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是漢獻帝的國號,建安時期為196年至220年。文學史上的建安文學,壹般是指從獻帝初平元年(190)到魏明帝太和六年(232)這段時期,即以建安為中心的漢末魏初時期。
漢獻帝初年,曹操、王參等壹批作家開始寫作。
這期間連年戰亂,軍閥混戰,曹操平定北方。建安13年,曹操南下吳棟,在赤壁受挫。從此,魏、蜀、吳三足鼎立。此時,大規模的戰爭已經基本結束,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也逐漸恢復正常。
後來曹丕正式取代漢朝,建立魏國,正式進入三國時代。
這壹時期的社會特征是從戰爭和分裂走向相對穩定。在這樣壹個時代裏,文人親身經歷了苦難,同時也抱著建功立業、平定戰爭的想法。
建安文學主要集中在北方。在平定北方的過程中,曹操大力延攬士人,其中有謀士,如郭嘉、於迅等,也有純文人。曹操父子也喜歡文學,這是曹操的封地,鄴城,形成了以曹氏父子為核心的葉手下的壹批人。
建安文人以孔融、陳琳、王燦、徐淦、、、劉振等曹氏三人及蔡琰、範欽、、武陟、瑛琨、米蘅、苗等為首。
這就是所謂的三曹七子。孔融是老資格,他不是曹操的下屬,而且孔融也將其列為第七子,但他不屬於葉集團。
02建安人物
劉勰的《文心雕龍》;
“詩”有六義,風為先。Si是感覺的來源,是野心的象征。它是以憂郁來抒發感情的,它必須從風開始;申銀的話寫在骨頭之前。所以把字當做骨頭,比如身體的骨架;愛包含了風,它仍然是由氣體塑造的。話直了,骨頭就變得別扭;如果妳有冷靜的精神,妳的風格就會清晰。如果藻類大量,風的強度不飛,振動就失去了新鮮感,負面聲音也就弱了。所以要考慮和切文章,要業務飽滿保持精神,要轟轟烈烈求實,要光芒四射出新意。用於文學,也比喻鳥的翅膀。
所以,練到骨子裏的人,分析文字壹定要精準;風深處者,必顯其情。打話堅定卻難動,心結凝聚卻不停滯,這也是性格的力量。
詩歌是有感染力的,詩歌表達情感的關鍵主要是要有風。而且遣詞造句壹定要有骨氣。愛含風,有感染力,就像人體壹樣,人體含氣。沒有風,人就像死人壹樣,沒有生命,人只有肉沒有骨頭也站不起來。所以,壹門語言要有力量,就要有骨氣,壹篇文章要有感染力,就要有風。性格的力量,從形式到內容,都能感染人,打動人。
“風”主要是指內容的感染力,“骨”主要是指語言的活力和力度。鐘嶸《詩序》;
下到建安,曹公父子,好溫柔;平原兄弟,余是文東;劉振與王燦,為其羽。第二次,爬龍扶鳳,既然屬於車,就什麽都蓋。當妳有禮貌的時候,妳就為時間做好了準備!後來陵寢衰落較晚,終於晉。泰,三魯,二左,波爾復興,踵王,風流不沫,又是文章的中興。永嘉,貴黃,老,尚空談,文章中,理其言,淡無味。所以微波還在蔓延,孫綽、、桓、余都如論德之標,建安之風已過。
用這個來形容建安文學的特點。建安風格,來形容建安文學。
具體來說,“建安風格”主要是指作家在作品中表現時代疾苦、民生疾苦,以及平定戰亂、恢復民族團結的誌向。作品內容豐富,感情沈郁,形成了慷慨悲涼、蒼勁清新的風格。
文心雕龍時間系列:
看寫時,典雅大方,好物散於世,風淡俗,誌深筆長,所以輪廓豐潤,生氣勃勃。
這說明了什麽是建安的性格,以現實為主,表現了時代的憂患。
03建安文學的基本特征
提倡自然交流。建安時期,儒家思想的主導地位逐漸動搖,道家等思想大行其道,作家的思想和行為趨於自然真實,表現在作品中,產生了灑脫的文風和崇尚個性、真情實感的創作意識。
魯迅說,所謂交往,就是言論自由。這個時期是因為人們思想解放,相對自由,所以寫文章很隨意,想說什麽就說什麽。曹氏父子在這方面起了帶頭作用。
追求華麗的文筆。到了漢末,人們的生活態度發生了變化。他們不拘小節,追求快樂。他們開始崇尚審美趣味的豐富,喜歡創造和欣賞充滿形式美的事物。在曹丕時代,文學創作已經開始偏離政治教化和現實功利的目的,轉向滿足精神享受的需要。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華麗的文風大行其道。
生活感強。堯堯先生曾說:“當我們閱讀魏晉人的詩歌時,我們發現最普遍、最深刻和最令人興奮的是,詩歌充滿了對流年和短暫生命的思考和感受。”(論中世紀文學史)這種強烈的生命意識是建安文學悲涼壓抑的主要原因。
建安作家常常感受到個人生活的短暫和脆弱。他們喜歡描寫生活的痛苦和煩惱,也把自己的同情傾註到那些遭遇不幸的弱者身上,哀嘆命運。這種生命意識構成了建安文學悲涼壓抑的特征。
發揮才能的創造性方法。《文心雕龍·史明》說:建安詩人“慷慨豁達”,其創作特點與建安作家的創作背景有關,受當時崇尚自然、追求任性情懷的風氣影響。其創作原則體現了道家重視自然、重視個性的價值取向,是漢魏時期人們高度自我意識的表現。
表現自己,出彩,才能創作出精彩的作品。歸根結底還是道家思想。
04曹操與建安文學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阿珍字。曹操是葉集團的領袖,建安文學的開創者。
他的父親曹嵩是太監的養子。但曹操年輕時讀過儒家著作,靠養孝步入仕途。後來平定了漢末的動亂,成為當時事實上的統治者。他就是這樣壹個經歷,所以他身上有儒生,也有軍閥。
他被認為是壹個有能力治理世界的大臣和亂世中的奸臣。
他的思想是折衷的。除了儒家,他還崇尚道家和自然。此外,他領兵多年,主持國政,深受法家思想影響。因為那樣的話,沒有嚴格的法律,亂世是不可能指揮軍隊,治理國家的。
曹操與建安文學的關系非常密切。他不僅是建安文學最重要的作家,也是建安文學的開拓者和組織者。他不僅在自己的創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還招募了大量的文士鼓勵自己的創作。
05曹操的詩
曹操的詩有20多首,這些作品的總的特點是慷慨悲涼、質樸謙和。
鐘嶸詩:曹公古直,壹句悲。
敖陶孫詩評:魏武帝猶如壹位幽燕老將,有著強大的魅力。
劉熙載《藝術與詩歌概論》:曹公詩之雄渾,無所不包,建安別士。
壹方面反映了他作為政治家、軍事家的抱負,以及剛毅的性格,同時也反映了時代的苦悶和苦難,反映了他面對時代苦難的內心苦悶。他的作品樸實自然,蒼勁有力,氣象渾厚,感情深厚。
走出廈門,看海
東岸登上碣石山看茫茫大海。
大海如此廣闊無垠,島嶼高高聳立在海面上。
樹木和百草枯草,非常茂盛,秋風吹得樹木發出悲傷的聲音,大海正在湧動巨浪。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似乎來自浩瀚的海洋。
日月之旅,若出其不意;
韓是才華橫溢的明星,若出其不意。
我很高興用這首詩來表達我內心的渴望。
非常生動的筆墨,描述了大海的自然狀態。生活充滿了情感、悲傷和活力。
曹操開創了建安詩人用樂府古題寫時事的傳統。
郝:
關東軍的戰士們起來反抗殘暴的人民。
第壹次約會的第壹天,將軍丁夢,去攻打長安的董卓。
董卓的大軍壹起來,各有打算,面面相覷,不肯出頭。
這兩句話引出了諸路軍之戰,隨後各路大軍互相廝殺。
袁紹的堂兄袁術在淮南稱帝,皇帝袁紹謀在北方刻皇。
由於戰亂,士兵們早已無法脫下戰衣,盔甲上布滿了戟虱,許多人也因連年戰亂而死去。
白骨裸露在田野裏,它們中間沒有壹個人,也沒有啼叫聲。
壹百個人裏只有壹個人活著,想起來極其難過。
曹操親身經歷過,他是有情的。這簡直就是壹部詩歌史。給了後世文人寫樂府題材新詩壹個新的範例。
曹操的樂府詩都是有技巧的,但四個字最好。
《短歌》:
對酒歌唱,人生幾何!比如朝露,去日本就難多了。
大度壹點,煩惱難忘。如何解決自己的後顧之憂?只有杜康。
青青是妳的衣領,YY是我的思念。但是為了妳,我已經深思熟慮了。
壹群鹿,喲,在那葉原吃了艾蒿。我有壹批好客人,彈琴,彈琴。
清如明月,何時能忘?煩惱由此而來,無法斷絕。
越奇怪越沒用。談之,憶舊恩。
月上星少,烏鶇南飛。繞著樹轉三圈,能靠什麽樹枝?
山永遠不會太高,海永遠不會太深。周公吐食,天下歸心。
表達建功立業的理想。這種語言通俗易懂。借酒消愁。期待建議的人。找不到歸屬,渴望人才。感情深刻曲折,心情悲涼。不過總體來說,整個情緒基調是高昂的,充滿活力的。這些地方體現了曹操四言詩的特點。
06曹操的散文
曹操散文在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散文詩的基本特點是清麗質樸,顯示了曹操的思想和人格。誠實務實是峻青的立身之本,而來自道家的峻青和佟陀都傾向於直言不諱、兼收並蓄,所以在曹操的作品中得到了統壹。
魯迅曾說曹操是改革文章的創始人。
他的文章與漢代的散文和風格大相徑庭。顯示了曹操的個性。他崇尚道教,做事隨便,不拘壹格。所以他隨便寫文章,有什麽說什麽。
同時,它非常清晰、嚴格和簡單。
曹操的文筆,與政治無關,往往是感性的。例如,在《祭邱橋》中,就說:
他死後,有壹種方法。不要和壹只雞打架過河。開車三步就別怪自己腹痛了!雖然壹時玩笑,不是至親篤好,胡肯為此而辭?土匪說,他們憤怒,他們可以治療自己的疾病,但他們懷舊,悲傷。奉命往東,屯子村,北望貴地,是心之墓。切到稀的喝,還是很好喝的!
橋玄是曹操遺忘的橋玄,說曹操是治理天下的得力大臣,亂世的奸臣。他把當時的笑話都寫進了悼詞。