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浪1985寫的《冬天》是對詩歌本身與時代關系的準確描述,體現了詩人早期詩歌風格的質樸明朗。
追溯到1980年代中後期,孟浪在瘋狂的詩歌氛圍中度過,他的寫作過程伴隨著整個第三代詩歌運動從高潮到尾聲的衰落。在這個時代,詩人並不太失落。畢竟壹個時代結束了,另壹個個性化寫作的時代來臨了。90年代初,詩人在遊記中完成了對新時代的回應,留下了許多優秀的詩篇。尤其是在1993年,大多數中國詩人都面臨著被時代拋棄的困境。在這個轉折點,孟浪去了美國布朗大學做駐校作家。對於壹個純粹的詩人來說,身份的改變只是壹種救贖。這種方式挽救了詩人面臨的尷尬局面,讓他繼續中斷的詩歌寫作,並加以擴展。在國外生活了十幾年的孟浪,在創作中並沒有沾染壹種異國情調的氣質,而是將現代性與個人體驗藝術地融合在壹起,展現了東方的文化立場與傳統。這是很多漂泊海外的中國詩人難得的堅持。詩評家徐靜雅曾以激昂的語言對孟浪的詩歌作出開拓性的評價,其生動的論述直逼詩歌內部的真實:“二十多年來,孟浪的詩歌始終透露著壹種拯救整個世界的知性情懷。在中國現代詩歌編年史中,孟浪的感覺更犀利,更輕盈,更犀利。他的詩的針更細,更尖,更接近黑暗和血腥。孟浪創造了壹種抽象的、進步的、不斷強化的語感,直戳人類的痛點。”這是徐靜雅對孟浪二十多年詩歌創作的總體評價。其實孟浪的創作也是分階段的,每個寫作階段都呈現出不同的面貌。比如他早期的詩歌講究簡潔的風格,不僅語言幹凈純粹,意象也不復雜,呈現出壹種自由簡單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