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1470—1523),本名伯虎、魏紫,號六,像個俗人,也是桃花庵的主人。相傳他生於明憲宗成化六年(1470)庚寅年,故名唐寅。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唐伯虎憤世嫉俗,才華橫溢。文能與朱雲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著有《六子集》。華能、神州、文徵明、仇英並稱為“吳門四大家族”。
詩人在詩中以桃花仙自居,分別以“老死飲酒”和“車馬前鞠躬”來指代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並在富貴與貧窮之間形成鮮明對比,表現出自己平凡而真實、庸俗而消極的壹面,玩世不恭。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弘治十八年(1505),距離唐寅科舉考試堂被誣告只有六年。唐寅曾經得過謝園,後來被牽連進考場舞弊案,名聲大噪。此時的唐伯虎已經看透了仕途的險惡,科舉制度深深挫傷了唐伯虎的自尊心,成為他無法擺脫的“情結”。
回國後,從表面上看,此時的唐伯虎對科舉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但實際上,他被寧王朱所感動,把對自己的寵愛視為又壹次進入仕途的機會。此外,寧王待他以禮相待,用百金聘他,還在南昌專門為他蓋了壹所房子。恐怕唐伯虎很難拒絕。不幸的是,命運又壹次和唐伯虎開了壹個大玩笑。王寧的舉動並不是真的看上了唐伯虎的才能,而只是對他的反叛,做壹個有禮貌的下士。唐伯虎也很快看出了王寧的叛逆野心和不可告人的動機。為了脫身,無奈之下,他只好裝瘋,既“裝瘋做酒”,又“出醜”。寧王的人來呈現食物和衣服,但唐伯虎光著身子盤腿坐著,詛咒使者。王寧很失望,不得不讓他回到家鄉。
至此,唐伯虎對人世的滄桑和冷漠有了進壹步的認識,於是在蘇州桃花塢建了壹座桃花庵別墅,從此隱退,自稱“桃花庵主人”,過起了以賣文賣畫為生、以詩賞酒的個人生活。
唐伯虎在長期的生活中看透了名利的假象。他以為以自由為代價,名利不會長久,於是放棄了事業,過上了以花為友,以酒為友的悠閑生活。詩人寫下這首詩,表達了他甘於隱退,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
作品欣賞:
桃花因與“逃”諧音而有隱逸之意,也體現了追求自由、珍視個體生命價值的可貴精神。
“桃花塢桃花庵,桃花庵桃花仙。桃花仙子孕育桃樹,摘之以飲。”前四行,像壹個長長的“推”鏡頭,壹下子把壹幅畫中的仙女由遠及近呈現在讀者面前。短短四行,六朵“桃花”反復使用,反復疊放,來回鏈接,五顏六色,很快堆砌出壹個花的世界,讓人陷入自己設定的情境。不慌不忙的語氣和語速增加了讀者的親切感和好奇心:這位桃花仙子過著怎樣的神仙生活?
接下來的四行,展開了壹幅“醉臥花房”的美好畫卷:“醒來時只坐在花前,醉了便來花下睡。半醒半醉日復壹日,花開年年。”妳看這桃花仙子是多麽的無憂無慮,多麽的快樂,年年都在醉中賞花。在這裏,花和酒並不是詩人所擔心的完全外來的東西,而僅僅是他們生活的壹部分,或者說他們已經成為獨立的個體,花、酒和人融為壹個和諧的整體。以上文字可謂作者自身情況,形象生動,形象傳神,意味深長。曾經幻想過“黃昏時田舍郎是王宮”的學生唐寅不見了,沈醉於煙火和柳巷的風流才子也不見了。經過幾年的放蕩生活,唐寅最終選擇逃離鬧市,為自己選擇了這個世外桃源。與沈氏結婚後,他開始了相對平靜的隱居生活。雖然沒有辦法進入仕途,但畢竟有東西支撐,對得起我的壯年。美麗的風景很容易想象,我還能唱首詩。
“我希望我老死,我不想在車前鞠躬。”這句承上啟下的話道出了詩人的意趣:與其為了榮華富貴而努力工作,不如在酒房裏快樂無憂。“車、塵、馬貴,酒、花窮。”如果拿財富和窮人比,壹個在平,壹個在天。”“車塵馬腳”只是富人的味道,而花和酒註定與窮人結緣。如果用金錢和物質來衡量,這兩種人的生活是有天壤之別的,但換個角度,那些有錢人必須時刻繃緊神經,小心翼翼地如履薄冰,而所謂的窮人可以有更多的閑暇和樂趣,卻活得更自然、真實、輕松、快樂。以上六行都是對比描寫,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開。在每壹句中,因為押韻,前者緊,後者松,充分表現了詩人高傲的個性,以及他對生於世的超脫和解脫。
然而,這其中的真正含義並不是所有人都明白的。妳沒看到“別人笑我瘋了”嗎?而“我”,卻不以為然:“我嘲笑過別人,看不出來。”妳沒看到以前叱咤風雲、富甲壹方的君王和王子現在都是嗎?不僅身體沒了,情況也倒了。連他們生前鄙視的鮮花美酒都指望不上,連墳墓都不保。如果他們在天堂知道了,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農民在他們被埋葬的土地上犁地。“我不看武陵郝傑墓,沒有花,沒有酒,沒有鋤頭!”壹句話戛然而止,余韻猶存。
詩的前四句是記敘文,說他是壹個隱居在蘇州桃花塢桃花庵裏的桃花仙子,種桃樹賣酒,是他壹生的寫照。這四句話刻意突出了“桃花”的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壹個在林中嬉戲、灑脫、熱愛生活、快樂如仙的隱士形象。
後四句描寫詩人以花為鄰,以酒為友的生活。再醉也不離桃花,日復壹日,年復壹年,任時光流轉,任花開花落,但初衷不變。這種對花與酒的執著,是他對生命極度珍惜的表現。
下面四句話直接點出了自己對生活的願望:不想跟著財富的大門走,寧願老死不相往來。富者雖有遊山玩水之樂,窮者能結緣酒燈花。通過對比,寫出了窮人和富人兩種不同的人生樂趣。
接下來的四句是評論,通過優劣對比,深刻揭示了貧富之間的辯證關系:表面上看,富貴在天,貧賤在地,但實際上,富人不如窮人悠閑,作者用自己的財富換取窮人的悠閑是不可取的。
這種輕視名利的價值觀,在人人追求財富的時代,無異於破土而出,體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然豁達的人生境界,是對人生的明智選擇。與財富的聯系必然是疲勞。金錢可以買到享受,但買不到休閑。詩意的生活,雖然清貧,卻不失生活的樂趣和精神的豐富,這是古代失意文人的生活寫照。
縱觀全詩,* * *描繪了兩個畫面,壹個是漢代官員和富人的生活場景,壹個是明代唐寅本人的生活場景。前者只用了“車馬前弓”、“風塵”、“平庸”等十幾個字,就生動地勾勒出了漢代大官和富豪的生活場景。後者描寫得更為詳細,如“種桃樹”“摘桃花換酒錢”“醉了坐在花前,醉了睡在花裏”“寧願老死在酒房,也不願俯首車馬前”“酒燈花是隱士的宿命”等等。雖然滿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艷的字眼。,沒有低俗,畫面華麗典雅,風格飄逸俊朗,旋律醇厚雋永,形象生動,形象深刻。
這首詩層次分明,語言淺顯,委婉得近乎歌謠般的獨白。但這種獨白蘊含著無限的藝術張力,給人以強烈的審美享受和高度的認同感。
就像韓愈說的“和平之聲弱,哀樂之聲妙;喜字難作,窮字易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