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古今少數民族作家漢語寫作的意義

古今少數民族作家漢語寫作的意義

社科網首頁|客戶端|官方微博|報紙投稿|郵箱中國社科網

首頁>研究廣場>民族文學理論>文學史寫作

[徐西平]中國古代西南少數民族詩歌的成就和意義

中國民族文學網發布日期:2019-08-28作者:徐西平。

中國少數民族文學歷史悠久,既有母語文學創作,也有大量漢語言文學作品,都是漢語言文學的寶貴遺產。中國早期的少數民族詩歌和散文作品,要麽由少數民族作家直接用漢語書寫,要麽用本民族語言翻譯成漢語傳播。

相對而言,我國西南地區民族豐富,少數民族文學包括漢語寫作的成就同樣巨大,但卻鮮為外界所知,與其實際成就極不相符。早在漢代,西南地區就與中原文化緊密融合。漢武帝時期,西南地區得到開發,司馬相如積極爭取。蜀郡太守文翁在四川開辦學校,以儒家思想教育百姓,西南各民族文化交流十分頻繁。抗戰時期,聞壹多先生在參加湘黔滇旅行團,特別是欣賞彜族舞蹈後,“從那些民歌中看到了中華民族旺盛的生命力,這種大有可為的潛力,至今仍保存在少數民族中”。為此,聞壹多曾打算以《不要忘記西南少數民族》為題,寫壹篇發人深省的文章,給出壹個中國文學的希望在西南的判斷。此後,學術界越來越重視西南民族文學與文化的研究,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從漢唐開始,西南文學進入中國文學的視野,成為主導性的標誌。俗話說“蜀中人無所知,聞而出類拔萃”。司馬相如、楊雄、王勃都是漢賦大師。陳子昂為唐詩的健康發展開辟了道路。“繡口半盛唐”的詩人李白,把詩歌帶到了盛唐的巔峰。在此背景下,西南少數民族的創作也載入史冊。東漢著名古羌人《白狼之歌》是其最早的代表。據《後漢書·西南傳》記載,東漢永平年間(公元58-75年),“白狼、盤木、堂邑等國,130多萬戶,600萬口,投入祖國懷抱。在與東漢的交流中,少數古羌族部落的首領創作了壹些歌曲和詩歌。其中著名的《白狼之歌》(包括袁遺的《樂德之歌》、《袁遺的《木德之歌》、《袁遺的《懷德之歌》)被翻譯成中文流傳至今,成為中華民族團結和文化融合的經典。除詩歌外,還有少數散文作品,如《三國蜀漢名臣姜維書表》,也可視為西南羌人的漢文創作。

我國西南地區是壹個多民族聚居區,氐、羌、藏、漢文化交流源遠流長。20世紀80年代初,馬學良主編了《中國少數民族文學選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出版)。全書共分五卷,* * *收集了55個少數民族的古今民間文學作品和作家作品600余部,成為第壹部影響深遠的少數民族文學總集。“回族、滿族、白族、納西族等。已經產生了自己的中文作家作品,”序言寫道。其中,南詔著名詩人楊其坤的《途中詩》是該書收錄最早的作家文學作品。楊其坤還有《綠玉嵌巖》詩,收錄在《滇南詩話》中。

除楊其坤外,南詔王《興惠節旅宿與清平官賦》和朝廷清平官賦趙所作的兩首詩,不僅節奏和諧,而且接近隋唐君臣之作或大臣之作,與後世大臣、使節(宰相)相混。

據《舊唐書·吐蕃傳》記載,初唐貞觀十五年(641),松贊幹布向唐太宗求婚,文成公主嫁給吐蕃,吐蕃開始“釋毯,攻萬齊,漸慕漢風;他還把土司子弟送到國學學習詩詞書法,並邀請唐朝的“文人墨客來抒簡”,交往十分密切。在唐中宗,吐蕃還派大臣迎娶金城公主,如《商贊圖》和《史明狩獵》(壹部作品叫《史明狩獵》)。其中,史明·亨特是壹位舍人,他的國學造詣很高。《舊唐書·吐蕃傳》中說他是“壹個頗有見識的大臣”,“當時朝廷稱他為秀才”,皇帝也對他特別禮遇,“引壹宴而語。“特別值得壹提的是,他還參加了中宗和大臣之間的遊戲和詩詞對聯。乾隆四年(710)正月初五,遷居蓬萊宮和皇家大明殿,在那裏知道了藏馬騎術,因為是百良對聯。君臣對聯快寫完的時候,明明是獵人主動要筆,用中文來了壹句“玉是獻壽禮的由來”,既準確表達了意思,又符合格律,絲毫不遜於以前唐朝大臣們的做法,讓大家刮目相看。”我很高興並得到了衣服。“他的詩作至今仍保存在全唐詩中,留下了古代藏族同胞漢語創作最早的珍貴文獻記錄,這也成為少數民族漢語創作的典型史料。

晚唐五代時期,生活在四川子洲的波斯詩人李遜和李順賢在漢語創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李遜雖然寫了《瓊瑤集》,但他仍有54首詩,在《花間集》西蜀詞群中十分耀眼。作為蜀國主人的王延昭彜,李順賢有《宮姝英誌》等詩,這些詩都展示了西南地區民族文學和漢語創作的成就。

到了宋遼金元時期,西南等地少數民族的漢文書寫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四川成都鮮卑族後裔宇文徐中及其子宇文邵莊為代表,宇文邵莊有代代相傳的八陣圖。大理西南貴族白滿,漢語素養很高。段福是段興之王的叔叔,寫過《春日白崖路上》等詩。直到大理去世,他仍受元世祖之命掌管雲南軍事。元朝末年,大理總經理段公的妻子阿蓋公主,原是蒙古人。這首悲憤之詩是用真摯的感情寫成的,表達了她與段公真摯的愛情,成為壹場悲壯感人的愛情悲劇的原始記錄。

到了明清時期,中國少數民族詩歌散文創作有了很大發展,不僅作家數量成倍增長,而且還有大量作家個人文集流傳下來。多洛肯的《元明清少數民族漢文寫作的詩文敘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出版)更為詳盡,粗略統計了中國古代西南地區少數民族作家的漢文文集數百種。雖然失傳的很多,但現存的至少有80位,包括壹些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作家,很多都屬於文學世家。如歷代納西族幕府首領穆公、穆曾,穆公,薛山庚子稿,宋萬尹涓,玉壺遊錄等。、趙凡,雲南白族,著有《武侯祠》,著有《致湖村詩》(第壹、二、三集),貴州布依族作家莫友芝,有西南巨儒之稱。但目前只整理出了少部分作家文集,大部分尚未整理,這對少數民族文學成就的了解、評價和深入研究極為不利。近幾年出版的壹些大型叢書,如1300多種的《清代詩文總集》(600卷)、《清代詩文總集》(800卷)4000多種的《清代詩文總集》等,給人的印象非常深刻,但中國有關少數民族的文集數量有限。其中壹個重要原因是少數民族漢文資料整體分散,其西南少數民族漢文古籍集尤其難找,缺乏整理。因此,有必要對相關情況進行探討,以便進壹步梳理研究。

縱觀西南少數民族漢文藏書的研究和整理,雖然取得了壹些成績,但總體來看,研究狀況還是比較薄弱。無論是雕版、手稿還是手稿,都沒有整理,到處散落,給研究帶來極大不便,不利於對其文學成就的深入研究分析和整體評價,也不利於對民族文化的全面了解和民族文獻的保護與傳承。當前要整合力量,加大力度,挖掘整理,搶救保護。

中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中,大約有9個民族,即白族、納西族、彜族、羌族、回族、土家族、布依族、苗族和侗族,這些民族都有漢詩集,尤其是白族、納西族、彜族和回族,他們的集主要保存如下。首先,古代白族作家24人,詩文集近40部,文學作品約250萬字。其次,重點介紹納西族詩人和文集:明代以木府家族為主,多為木公,後為木曾。此外,穆青有《渝水尹青》,清代有《楊竹廬》、《桑竇穎》等20多部納西詩集。第三,彜族主要有、左、左文西、左甲摩、左、左、左、、張祚孫、左西均。高廣宇、、高厚德等高詩集;俞家駒、、、俞、俞若堂等俞詩集;陸大宗詩集;路宏的詩集;李運成的詩集;安祿貞詩集;黃思勇詩集;等壹下。最後,還有十多部回族作家如穆昂和馬之龍以及土家族作家如和陳的詩集。羌族、布依族、苗族、侗族作家數量不多,但有壹些影響很大,如莫友芝。這些情況都值得深入研究。

整理和研究西南各民族的漢文選本文獻,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深遠的現實意義。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也在不斷地跟隨中華民族繁衍交融的腳步。例如,豐富的羌族文學不僅是中國多民族文學寶庫中不可分割的壹部分,而且包含了其歷經磨難而不失特色的生存密碼。各民族文學不僅與中國文學密切相關,而且西南多民族文學也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如自稱明代第壹作家的四川詩人楊慎,後半生基本都在雲南生活,不遺余力地推薦和介紹穆公等雲南作家,對西南民族地區的文化交流和漢詩創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從中也可以探索中國多民族文學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過程和普遍規律,同時對各民族對漢語的巨大貢獻、漢語作為多民族文化內涵載體的特點以及凝聚各民族智慧的重要價值有新的認識。全面清理和整合中國西南少數民族語文選本文獻,對於民族文學史料學的學科建設和民族文化的保護具有特殊意義。對於增進人們對豐富的民族文化和文學成果的了解,搶救和保護民族文化資源,探索民族文學繁榮發展的有效途徑,促進祖國民族團結和現代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學術和實踐價值。

(本文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古代西南少數民族詩歌系列”(17ZDA262)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西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原文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雜誌》上。

文章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2019-08-18

如因學術公益活動轉載本網站文章,請自覺註明。

引自中國民族文學網()。

信息資源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的網站地圖

中國民族文學網?1999-2022保留所有權利。

iel-network@cass.org.cn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地址: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5號11樓西段。

電話:(010)65138025郵政編碼:100732京ICP備05072735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文學網

外國文學網

中國民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