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壹字詩七調原詩

壹字詩七調原詩

“七大法則?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4月1949)

中山的風雨是黃色的,

百萬英雄過江。

今天比過去更好,

上下顛倒,慷慨大方。

明智的做法是追趕那些可憐的強盜,

不要出賣自己惡霸的名聲。

天若多愁善感,就老了。

人間正道是滄桑。

毛澤東同誌壹詞最早是1963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詩詞》中出現的。

給…作註解

中山:南京中山門外的紫金山。

龍盤上:諸葛亮和孫權在《三國誌》中說金陵,“鐘繇為龍盤,石城為虎。”

慷慨大方:曹操《短歌行》“慷慨大方,令人難忘。”

追敵:孫子兵法中有“必缺合圍之師(寬大之意),不可迫敵。”

霸王:指西楚霸王項羽。鴻門宴上,他聽了項伯的話。“今人以豐功偉績攻其不正”,而且他沒有殺劉邦。後來劉邦和項羽浴血奮戰多年,終於約定以鴻溝為界瓜分天下。雙方和平戰士萬歲。項羽信守諾言,退兵了,但劉邦隨即背信棄義地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他的部下甚至把楚國王霸肢解成五塊。事跡見《史記·項羽本紀》。

天若多情,天必老:這是李賀的詩,李賀《金銅仙歌傳漢》“蘭若衰,天若多情,天必老。”

滄桑:滄桑的簡言。葛洪的《仙傳·麻姑》中,麻姑對王說:“自從接待以後,我在東海看到了三片桑田。”

對書名或背景的註釋

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拒絕簽署和平協議。當晚,解放軍從東面的江蘇江陰強渡長江,直抵西面的江西湖口。23日晚,東路陳毅的第三野戰軍占領南京。為了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毛澤東寫了這篇文章。

做出贊賞的評論

這首詩既描寫了解放軍占領南京這壹重大歷史事件,又揭示了它的重大意義,表現了它的精彩,既窮盡了理、事、情;而且,它還顯示了詩人的遠見、創新、揮灑和活力,也顯示了詩人的才華、勇氣、知識和力量。它是“基於我的四種平衡和事物的三種組合,它是作者的文章。”

齊魯長征

詩名:七律長征

作者:毛澤東

王朝:現代

類型:七大定律

齊魯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是閑著。

五嶺蜿蜒,碧波蕩漾,

烏蒙雄偉,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的橫梁是冷的。

我更喜歡岷山的雪,

三軍過後,都笑了。

註意事項:

長征:中央紅軍1934年10月從江西、福建出發,1935年10月到達陜北,行程二萬五千多裏。

武陵:大峪嶺、騎田嶺、都龐嶺、朱蒙嶺、越城嶺或南嶺,橫跨贛、湘、粵。

徘徊(wei1 yi2):彎彎曲曲,連綿不斷。

烏蒙:位於雲南和貴州之間的金沙江南岸的壹座山脈。

走在泥丸上:《漢書》中的《快通傳》,走在大阪上,從斜坡上滾下泥丸,描寫快速跳動。

鐵索: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是由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

岷山:在四川和甘肅的交界處,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紅軍長征經過這裏。

七言律詩的縮寫。七律是格律詩的壹種,每首壹般為八句七言;甚至句子的最後壹個字是偶數,第壹句的最後壹個字可以押也可以不押,必須押韻到底;句內和句間要強調平鋪直敘,中間四句照例要用對仗。

【長征】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從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途經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康、甘肅、陜西等十壹個省,打敗敵人的多次圍剿和攔截,戰勝無數軍事、政治和自然災害,行軍二萬五千裏,終於在1935年10月到達陜北革命。這首詩,念奴嬌昆侖,清平樂六盤山,都是長征勝利時寫的。

〔五嶺(wiyi yi Wei moved)興風作浪〕大禹(余)、七田、(朱)、杜旁、嶽城等五嶺綿延("蜿蜒")於贛湘。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福建、江西出發,越過敵人封鎖線,沿這四省交界的武陵山路西進。“騰Xi浪”的意思是陡峭的五嶺起伏,在紅軍眼中,它們就像水面上吹著的細小波浪。

烏蒙山綿延在貴州和雲南兩省之間,氣勢磅礴(“雄偉”)。在紅軍眼裏,它就像壹顆滾動的泥丸。

金沙江是長江上遊青海省玉樹縣至四川省宜賓縣的壹段。河的兩岸是高聳的懸崖(“雲崖”)。那是1935年5月,中央紅軍在雲南祿勸縣西北的絞盤渡口渡過金沙江,所以說“雲崖暖”。

“水拍”的原句是“浪拍”。作者註:“水拍子:改變波浪拍子。”這是壹個不認識的朋友建議的。他說壹篇文章沒有兩波是可以的。《詩刊》1957年1月創刊,改稱《水拍》。

大渡河發源於青海省和四川省交界處的果洛山。兩岸都是高山,水勢險峻,蜿蜒至四川樂山縣,匯入岷江。橋是指大渡河上的瀘定橋。在四川省瀘定縣,情況很危險。這座橋大約有30英尺長,由13根鋼纜和木板組成。中央紅軍於1935年5月下旬到達瀘定橋。那時,橋面已經被敵人拆掉了。紅軍先頭部隊的英雄戰士爬上大橋的鐵索,沖過去奪橋。

岷山位於四川省北部,橫跨四川省和甘肅省的邊界。在岷山的南、北支,有幾十座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山頂終年積雪,被稱為大雪山。

古代軍隊分為中、上、下或中、左、右三種武裝力量,後來泛指全軍。

創作背景

1934 10中國工農紅軍為了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力量,北上抗日救亡,從江西瑞金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裏李龍長征。壹路上,紅軍戰士無數次打敗了敵人。他們跋山涉水,翻越連綿起伏的五嶺,突破烏江的天險,跨過赤水河,跨過烏蒙山,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翻越雪山,翻越草原,最後翻越岷山。經過十壹個省份,於1935+00到達陜北。

作為紅軍的領袖,毛澤東經受了無數次考驗。現在,黎明即將來臨,勝利在望,他懷著激動的心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