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時期,藩鎮割據的情況極為嚴重。他們相互攻擊或相互勾結,甚至稱王立國,建元改名,與唐朝抗衡。楊巨源憎惡緩沖區的霸權。他寫了許多詩,贊美唐朝平息藩鎮叛亂的勝利,表達了反對分裂、支持統壹的政治立場。這些作品的思想內容是進步的。長慶元年(821)七月,時任德國軍事使節田被衙內王廷舉所殺。王自稱留守,發動叛亂。穆宗使用裴度作為新兵,使軍隊征服。十壹月,裴度在回興鎮破賊。次年2月,穆宗頒布“洗雪”詔書,即赦免王廷的罪行。楊巨源寫了壹首《聖恩洗雪鎮州獻裴相公》的詩:“天洗綠林春,戰收塵埃盡見花蔭。好好活著是王者之德,那麽壯士斷腕忍受死亡又有什麽不好呢?曾何斬雲翻格,猶聞乎?凍結到營地深度。井陘雙旗昨進,瀟湘無言濕。”詩人熱情地贊美裴度指揮軍隊平叛的豐功偉績,他以榮譽感對賊魁負責。開頭豪邁雄壯,壹句“瀟湘無言淚濕”表現了裴度激動的表情和復雜的心情,豪邁豪邁,震撼人心。
楊巨源擅長抒情和敘事。在許多表現戍邊平叛題材的詩歌中,他能像牛奶壹樣把抒情和敘事結合起來,通過敘事來抒發情感,又以抒情來敘述,從而勾勒出壹個個英雄將領的生動形象。五字排列《致隔壁老兵》描述了壹位老兵在夜月這座沙漠冷山的孤城的惡劣環境下戰鬥了十年。“萬裏患金瘡”,屢立戰功,卻不獲賞賜。最後他“累死累活到了壹個窮鄉”。詩末老麻雀悲滄海,雄鷹憔悴卻思念霜。我有壹把備用的劍,當我打開盒子的時候,我會碰到那件衣服。“這首詩揭露了統治者賞罰的愚昧和無情,歌頌了老將對國家的赤誠奉獻。人物栩栩如生,詩的意境悲壯。可以和王維著名的七言歌《老將軍》壹起讀。七律《老紀勛送李侍從太原二首》雲:“玉塞悲見雁,北苑新詔拜龍。兄弟真的飛向世界,回到家就有故鄉的感覺。鼓角迎風飄揚,旌旗映水寄秋光。河源猶強地心,笑萬裏霜。”(壹)“倚天劍斬孤雲,報國見夫。在神壇上待了五年,他才是真正的宰相,他被分成了六個部分。我曾經聽說我在打過寇,* * *說這首詩鎮壓了腐敗的文人。料敵知機在方寸,懶得談陰。”(2)詩中所寫的李,高瞻遠矚,與哥哥壹起,在西藏搜集、鎮壓叛亂,成績卓著。所以廣元拜司徒雷登,與中書講和。詩人稱贊他是“倚天寶劍”、“真正的飛將軍”,佩服他文武雙全。他不僅能“望敵知方寸中之機”,還能“寫詩抑腐儒”。詩人在七律詩風中巧妙地運用了賦比興、典故、議論等手法,以豪邁的筆墨,將景物、敘事、抒情融於壹爐,使這位大將看起來氣勢磅礴,光彩照人。此外,《致張將軍》中寫“獨立營劍如霜”的年輕將軍,《致大渾中雲》中寫“馬荒月開,雁寒箭在雲端”的名將之子,都能捕捉到生動的形象,突出人物的英姿。
邊塞軍事詩是唐詩的壹個重要品種,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的壹朵奇葩。盛唐詩壇湧現出高適、岑參、王昌齡等傑出的邊塞詩人。大歷時期,擅長寫邊塞詩的李益和寫了壹組軍旅詩的陸侖。大歷以後,邊塞軍事詩逐漸稀少,而楊巨源在元和、長慶年間創作了大量邊塞軍事詩。其藝術創新雖有不足,成就雖不及高、岑、王、李,但也是值得稱道和重視的。
從楊巨源各種題材的詩歌中可以看出,他是壹個憂國憂民、有正義感、愛恨分明的詩人。他的五律《鄧寧府之塔》說:“宋玉本秋悲,今上樓。下清波城的念頭沈重而閑適。傍晚思杯,寒山滿愁。所以不是大陸,是漢家之恥。”安史之亂後,河湟之地在吐蕃消失,吐蕃不斷騷擾關中,以至於寧州本來就是內地的邊塞,導致詩人充滿羞憤。唐朝中期,宦官把持朝政,為所欲為。楊巨源並沒有直接抨擊宦官的罪行,但當白居易、元稹等忠臣因觸碰宦官而遭貶謫時,楊巨源滿懷同情,送給他們《江州送白司馬》、《通州送欽差》等詩詞,以此來給失意的朋友以寬慰和鼓勵。這兩個七律都烙上了詩人的熱心腸和深情厚誼,真讓人落淚。楊巨源也有壹些詩,通過詠物和寫景來表達詩人寧靜的心境和崇高的品格,如《池上竹》:“壹簇簇美麗的色彩,四面清波。傍晚空氣潮濕煙味重,輕閑秋露多。崔軍入疏柳,清影吹圓蓮。我老實人,心中有鳳凰。”詩人把竹子放在黃昏和秋天,清澈的波浪和涼爽的露水的環境中,用稀疏的柳樹和圓形的荷花來襯托它。他在最後寫道,樹中之竹,可望伴鳥中之貴人之鳳,含蓄地表達了高雅脫俗的人格意趣。還寫了許多以聽歌為題材的詩,如《冬夜聽崔校書與余祖師爺彈琴》、《雪中聽李平琴聲》、《僧院聽琴》、《吳相公春聽鶯》等。表現了他熱愛美妙音樂的高尚情操和高雅氣質,也拓展了音樂詩的主題。晚唐詩人張煒的《主客圖》把楊巨源列為“純、奇、雅、正”壹派,頗有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