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受詩的內容,學會說”...清醒的“和”...睡著了”
2.區分兩種音樂的不同性質,體會詩歌的“熱鬧”與“安靜”。
活動準備:
1.課件
太陽、月亮、草、花、鳥、兔子和孩子的圖片。
3.音樂:歡樂頌,搖啊搖。
活動流程:
理解這首詩的第壹段。
看課件提問。太陽出來了。誰醒了?
老師總結:太陽出來了,鳥兒醒了,小樹醒了,孩子們醒了,壹天真熱鬧。
太陽出來了,還有誰醒了?
小結:太陽出來了,…醒了…醒了…醒了,這壹天真熱鬧。
3.小動物和小孩都醒了。他們會怎麽做?
他們會唱歌和跳舞。太熱鬧了。讓我們唱歌跳舞,玩得開心。
4.感受壹下歡快的音樂:師生們隨著歡樂頌的音樂翩翩起舞。
繼續看課件,理解第二段。
問題:看,誰出局了?草在做什麽?還有誰在睡覺?
老師用詩總結:月亮出來了,草睡著了,花睡著了,孩子睡著了,夜很靜。
問題:月亮出來了,還有誰在睡覺?鼓勵孩子用詩歌中的結構說出來。
3.感受安靜的音樂:夜很靜,每個人都睡著了。我們也休息壹下吧。
做花,做草,在搖啊搖的音樂裏睡覺。
3.充分贊賞。
播放磁帶,讓孩子們欣賞這首詩。今天,太陽和月亮也帶來了壹首優美的詩。這首詩的名字是太陽和月亮。
問題:太陽出來誰醒了?月亮出來了,誰睡著了?(根據小朋友的回答展示圖片)
看圖片。師生朗誦詩歌。
感受音樂的本質,體驗白天的興奮和夜晚的寧靜。
太陽和月亮帶來了兩首樂曲。壹個是白天,很熱鬧;壹個是夜晚,安靜。我們來聽聽哪個時期是白天,熱鬧;這是夜晚,安靜。
聽音樂:《歡樂頌》、《搖啊搖》
問題:哪個時段是白天,熱鬧;哪是夜晚,安靜?
13.總結:第壹段音樂好像是很多小朋友和小動物壹起出來玩,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做遊戲。忙的時候是白天。第二段音樂好像是小孩和動物都睡著了,是安靜的夜晚。
五場:白天黑夜。
遊戲規則:在歡樂頌的音樂中,孩子們醒來時離開座位做花、草、動物跳躍的動作,搖晃時回到座位做睡覺的動作。
活動擴展:
以日月為格式寫詩。
附:太陽和月亮
太陽出來了。
小鳥醒了,
小樹醒了,
孩子們醒了,
白天真的很熱鬧。
月亮出來了,
小草睡著了,
小華睡著了。
孩子們睡著了,
夜很靜。
課後體驗:
通過這次教學活動,我更加確信,新課程的實施是對傳統分班教學模式的改革,使孩子學習更加主動,使孩子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獲得經驗,掌握技能,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新課程是壹個靈活開放的系統,必須融入到話題的生成中。如果妳僵硬地、靜態地執行課堂計劃,它就會失去活力,從而無法激起孩子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