭毓卿為爭奪河南水陸交通,極力幫助,定居洛陽。60歲時,因母親去世。鄭裕慶鎮守杏園,扮演參謀,試圖評價事物。焦應邀到甘鄉(今河南靈寶),元和九年突發疾病去世。孟郊的朋友韓愈等人為他的營葬募集了100元,鄭玉清派人送了300元,“為寡婦永久供養”。張繼私下與姚震先生結婚。
3.《遊子頌》賞析
前兩句“慈母手中的線,為她任性的男孩的身體做衣服”用“線”和“衣”兩個很普通的東西,把“慈母”和“流浪的兒子”緊緊聯系在壹起,寫出了母子相依的血肉之情。三四句“細心的她縫,徹底的她補,怕耽誤會讓他晚歸”,通過慈母為遊子趕制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加深了這種有血有肉的親情。母親縫了幾千針,因為怕兒子“耽誤”了,回不來。偉大的母愛是通過日常生活的細節自然流露出來的。前四句畫的很簡單,沒有任何修飾,但是慈母的形象真的很感人。
最後兩句“惟寸長草有幾許情,賞三縷春光”,是作者發自內心的對母愛的謳歌。這兩句話采用了傳統的對比法:孩子如草,母愛如春日陽光。萬壹孩子怎麽報答母愛?形象的對比和隱喻,寄托了兒子對慈母發自內心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